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怎么修道(文史观音)
最受人欢迎的菩萨为什么被称为“被观看的主”,古人今人都没有论及;菩萨不在佛祖十大弟子之列,又是为什么呢?
恒河边的湿婆像
原文 :《“观音”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 傅浩
图片 | 网络
正确的翻译应当是“观自在”
学梵语的时候,听老师讲,观音或观世音很可能是个错误的译名。正确的翻译应当是“观自在”。后读《大唐西域记》,方知玄奘早已明确指出这一谬误。该书卷三云:
……至一精舍,中有阿缚卢枳低湿伐罗菩萨像(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枳多,译曰观,伊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
今人季羡林等注释云:
阿缚卢枳低湿伐罗:梵文Avalokiteśvara音译,这个词是由avalokita(阿缚卢枳多,义云“观”)和īśvara(伊湿伐罗,义云“自在”)两字复合组成的。前一字的尾音a与后一字的首音ī连在一起时必须都作e。在梵文文法中,这种现象叫作连声(saṃdhi)。原注“合字连声”,就是这个意思。原注“分文散音”,意即把有连声关系的字拆开后按原来的读音来读。原注“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是正确的。其中观世音一名已在我国广泛流传。此译系将梵文Avalokiteśvara误读为Avalokitasvara所致。Avalokita义云“观”,svara义云“声音”,故全名也误译作观世音或观音。
在汉传佛教中,一般即依汉译字义把观音或观世音释义为观察世音,寻声救苦。然而,笔者注意到,梵语avalokita(阿缚卢枳多)是个过去分词。我们知道,在印欧语言中,有些动词的过去分词是可以当作形容词来用的,但在语义上仍保留着过去分词原有的被动含义。所以,确切地说,avalokita的含义不是“能观”,而是“所观”,也就是“被观看”的意思。如果是“能观”的意思,应当用现在分词avalokin才对。至于īśvara(伊湿伐罗),直译是“主”“至尊”的意思,“自在”乃是引申之义(《慧苑音义》云“于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也”)。那么,两词合起来就是“被观看的主”的意思。那位最受人欢迎的菩萨为什么被称为“被观看的主”,古人今人都没有论及,这令笔者久思不得其解。
以观音之名为人熟知的观自在菩萨在汉传佛教中地位尊崇,仅次于佛祖释迦牟尼,每座寺庙大雄宝殿上佛像背后必塑观音菩萨像。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则把菩萨描写得神通广大,无往不胜。然而,菩萨却不在佛祖十大弟子之列。这又是为什么呢?大乘佛经《悲华经》说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转轮王无诤念的太子不眴,这只能说明其出身之不凡,并不足以证明其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
湿婆与观自在菩萨的相似之处
后来偶然看到印度电视连续剧《众神之神》(2011),觉得其中主人公湿婆与观自在菩萨的德能品行有不少相似之处,从此开始留意比较二者,通过研读查证佛教三藏经论,渐渐有了更多的发现。例如,湿婆(śīva)这个名号梵语义为“慈悲”,观自在菩萨则号称“大慈大悲”。湿婆能分身,观自在菩萨则有三十三分身(或曰化身),其中之一名为摩醯首罗或摩醯湿伐罗(梵文Maheśvara音译,义云“大自在”),即湿婆(盖佛教分裂后,由大众部发展而来的所谓“大乘”教派吸收印度神话元素,以我为主,以彼为客之故。反过来站在印度教立场上,也可以说观自在菩萨是大自在天神的化身之一。“大自在”与“观自在”仅一字之差,完全可以互换而不改所指)。
《智度论》二云:“摩醯首罗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骑白牛。”佛教诸菩萨中则似乎只有观自在菩萨可现多首多臂多眼变相(这表明其非人出身)。湿婆能现男女同体身;观自在菩萨则可化身为女性,分身之中亦有女性(多臂观音的形象颇似湿婆之妻波哩婆提手执各种武器的变相)。莲花是湿婆的专属象征;观自在菩萨则以莲花为宝座,暗示二者均生自莲花。湿婆的武器是三股叉;观自在菩萨手执的法器中也有三股叉。印度神话传说,众天神与阿修罗合力搅乳海,搅出可以毁灭世界的毒药,湿婆为拯救世界,将毒药吞下,又用神力将毒药逼停在喉咙里,以至把颈部烧成青色;佛教密宗里则有类似事迹的四臂青颈观音,有《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陀罗尼》《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等经典(湿婆被认为是瑜伽之主,即瑜伽的创造者兼大成就者,而佛教密宗正是吸收了印度教湿婆派密宗瑜伽而形成的)。湿婆派信徒供奉的湿婆象征是插在约尼(女根)之中的林伽(男根)形象,表示湿婆与其配偶的结合,而藏传佛教密宗信徒人人会诵的观世音六字大明咒正是对湿婆林伽形象的描述:唵嘛呢叭弥吽[梵文Oṃ maṇi padme huṃ音译,义云“唵,如意宝(喻指男根)在莲花(喻指女根)中,吽”]。
观音菩萨的侍者龙女和善财童子也不免令人联想到湿婆的配偶及其子鸠摩罗(印度神话中的战神,其形象颇似《西游记》中手持火尖枪的红孩儿,即被菩萨降伏前的善财童子)。湿婆手下有象头神伽内什统领的非人侍从;观音菩萨则有孔雀王率领的各类鬼神组成的二十八部众。这些都不是寻常出家人的标准配置。唐时佛教密宗传入我国,观音信仰才开始广为传布。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密宗传入汉地,使观音信仰发扬光大。其后小说《西游记》的流行更是使观音之名家喻户晓,僧俗共仰。
湿婆应该是来自亚洲北方的移民
据说湿婆的原型本是印度土著达卢毗荼人传说中的大巫师。其实,达卢毗荼人并非最早定居印度的土著,而很可能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的一个分支。世传的湿婆却是一副典型的萨满巫师模样:着兽皮围裙,挂髑髅项链,皮肤涂灰,长发挽髻,执三股叉和拨浪鼓,项上缠蛇。萨满起源甚早,分布颇广,一般认为源于阿尔泰地区,传承至今不绝。历史地看来,湿婆应该不是达卢毗荼人,而是来自亚洲北方的移民,也不是最早的萨满巫师,而可能只是萨满发展史上的一位大成就者,因为同时代被妖魔化为阿修罗的达卢毗荼人已掌握了造城技术(可能即传承自会造城的苏美尔人)。
《众神之神》中有不少这样的情节:湿婆在静坐中听到众生有称其名呼告者,无论多远,都会即刻应声现身于呼告者面前施以恩典。这简直就是寻声救苦之说的完美演绎嘛。观自在(观音)菩萨无疑也有这本事。Avalokita旧译亦作“瞻”。由此笔者不禁恍然而有所悟:观自在菩萨不就是广大受苦众生心目中所瞻望、渴望亲见的救主,即“被观看的主”吗?所谓“观”其实不是菩萨能看到众生呼告之声,而是闻声立现而令众生(尤其是修行者)可在眼前或心目中看到菩萨真身(或分身)的意思。这一称号同样适用于又名大自在的天主湿婆(据说大自在天“总有千名,今现行世唯有六十”,观自在也许是祂现已鲜为人知的一个名称吧)。佛祖号称人天之师,被收编的三千界之主(“大自在”亦可译为“大主”)屈居第二,不亦宜乎?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809期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文史 | “风雨故人来”名联出处之我见
文史 | 宋朝司法官选任铨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