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著名的音乐家(日本明乐始祖魏之琰)
魏之琰墓志铭拓片
隐元禅师经过日本长崎僧众四度礼请,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从厦门出发,历时14天抵达长崎。邀请隐元禅师渡日的,除了长崎唐寺僧众之外,还有一些檀越、名流、海商,魏之琰就是其中之一。
6月6日,黄檗书院特聘研究员王赞成向书院捐赠魏之琰夫妇及其长子夫妇的寿藏合葬墓志铭拓片,篆额为“待诰赠国学生双侯魏公元配林太孺人寿藏暨男候补州同知芑水公妇郑宜人合葬志铭”。魏之琰是明末清初福建福清海商,在将中国明乐传播到日本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日本有“明乐始祖”之称。
魏之琰带去日本不少明代乐器,并在家中传习,后由其四世孙魏皓整理成《魏氏乐谱》,因而为后世的国内音乐史界所关注,也引起海上丝路与交通史研究者与黄檗文化研究者的兴趣。但是,国内关于魏之琰的资料凤毛麟角,而且流传中有很多错漏,尤其是在关于魏之琰的生卒年、祖籍地以及在中国的家族世系等问题上存在一定出入。李斗石教授认为,这份墓志铭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黄檗文化与海上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发现。
魏之琰(1617—1689年),字双侯,号尔潜,福清人,排行老九,故称魏九官。魏之琰早年在中国的时候是明末的仕官,后来明朝灭亡,就下海转成商人,与其兄魏毓桢从事长崎与越南之间的贸易,往来于两地之间。1635年魏之琰19岁时,捐款兴建日本长崎崇福寺殿堂与妈祖堂。1647年31岁时,为崇福寺铸造梵钟铭,捐献150两银。1668年52岁时,成为崇福寺四大檀越缘首(捐款数额大者)之一。1669年,捐银500两,为崇福寺妈祖堂前的道路铺设石板并改建妈祖堂门,历经3年才修好。
在福清,魏之琰娶妻林氏,生子魏永昌(县学生),为官候补州同知。魏之琰离开福建到越南,并在那里娶了武氏,生育魏高和魏贵,之后又带着这两个儿子赴日本定居长崎,但他与留在中国的正室和儿子仍保持联系。在魏之琰生前,魏永昌就为他的父母和他夫妇预筑坟茔。“寿藏”就是生前预筑的坟墓,是古代一种葬俗。
魏之琰的身份很特殊,也很复杂,在日本声望很高,几乎家喻户晓,但其声望不是来自富商和慈善家身份,主要是因为他的音乐家身份,他是日本江户时期明代乐器以及明乐第一传播者。
魏之琰在日本的海上贸易,一直延续到第六代,从第七代明道开始,开始做唐通事。魏之琰正式移居长崎之前,与家兄魏毓祯移居越南。1654年,魏毓祯在越南去世,魏之琰单打独斗18年后,于1672年正式移居日本,向“长崎奉行”提交定居申请,父子三人及其家仆魏熹获得“住宅唐人”身份。魏之琰在长崎有豪宅,魏氏楼阁名曰“凌云阁”,其木材是香木,专程从中国采购,居室为明代汉式风格,庭院豪华壮观,室内装饰考究,宛如宫廷别院。到长崎访问的大名等达官显贵都以入住凌云阁为荣,黄檗山木庵禅师曾写过一首五绝《秋登凌云阁》。
黄檗书院资料室收有一部画册《光风盖宇》,1924年出版,其中收录一幅《魏之琰渡海图》,由1657年随即非如一禅师东渡日本的千呆禅师题赞。千呆禅师是福建长乐人,继即非如一禅师之后任长崎崇福寺住持,后任京都黄檗山第七代住持。这幅画描绘了魏之琰带着两个儿子乘风破浪渡海的情景。其实在日本,关于魏之琰的出生地一直没有明确记载,大多只说到福建省。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魏之琰作为巨商,参与了反清复明活动,再加上海上倭寇作乱,为了保护家人安全,他一直没有公开家乡所在,直到晚年才偶然披露。
1686年,魏之琰七十大寿,在日本的长子魏高和次子魏贵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寿宴,宴请社会各界名流,前来祝寿的队伍中有魏之琰的亲家、长乐籍著名唐通事刘宣义。刘宣义亲笔写《魏之琰七十寿章》贺寿,其中有一句写道:“老先生麟产福清,鹰扬闽越,冠缨代传。”“麟产福清”是指魏之琰像麒麟一样,出生于福清富贵人家。刘宣义简单几句话把魏之琰的出生地、家庭地位以及身世说得十分清楚。
魏之琰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不仅是崇福寺大檀越,还与黄檗东渡名僧交往亲密,也得到了他们的尊重。1655年,隐元禅师首次晋山住持崇福寺,迎接他的14位檀越代表中就有魏之琰的名字。隐元禅师入住崇福寺不久,魏毓祯在越南去世,魏之琰设斋请隐元禅师上堂念经。在《新纂校订隐元全集》中,有两篇专门为魏之琰写的法语和书信。
魏之琰兼有安南、日本国籍,这在明遗民中间极为罕见。日本元禄二年(1689年)正月十九日,魏之琰去世,享年七十三岁。魏皓汇辑整理魏之琰五十曲乐谱,定名《魏氏乐谱》,于明和五年(1768年)刊行于江户、大阪、京都等地。魏皓门人简井景周将魏氏家传先祖魏之琰带来的乐器,用图示说明,于安永九年(1780年)出版了《魏氏乐器图》一书。(白撞雨 文/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