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

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1)

这十年的武汉工业,与以往的十年不同,它有太多故事,值得去书写。

这十年的武汉工业,是砥砺奋进的十年,是充满干劲的十年,是激情澎湃的十年,是春华秋实的十年……

就在几天前,武汉东部的光谷,全国首个集人工智能和超算的多样化云服务化算力集群建成,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里,中部协同的步伐明显加快。

上月,武汉西部的车谷,武汉爱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签约落户,今年以来,已有近20个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项目在此落地。

这十年,在武汉建设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3585个,工业投资十年累计已突破2万亿元。

一往无前

一批新武汉造加速崛起

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2)

联想武汉工厂。

木之长者,其根必固。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120多年前,汉阳铁厂的第一炉钢水,开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征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武汉市委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的战略目标;武钢、武锅、武重等一大批“武字头”制造企业对新中国的建设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这十年,武汉深入贯彻“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新武汉造”加速崛起,工业总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在湖北加快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当先锋、打头阵。

回到2012年,这是武汉实施“工业倍增”后的第一年,开启联想武汉基地、华星光电、上汽通用等一批工业重大项目接续落地的序幕。

在这一年的6月,同样是在光谷,联想武汉基地签约,次年投产,创造联想的“武汉速度”。

两年后,编号为“武汉造@光谷001号”的首台汉产摩托罗拉手机下线,6年时间,第1亿台产品下线,而就在明年初,这里将迎来第二个1亿台。

去年,联想武汉基地入选武汉“十大智能标杆工厂”;上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工信部共同打造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智造中国》专题讲述联想武汉基地的故事。

如今这里已是联想在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出口额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3)

上汽通用智能化生产线。

其实,值得回首的,不仅是联想,这10年里,上汽通用武汉基地实现了一期接着一期的投资扩能,截至今年6月,上汽通用武汉基地累计生产整车超过370万辆,发动机超过480万台,创造产值近3226亿元;更是在武汉江夏金口,实现了一个车企带动一座新车城的崛起。

这十年,华星光电武汉基地的总投资已超过750亿元,在这里,国内首条第六代LTPSLCD显示面板生产线生产出首支产品,我国由此具备高端小尺寸显示屏生产能力,打破了国外垄断。去年,LTPS平板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

这十年,联想、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中韩石化、上汽通用、东风本田等一批企业在汉播下的种子,如今都已是枝繁叶茂。

工业助力,武汉在阔别二十多年后,于2014年,终于在全国经济榜单前十位里有了身影。

以十年为一刻度,武汉工业实现了产值千亿以上企业的从无到有;百亿以上企业达到19家;10亿以上企业更是增长1.3倍,达到222家。

工业兴旺,城市繁盛。去年,武汉制造业贡献全市30.5%的税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接近千亿元,十年增长1.7倍;利税总额实现翻番。

回望来时路

武汉工业经济结构悄然变化

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4)

武钢有限炼铁操控中心,基于5G 互联网智慧制造转型的样板。

这十年,武汉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量的提升背后,更是质的飞跃。

这十年,武汉始终把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这换来的绝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武汉向“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更高的新型工业化转型,以大投入带动大产出,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平台承载大发展,产业整体水平得以提高,产业整体结构在壮大规模中得到升级。

钢铁不是“夕阳工业”,而是“高科技行业”,正在引领全球潮流。宝钢、武钢联合重组后,踏上新征程的武钢有限,“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成为创新的武钢、生态的武钢。”

去年,武钢有限建成了国内最大规模的5G企业内网,上线了国内首创的5G 铁钢界面智慧系统,高炉要出铁,拖拽一下鼠标即可。

智能炼好钢,绿色出效益,建设“森林中的钢厂”。过去5年,武钢有限累计投资150亿元用于环保技改,实施146个环保治理项目,去年,厂区优良空气天数312天,如今走在武钢厂区,不时可见白鹭、斑鸠、喜鹊、翠鸟等穿梭其中,已是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

从传统钢企走向高科技企业,武钢实现“一键”智能炼钢的“森林中的钢厂”。去年,武钢有限实现工业产值1017.87亿元,系宝武重组后首次跨越千亿。

在中韩石化乙烯厂区,一块30亩的工程扩建预留地上有一座“白鹭园”,每年五六月份,就有白鹭陆续前来,数量多时甚至成群在厂区内嬉戏、觅食。

近年来,中韩石化通过加强管理、应用新技术和设备等手段,保持外排污水和废气达标排放率100%。

中韩石化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生产基地,过去的10年里不断在汉追加投资,去年新建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开车成功,年产能从80万吨提升到110万吨。

近几年,中韩石化推行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超10亿元,换来效率更高的“黑灯工厂”、乙烯滩前白鹭飞的“湿地工厂”;工厂的盈利水平逐年上升,“十三五”期间人均产值超千万元。

过去的10年,不仅以武钢、中韩石化为代表的武汉钢铁、石化产业在变新,还可以看到裕大华、马应龙、健民药业等百年企业豹变焕新,成为业界标杆。

这十年,旧的在变新,新的层出不穷。

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5)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指挥中心,可以查看区内每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状态。

从钢的城,到车的城、芯的城。在武汉,存储器、航天、网络安全与创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强大产业牵引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与北京、上海并列第一。

5年前,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并率先研发出当时国内最大功率13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指标达到同类产品中的国际顶尖水平,今年该企业入选国家最新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汉开建全国首个氢能全产业链基地,助力武汉打造“中国氢能枢纽城市”。

与武汉雄韬氢雄同年成立的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自主研发的倒装LED、垂直LED、高压LED、Mini/Micro LED芯片,及其封装器件、半导体光器件,光电性能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弥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比华引芯早一年在汉成立的聚芯微电子,成功推出了国内第一颗背照式高分辨率3D-iToF芯片。

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诞生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达到207家,居全国城市第7位,它们成长迅速,用一项项突破性技术,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

近6年,武汉工业稳增长、促转型成效明显,4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经验向全国推广。

村民变市民

工业铸就城市发展新格局

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6)

雄韬氢能产业园生产场景。

城市发展,工业往往先行。10年前,黄陂川龙大道两旁,一片村庄,今天,这里厂房林立;昔日外出打工谋生的村民,已然成为家门口就业的新市民。

“无陂不成镇”的黄陂,就业、创业不出陂。山乡巨变,黄陂现代产业园是武汉园区经济发展的缩影。

这十年,从太空看武汉,卫星夜光图在不断“变大”,扩大的边缘处便是工业园区所在地,夜间灯光与国民生产总值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区域的经济总量。

这十年,武汉在3个国家级开发区、4个新城区、3个跨三环线中心城区重点布局工业园区。遥想当年江夏金口、蔡甸奓山、黄陂横店、新洲阳逻等地,城市化进程相对较缓,工业园区建起来后,不出三五年,变化立竿见影,菜地变工厂,农民变工人,乡村变城镇,成为加速推进武汉全域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引擎。

这十年,武汉现状工业用地规模实现翻番,达到262平方公里。新城区工业用地规划总面积增加到138平方公里,增长13倍,成为武汉工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为武汉科研、金融、贸易、物流等方面提供强大的需求动力。

这十年,工业成为世界了解武汉的窗口。中国5G 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等工业盛会愈来愈引发全球产业界关注,这些展会汇集国内外顶级厂商、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是向世界展示武汉产业发展的平台。

武汉工业这十年,与以往的十年不同,它值得刻入历史……

六年四次受国务院督查激励

武汉工业稳增长、促转型成效明显,向全国推广

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7)

东风本田智能生产线。

去年,武汉在促进工业稳增长、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等方面成效明显,再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据了解,在国务院开展督查激励的6年里,武汉在“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方面4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并将武汉在保稳定、促转型、抓创新、强基础等方面经验,发文向全国推广。

量质齐升

新时代英雄城市能级再提升

文件指出,武汉市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武汉市坚持贯彻落实“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等战略部署,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去年,武汉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5774亿元,同比增长18.2%;规上工业增加值3886亿元,同比增长14.2%;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6%,高于规上工业20.4个百分点。

文件指出,武汉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制定《武汉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集成电路、半导体、大健康和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10余项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武汉市工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着力推动工业规模质量跨越提升、空间载体能级提升、数字引擎动力提升。

武汉在工业稳增长方面的做法是,合理制定预期目标,系统梳理增长点,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科学预判工业生产走势,持续跟踪督导目标完成进度,推动市区联保、以月保季、以季保年。重点跟踪30户重点企业、产值排名前200户企业当月生产和下月排产情况,及时掌握异常波动和原因,精准施策,稳定企业生产经营。

文件指出,武汉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积极做好要素保障,协调解决企业缺煤、缺电、缺气、缺人、缺“芯”、缺“箱”等困难,持续推进华星光电、京东方、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企业投产达效,积极推动尚未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重点企业加快恢复。

保供稳链增强安全系数

强化投资稳增长

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8)

华星光电智能化生产线。

文件中提到,武汉系统梳理25条重点产业链并编制产业链图谱,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组建工作专班,一链一专班,加快制造业“稳链、补链、强链、延链”,推动“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稳定配套联合体,形成以“链主”企业为中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武汉制定重点产业供应链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预案;实施重点产业供应链风险防控工作专项方案,持续密切跟踪重点产业供应链稳定情况,及时预警并全力帮助防范化解危机,确保企业平稳生产。

文件指出,武汉培育双跨供应链协同平台和优势制造业供应链平台。培育2个跨行业、跨区域供应链协同平台,长飞光纤、九州通入选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武汉重点培育4个具有产业和市场竞争力的制造业供应链平台,莱恩汽车产业链协同平台、三环汽车三环电器“产供销”协同平台获评湖北省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

武汉实施投资项目清单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对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行区级领导“一对一”挂点服务,10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倒排工期保进度。

2021年,武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22个,投产项目758个,工业投资实现10%正增长。

武汉出台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和2021年武汉市重点产业招商指南,制定产业招商“一链一表”,围绕重点产业链短板弱项,确定428家目标企业清单,集中开展补链强链叩门招商攻坚行动。

构筑集群优势 推动要素聚集

文件指出,武汉根据编制的全市产业地图并动态更新,明确各区产业定位,建立各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谱一策三清单”(制定产业发展图谱,出台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3张清单),实施挂图作战,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武汉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等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积极打造芯片、航天、网络安全、下一代汽车、大健康五大产业生态圈。积极发展升级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园,以提升亩均效益为硬性指标,打造以制造业为主、特色鲜明的园区,全市纳入创建试点示范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企业园达25个。

武汉加快培育光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三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021年,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3044亿元,存储芯片、光通信芯片、红外传感芯片研发制造能力全国领先;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3345亿元,集聚零部件企业约1000家;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第5位。

数字经济已成为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9)

梦芯科技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芯片模块。

数字化转型是武汉制造业走向高端的必经之路。十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武汉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增加值1635.14亿元,占GDP比重9.2%。

武汉市编制发布《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6年)》,出台《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等,并以市场和应用撬动数字经济产业化。

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工业互联网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落户武汉,标识注册量从2020年的4亿,截至今年10月已近80亿;全国首个“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在汉建成上线;截至5月6日,武汉市推进5G商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5G网络建设进展情况通报数据显示,武汉市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3.9万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双区联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双中心”并立,建成全国首个集人工智能和超算的多样化云服务化算力集群。

数字产业化呈现加速集聚之势。60余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在武汉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武汉获批中国软件名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武汉坚持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巩固优势、提升能级的主抓手,通过智改数转工作,先进制造业建设成果已居于全国前列。今年4月,工信部以《工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引领数字化转型的武汉模式》向全国推介。数字赋能加速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中部顶级节点在汉开通。超7万家企业上云。3343家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迭代升级,建成全球灯塔工厂1家、智能标杆工厂10家、智能示范工厂82家、智能化产线756条。9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格创东智公司的智能平台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实现零的突破。

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澎湃的工业新动力正在推动,到2025年,武汉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策源地、数字经济先行区、转型升级样板地。

武汉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不断提升

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10)

华域车身自动化生产线。

这十年,也是武汉工业创新发展的十年。武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2021年,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提升到20%以上。

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聚焦工业“五基”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武汉已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并涌现出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国内首个400G硅光模块、国内最大功率10万瓦光纤激光器、国内首套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国内首台新型显示喷印装备、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全球首款新冠灭活疫苗、水稻转基因重组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等,遥感、地理信息、导航定位(3S)等技术水平全国一流。

这十年来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武汉造”勇挑“大国重器”重担,武汉自主研制生产的重型火箭焊接装备,为我国深空探测主力重型运载火箭提供强力支撑,参与设计世界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垂直升船机、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全球首台超万吨米级上回转超大型塔机,国产航母、北斗导航、神舟飞船、驱逐舰等一批“国之重器”关键核心零部件,凝聚武汉“智慧”。

武汉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努力打造创新技术策源地,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光谷科创大走廊和9个湖北实验室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平台实力雄厚,先后建成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数量居全国城市第2位。建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1个、国家工业设计中心7个。截至目前,新增16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分别达到12个、49个。

创新型领军企业成长壮大。累计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3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10家。

数读武汉工业10年

武汉工业10强(武汉工业这十年)(11)

(统筹:武经宣 撰文:贺亮 柳莺 制图/谢一鸣)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