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谥号庙号的区别简易(庙号谥号尊号)
首先给大家出四个问题:第一,汉高祖到底是刘邦的庙号还是谥号?第二,李世民的谥号是什么?第三,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什么称号?第四,秦始皇是嬴政的什么称号?
如果你能准确答出来这四个问题,对于历史的爱好程度已经超越大部分人。
一、庙号。始于商周时期,是帝王死后被祭拜在庙堂之上时的封号,文字也就区区两三个字。秦始皇时期庙号被废止过,因为他认为死后被大臣和子孙议论是对自己的大不敬。庙号常用“祖”“宗”字眼:开国皇帝一般用“太祖”“高祖”,继任者用“祖”“宗”。西汉时期庙号开始盛行,但当时只有显著功绩的君王才配有庙号。导致西汉十五个皇帝中有九个人的庙号被废除,只有四个皇帝配享庙号。
例如:刘邦庙号为汉太祖,刘恒为汉太宗,刘彻为汉世宗,刘询为汉中宗。四个人中除了开国圣君,就是中兴之主,所以才有此资格。再有唐朝李渊的庙号为唐高祖,李世民为唐太宗,李隆基为唐玄宗。还有明朝朱元璋为明太祖,朱棣为明成祖,朱厚熜为明世宗,朱翊钧为明神宗。清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为清太祖,爱新觉罗.福临为清世祖。
这些皇帝中,唐朝皇帝后人多以庙号称呼。
以庙号称呼的唐皇帝
二、谥号。最早商周已有,到了秦朝同样被秦始皇弃用,西汉时开始盛行,属于对一个人带有评判性的称号,相当于盖棺定论。谥号又分为“美谥”“平谥”“恶谥”,前两者是后人对先人功绩的怀念,后者是开始于周厉王,他的倒行逆施,被后人冠以“厉”的恶谥号。谥号和庙号相同点是都是在死后追封。不同点是庙号的对象只能是君王,谥号的对象可以是君王也可以是诸侯、大臣、后妃等等,都是具有社会地位的人。
庙号的字数一般为两三个字,谥号起初也是如此,但到了唐高宗李治之后,逐渐失控,字数在一二十字稀疏平常。谥号中最常用到的字有“文”“武”“宣”“懿”“厉”“炀”“哀”等等,都带有评价和感情色彩的味道。谥号名称的最后一个字往往是“帝”字,但不完全都是。
例如,汉朝以孝治天下,刘邦的谥号为汉孝高帝,刘盈为汉孝惠帝,刘彻为汉孝武帝,简称汉武帝。 李渊的谥号是唐太武帝,后定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谥号唐文帝,后定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隆基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又称唐明皇或唐明帝。
其中汉朝皇帝后人多以谥号称呼。
谥号著称的汉朝皇帝
三、尊号。起源于秦朝,兴盛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尊号也称徽号,是尊崇褒美的一种称号,并且皇上、皇太后、太皇太后都可以用尊号。后来为了区分,就把皇太后、太皇太后的称号单独称为徽号。尊号字数不一,遇事追加,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它和庙号、谥号的区别在于,尊号大多数是帝王生前时使用的称谓。与谥号相同点在于都是华美词藻的堆砌。
例如:秦始皇就是嬴政的尊号。天可汗是周边民族对李世民的尊号。武则天是武曌的尊号,是追加几次后形成的“则天大圣皇帝”的简称。 成吉思汗是铁木真的尊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祟熙”是叶赫那拉氏的徽号,后简称慈禧太后。
除了天可汗,后人对另外几个皇帝都习惯称呼其尊号。
千古一帝,尊号秦始皇
四、年号。是纪年的名号,从汉朝汉武帝时开始使用,两个字居多。历史上用的最多的年号是“建兴”,且一个皇帝在任期间有时不止一个年号。年号和尊号相同,都是皇帝生前使用,明清两代对皇帝称呼多以年号。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的建元,最后一个是溥仪的宣统。
例如:嘉靖皇帝指的是朱厚熜。万历皇帝指的是朱翊钧。康熙皇帝指的是爱新觉罗.玄烨,乾隆皇帝指的是爱新觉罗.弘历。
大家耳熟能详的年号皇帝。
明朝皇帝和各自的年号
综合以上,最初四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呼之欲出。
汉高祖的称呼,既不是刘邦的庙号(汉太祖),也不是刘邦的谥号(汉高帝),而是两者的混合称呼,民间大家约定俗称的叫法。
李世民的谥号不是唐太宗(此为庙号),而是唐文帝。
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而不是其他称号。
秦始皇是嬴政的尊号。
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和文化,涌现出很多奇葩帝王和随心所欲的想法。关于庙号、谥号、尊号、年号的观念势必会有所纰漏,望大家多多指教,一同进步!
最后一击,溥仪有自己的庙号和谥号吗?@燕然姿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