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四任最高检察长的英文(他是第四任最高检察长)

黑龙江,简称“黑”,地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俱有“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的地貌特征。这里拥有世界上最为珍贵的黑土地,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除此之外,黑龙江的矿产资源也是极其丰富,更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另外,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部的省份,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3045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东部近日本海,位于东北区域腹地,是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

他是第四任最高检察长的英文(他是第四任最高检察长)(1)

作为一个地理位置如此优越的边疆省份,黑龙江的经济发展,自然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年来,黑龙江确实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自然离不开黑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的艰辛付出。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黑龙江省老省委书记杨易辰同志,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位代表,他为黑龙江人民足足奉献了30个年华,他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热血都挥洒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此外,从69岁起,他还出任了最高检检察长,中顾委员等职,官至副国级。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位革命老前辈的光辉足迹。

1914年3月31日,在辽宁省法库县孟家乡东火石岗子村一户普通人家诞生了一名男婴,家人为其取名杨易辰。小易辰的降临不仅给杨家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也被寄予了厚望,希望他长大以后不仅要扛起杨家的重担,而且还要光宗耀祖。

6岁开始,杨易辰就被父母送入私塾读书。由于杨易辰从小聪明睿智,又发奋苦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3岁就进入法库县第三高小读书,15岁考入哈尔滨第三中学就读,所以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也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1931年初,17岁的杨易辰前往沈阳启明中学学习,后又转入冯庸大学高中部读书。也正是在这一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关东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惨遭蹂躏和迫害,无数人流离失所,骨肉分离,有的人甚至惨死在日本人的铁蹄下,惨不忍睹。

亲眼目睹了日本人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杨易辰义愤填膺,深感自己责任重大,由此,他萌生了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

1934年,杨易辰怀揣着对光明的向往和知识的追求,他只身来到北平,考入中国大学法律系。在此求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先进思想,深受影响,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和各种爱国主义活动,由于表现突出,他很快就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骨干力量。

1936年,杨易辰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后,他就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以后,开始了他辉煌的从政生涯。

杨易辰还是“一二九”运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也正是这一著名的学生运动将全国的抗日浪潮推向了高潮。在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中,杨易辰不畏生死,敢当先锋,高呼口号,冲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尤其是当他发现两位女学生被反动当局打倒在地时,他不顾生命危险救出了她们,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称赞。

全面抗战爆发后,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杨易辰立即组织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南下宣传抗日救亡。他带团冒着枪林弹雨,辗转于天津、济南、南京、武汉、郑州、西安等地,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力,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8年,杨易辰穿越敌人的重重封锁线,历经艰险,千里迢迢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随后,他便被组织安排进入马列主义学院,开始了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作为党政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

他是第四任最高检察长的英文(他是第四任最高检察长)(2)

在延安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杨易辰的思想日益成熟起来,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样一位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极高的毕业生,杨易辰毕业后自然得到了重用,被派往冀南抗日前线从事宣传工作。

在此期间,杨易辰历任冀南地委宣传部编审科长、地委宣传部长、地委副书记等职,并亲自主编了党刊《平原》,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天赋,把手中的笔杆子当作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和宣传共产党政策的有力工具,以此痛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本质,壮大了共产党的声威。

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杨易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自己的文武双全的才能,他率领根据地军民充分利用自己熟悉的环境,巧用战略战术,智取强大的日军,多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蚕食”、“铁壁合围”计划,给予了日伪军狠狠打击。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杨易辰率领根据地军民开展了斗汉奸,减租减息的大生产运动,不仅巩固了原有根据地,而且还开辟了新的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为了抢先夺取东北这块黑土地,杨易辰又马不停蹄地率领地方干部团奔赴东北地区,紧紧跟随在解放大军的后面,每当解放军攻下一座城市,这些干部团就立即开始着手接管工作。

在此期间,杨易辰担任了辽宁省铁岭中心县委书记,辽吉省第一地委书记,辽北省第二地委书记等职,抓紧建立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打击敌伪残余势力,开展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等工作,为该地区的恢复和发展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尤其是在辽沈战役开打之时,杨易辰立即投入紧张的支前、后勤工作之中,积极动员当地有志青年加入到这场战役中。他组织一支敢死担架队,紧随作战部队的后面,冒死运送伤病员,使人民子弟兵得到有效的治疗。

同时,杨易辰还积极号召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多打粮,多生产物资,并派遣一支强大的民用运输队,用小车推,用肩挑,冒着敌人的炮火为前线部队送粮送物送药,确保了辽沈战役的物资保障,为打赢这场战斗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力地支持了东北全境内的解放。

东北回到人民怀抱后,富有地方领导经验的杨易辰被委以重任,出任辽西省政府主席和省委书记等职,成为了辽西省的开国第一任省长和省委书记,承担着建设一省之大任。

在杨易辰主政辽西省期间,南方各省仍然处在轰轰烈烈地解放战争之中,他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立即带领全省人民努力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开展新区土地改革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巩固了新生的地方政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搞活了经济,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新中国刚成立不到一年,久经战乱的中华大地还没来得及喘息,我国的东北边境又卷入了战火之中,朝鲜战争爆发了。为了保家卫国,我国志愿军赴朝参战。

杨易辰又带领全省人民积极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他积极调动全省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努力提高生产效益,全身心地投入到物资生产中,为朝鲜战争多贮备物资,使其成为朝鲜战争强大的物资贮备后方,有力地支援了朝鲜战争的取胜。

1954年,东北区域进行了重新调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长期在东北地区战斗和生活的杨易辰,被继续留在了东北这块黑土地上,担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主抓全省的财贸工作,此后,他便在黑龙江大地上工作了长达30年之久。

上任后,富有经济头脑的杨易辰深刻认识到,要把一省的财贸工作抓好,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着重发展地方经济,搞活当地经济,想方设法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

为此,杨易辰积极组织对全省粮、煤、木、油等所有带有“原”字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号召各级领导干部争当“蚕鱼分子”。此政策一出,很快就推动了全省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腰包鼓足了,生活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文革“期间,杨易辰也受到了残酷迫害,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虽身处逆境,但杨易辰仍然初心不改,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对党对人民绝对忠心。

1972年,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杨易辰这才重新恢复了正常工作。他顶住压力,排除干扰,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狠抓生产建设,极力弥补动乱所造成的损失。

动乱结束后,杨易辰再次扛起大任,出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等职。虽然此时,他已经是一位63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老当益壮,干劲丝毫也不逊色于青壮年人,甩开膀子加油干,拼尽全力,想尽快挽回那些年给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

尤其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杨易辰坚决拥护邓公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中,他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并且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在全国率先响亮地提出“文革”前的省委是红的而不是黑的。

同年8月,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拨乱反正必须解放思想》的文章,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在主政黑龙江期间,杨易辰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带领全省人民快转、转好、全力以赴地狠抓经济建设,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的经济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很快获得了农业大丰收,并以此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是第四任最高检察长的英文(他是第四任最高检察长)(3)

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杨易辰也十分重视工业、尤其是加大力度投资重工业,以此来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他强调抓基层打基础,抓典型促工作,很快使得黑龙江的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杨易辰还及时领导和组织了全省范围内的平反冤假错案、全面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工作,不仅很好地发挥了老干部的带头作用,而且还精心培养、选拔和支持优秀中青年干部到重要岗位上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使得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杨易辰为黑龙江省奉献了30年载,为了让黑龙江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了巩固祖国的边疆,可谓是呕心沥血、尽心竭力,耗费了他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深受黑龙江人民的爱戴和尊敬,都称其为“人民的好书记”。

1983年4月,杨易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心爱的黑龙江人民和那片黑土地,前往北京到中央任职,出任新中国第四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此时的他已经69岁了,可他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又一次扛起重任。

此时的检察机关刚刚恢复重建不久,发展起来困难重重。可杨易辰是一位上过战场的老革命,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他大胆对检察机关实行改革,很快就找到了一条适合新时代检察机关发展的新路子,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1983年,正值中央提出的“严打”之年,杨易辰积极带领检察机关勇于投入“严打“斗争中,他既强调与其他政法机关密切配合,又十分注重从检察机关自身环节防止和减少错捕、错诉案件,极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性。

面对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领域犯罪日益严重的状况,杨易辰提出绝不放松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把打击经济犯罪作为检察机关的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并且在各级检察机关设立举报中心,集中精力加大查办力度,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主政检察机关期间,杨易辰不顾年迈、体弱多病的身体,在5年时间里,长途跋涉了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总结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直接指导、检查在全国有影响的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为开展检察工作和发展检察制度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是第四任最高检察长的英文(他是第四任最高检察长)(4)

1997年6月28日,杨易辰不幸病逝于北京,享年83岁,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历程。杨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足迹永远留在了黑龙江的黑土地上。他的光辉事迹将永垂青史,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