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可以开展什么活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语文教研组可以开展什么活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在实施,就目前的语文课堂上,要么老师拖着少数学生走,留下多半学生没有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要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走进语言文字的世界里。那么,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呢?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 语言文字材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称之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学习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体现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语言和文字又是什么?在“语言文字”这一短语中,语言是狭义的,特指口语。语言文字的实质即广义的语言。

课文是语言文字材料吗?当然是。语文教材是指应用于语言文学教学所使用的材料,它具有统一性、普遍性、适度性的特点。语文目标确定以后,教材就是实现目标的载体之一,并且是极为重要的载体。教材的编排是以课文为主的,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本里编排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以及“语文园地”。精读课文以教师讲解为主,指导学生自觉获得有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的知识和技能。略读课文属半独立性质的课文,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讲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初步运用于略读课文中,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再作指导。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有三个基本特点:1、紧扣主题;2、大量阅读;3、自主学习。其中,“大量阅读”就在于能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即语言文字材料,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语文教研组可以开展什么活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2)

二、真实学习情境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阵地

(一)什么是情境?

情景的“景”是具体、直观和吸引人的,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是对某一场景、局面的描述,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是对某一场景、局面的描述为“情景”,其实指的是“情境。情境具有以下特性。

1、情感性。在情境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应当伴随着情感变化,情感性是学习情境的内在要求之一。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其丰富的情感因素,情感的共鸣形成较大的内驱力,实践活动的结果会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2、典型性。虽然情境无处不在,但不能为情境而情境。需要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作为学习情境。这样的事件所包含的问题最适合语文实践活动的需要,最能激发学生思维探索创新的兴趣;同时又能产生碰撞性效果,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引起他们的思维共鸣。

3、主体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情境应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应是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由师生共同建构。情境既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能聚焦于个体的学生,而应着眼于多个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活跃的交互活动,以共同建构学习的意义。

4、参与性。语文实践活动需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只有情境之中,没有情境之外。实践者是主角,评价者也是主角,两者都在语文实践活动的情境之中。

语文教研组可以开展什么活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3)

(二)什么是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把知识进行适当的变化,使之具体化为某种场景。创设学习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学习情境的核心是与知识相对应的问题,因此,创设学习情境能够模拟地回溯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情境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活生生的生活事件,在与语文、历史、品德等课程相关的学习情境中,感情的因素尤为显著。因此,创设、呈现学习情境,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什么是真实的学习情境?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无论是学科认知情境,还是社会生活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它们都同样适用于课堂上一般的语文教学。

1、课堂上的学科认知情境。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以及相关的问题,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学科的认知能力。创设学科认知情境,就是要求我们为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提供一种使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2、校内外的社会生活情境。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情境赋予知识世界以现实意义,不仅使原本狭窄的知识世界具有巨大的容量,也使原本静止的知识世界具有了巨大的流量。

3、创新的个人体验情境。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情境把学生个体代入进去,使之具有明确的“自我反思”能力,以及申辩思维能力,突显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教研组可以开展什么活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4)

(四)怎样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六大学习任务群完全指向“语文实践活动”。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恶善、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在主要学习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及学习活动的优化,赋予课堂语文学习活动一定的“真实性”,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比较接近于社会生活中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当每一个学生深度参与,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逐渐建构起系统的知识时,这样的知识系统才真正属于他们自己。而要促使学生深度参与,更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情境。

语文教研组可以开展什么活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5)

我们经常谈集体备课,教师拿出的是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我们称之为“教案”,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方案,教师抛给学生的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怎能顺利进入学生的大脑之中?我们需要把“教案”改为“学案”,“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学生有了学习方案,在学习情境中,安排有学习活动一、学习活动二、学习活动三;或者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学生怎能不参与其中呢?

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创设适时的学习情境,真实运用语言文字材料,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