苏轼的几首千古一词(苏轼最治愈的一首词)

在苏轼的众多诗词中,诗词君独爱:人间有味是清欢。

每每读到这句词,仿佛心中流过一股清泉,心也平和了下来,只觉岁月静好。

“人间有味是清欢”出自苏轼的《浣溪沙》,是他与朋友春游登山的时候,写下的。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元丰七年,在泗州的南山,苏轼和友人刘倩叔一起登山游览。

看着清丽的风景,品尝着清淡的野餐,苏轼心中百感交集。

苏轼的几首千古一词(苏轼最治愈的一首词)(1)

元丰七年(1084),注定是苏轼人生中最值得铭记的一年。

在黄州困顿了四年的苏轼,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折点。

宋神宗想起了他,“人材实难,弗忍终弃”,于是将他从黄州调到汝州。

汝州,离京师比较近,生活相对舒适。

来黄州四年,苏轼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他亲自下地耕种,从学士变成了农夫,在劳动中,他体会到了快乐。

看到地里长出来的小绿苗,他无比欣喜。

他喜欢喝酒夜游,在黄州,总是能找到一起出游的朋友。

一次,他和朋友坐着船夜游赤壁,玩到天亮。

后来,苏轼写下流传千古的《赤壁赋》。

在黄州,他修建了一个雪堂,朋友们往来其中,谈诗论文,不亦乐乎。

宋朝大画家米芾,就是在雪堂认识的苏东坡。

黄州,不再是偏僻肮脏的小镇,而成为了苏轼的乐土。

他爱上了这里。

元丰七年,收到宋神宗的调令时,他颇为矛盾。

他早已习惯了黄州,想留在这里,可是,入了仕途,就是天涯为家。

收拾好行礼,准备带着一家人离开。

很多友人来送他,有做官的朋友,有帮助过他的士绅,还有指导过他种田的农人。

离开黄州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弟弟苏辙。

果然,还是兄弟情深。

在“乌台诗案”中,苏辙为营救苏轼,上书以官职为哥哥赎罪,朝廷不批准,将他贬为监筠州盐酒税。

苏辙的日子不大好过,三个人的工作,现在他一个人干。

白天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收税,与小贩争利,实在太累,晚上回家,倒头就睡。

看着苏辙胖了一圈,身体颇为疲惫,作为哥哥,苏轼是有愧的吧!

兄弟两个团聚了六七天,苏轼到九江,顺长江而下,到了南京。

在南京,苏轼经历了人生中最痛心的一幕。

幼子夭折了,孩子才十个月大。

被贬谪到黄州时,朝云生下一个儿子,苏轼很高兴,为孩子取名“苏遁”。

旧时风俗,婴儿出生三天或满月,亲朋集会庆贺,给婴儿洗身。

在幼子洗身的这一天,苏轼写下一首《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对于孩子,苏轼只愿他无灾无难,即使愚钝也无所谓,像极了天下最普通的父母。

在被贬谪的日子里,儿子的出世给他带来了太多的欢乐。

他盼望着孩子能“无灾无难到公卿”,可如今,孩子连平安都无法做到了。

世界上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苏轼的几首千古一词(苏轼最治愈的一首词)(2)

不幸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

一路奔波,儿子夭折,苏轼也厌倦了漂泊,隐居下来,过普通田园生活,成了他的愿望。

在常州,他买了一块地,一年可供八百担谷子,这样一来,一家人都不会饿肚子了。

他给皇帝上书,恳请同意他在常州终老。

苏轼满心期待着皇帝的回信,他憧憬着去官后的美好生活。

等的同时,他也没闲着。

在泗州,这一天下起了细雨,他和友人刘倩叔去游南山。

写下这首《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早春的天气,还是有一些微寒的,但苏轼不在乎。

是啊,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这点轻寒,算不得什么。

淡淡的烟雾,稀疏的杨柳,衬得沙滩更加美丽。

远远看去,洛涧入淮河,一片茫茫。

出来游玩,怎能不带野餐。

苏轼的餐食十分简单,一盏茶,一盘春蔬。

蓼芽与蒿茎是当下新鲜的菜蔬。

简单的餐食,却带来诗意的满足。

苏轼说:人间最有味的,就是清淡的欢愉啊。

也许,经历过坎坷的人,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欢愉。

苏轼的几首千古一词(苏轼最治愈的一首词)(3)

因为曾经失去过,才对人生的要求简单。

只要有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让人欢喜。

苏轼死里逃生过,在黄州艰难生存过,失去过儿子,失去过官位,千帆过尽,还能和友人自在的游山,吃着清淡的食物,已然觉得十分幸运。

有人问郑渊洁:既然活着就会面对无数痛苦,那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呢?

郑渊洁回复说:因为还要面对无数快乐。

在平淡的岁月中,看一朵花开,品一杯清茶,如果你能感觉到快乐,那么,就理解了清欢的意义。

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愿你也有人间清欢,愿你也能体味生活中最普通的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诗词世界,作者:聂隐娘。文中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