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上农村还是城里好(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

但父母就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起早贪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肩挑背磨的生活至今都还有记忆,在月明星稀的时候,我坐在屋子大门前的石凳上,睡了之后又醒来,父母都还在拿着农具在坝子里边忙活着;在早上窗外还是一片漆黑的世界里,父母在厨房中窃窃私语就随着柴灶的烟味飘入耳际;在早间或晚间吃饭的时候,父母常吃的是盐菜汤(一种将青菜和着盐进行腌制的菜,做的时候,清炒一下在放水煮)、红苕汤,再加一点非常有限的白米饭,而我吃的是带有猪油蒸的白米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户口上农村还是城里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户口上农村还是城里好(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

户口上农村还是城里好

记得30多年前,大概是上世纪90年左右的时候,那时候的农村行政区域,不像现在都叫镇,那时叫做“公社”或者“乡”,管几个“公社”或“乡”的叫做“区“。由于自己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儿时的我,对农村的艰难困苦倒没有什么体会,放牛、打猪草,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觉得那是应该的,而且从中还能找到不少乐趣呢?如放牛的时候去骑牛背,打猪草的时候,与小伙伴们在山坡上满坡跑,捉迷藏、打仗,玩得天昏地暗、忘乎所以,非夜幕降临不回家。

但父母就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起早贪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肩挑背磨的生活。至今都还有记忆,在月明星稀的时候,我坐在屋子大门前的石凳上,睡了之后又醒来,父母都还在拿着农具在坝子里边忙活着;在早上窗外还是一片漆黑的世界里,父母在厨房中窃窃私语就随着柴灶的烟味飘入耳际;在早间或晚间吃饭的时候,父母常吃的是盐菜汤(一种将青菜和着盐进行腌制的菜,做的时候,清炒一下在放水煮)、红苕汤,再加一点非常有限的白米饭,而我吃的是带有猪油蒸的白米饭。

每一年秋收之后,每家每户,有田地的人口,都要向粮站交公粮。交了公粮之后,剩下的粮食,才是一家人之后一年的口粮。那时候的水稻,产量还远没有现在这么高,每天煮多少、吃多少,粗粮怎样配着吃,父母得打紧安排,否则来年就可能会面临暂时的断粮风险。

农村的辛苦,生活的艰难,自小开始,父母就鼓励我要努力读书,要靠读书改变命运,将来要考上中师中专或者大学,要跳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不要再步他们的后尘。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读得书,我就是卖土地卖房屋都要供你上学。

母亲的期望是我能脱离农村,脱离农村户口,取得居民户口或城市户口。

母亲说,我们所有的亲戚里面,只有姨爹一个人是有铁饭碗工作的,是吃国家供应粮的。姨爹从西藏当兵之后,从公销社的销售员一步一步做起,到武装部长,然后到乡长,再到公社的党委书记。姨爹的辉煌轨迹,是父母不断给我们灌输的榜样。父母希望我能够努力地学习,将来有一天能够脱离农村,能够脱离农村户口,从农村户口变成居民户口、城市户口,吃上国家供应粮。

为此,父母没有少花心思。在那个年代,农村户口要向国家交公粮,稻谷交多少、酒米交多少、豆子交多少,都有规定的。非农业户口或城市户口,则能每月定时定量吃上供应粮,不愁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所以,父母非常期望我努力学习,将来有一天能够脱离农村,跳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

那时候,农村人想要跳出农门,除了读书考学,没有第二条途径。那时候考学相当不容易,不要说大学,就连中师、中专都是非常有难度的,不说百里挑一,几十里挑一很正常。连跳出农门的最低考学——技校,它对分数线的要求,虽然没有中师中专要求那么高,但报考的前提,考生必须是非农业户口。

姨爹由于是乡政府干部,可以落实他子女的户籍问题,将农业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后来成功考上技校并顺利就业。父母非常羡慕,后来通过他的关系,在乡政府有一批农转非的名额时,父母花光所有积蓄并欠下外债,将我的户口转变成了非农业户口。

父母的想法很朴实,肩挑背磨的农村生活,将来下一代不要重蹈复撤。

五年级时,我农转非之后,在小学班级的所有同学当中,只有我一个人是非农业户口,小小的心里,竟觉得有一点小小的骄傲自豪。自那以后,每个月我都能吃上国家供应粮了。但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几年,到我读初二的时候,教育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考技工校不再要求非农业户口,农村户口可以考,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考,而且我毕业那一年,只要你想去读,技校都可以读,甚至到了招不到生源的地步。那时候正逢国企改革,要求打破铁饭碗,工人纷纷下岗,技工学校也迅速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我的非农业户口,也成了保障跳出农门的“马其诺防线”,失去了办理户口时的初衷与意义。

后来通过顺利考学,我跳出了农门,户口随着学籍划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户口。我农村的田地,完全被收归集体所有后,分配给缺少田地的人。

在曾经那个时候,曾经花光积蓄、欠下高额债务办理的非农业户口,成了一纸空头,没有了任何意义。因为顺利考学之后,农业户口自动随学籍划转成了城市户口。

3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现在早已没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分,因为我们用的都是居民身份证,都是居民户口。

30多年后的今天,农村户口现在要变成城市户口,那是很容易的事儿,只要你到城里买了房,你就能够拥有城市户口了。而现在的城里人,单纯的城市户口,想回到农村去落户的话,这条路可走不通,你不可能在农村去修房造屋,你也不可能享受到农村户口的红利。

由此看来,今天的城市户籍,它仅仅就只是人们的一种符号罢了。社会在发展,社会在变革,人们的户籍、户口的性质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以前农村户口变城市户口难(除了考学),现在城市户籍想变成农村户籍,那是难上加难,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变革过程中,您是否有过类似的体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