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

1979年3月,中国解放军胜利班师,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东南亚地区稳定乃至世界和平都得到了强有力的维护。

喜悦的心情昂首阔步从闷热潮湿的雨林抵达昆明的大街小巷,抵达九亿中国人的心头。

同年,在河内广播电台依旧播放着“反北”歌曲的时日,自称意在“表扬强化人民之间和平的人士”的国际列宁和平奖颁发给了越共中央黎笋。

战争的蓄意挑起者获颁和平奖,越南街边眼神哀怨的妇女儿童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1)

黎笋,一个毁誉参半的政治人物,有人说他是“越南人民的儿子”、千古功臣,有人说他是不讲道德、野心勃勃的历史罪人。

关于黎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自有更多的研究者会给出答案,不过,隐于黎笋身后的家庭似乎也值得我们讨论一二,他的两任妻子、三子四女究竟是怎样的人?

因为黎笋,他们得到了什么?命运是否有向他们讨回欠款?在1979年中越战争结束后,他们的人生是否也会交给“和平”来书写结局?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2)

新人虽言好,未若旧人姝

越南黎氏是越南第三大姓,人口众多,黎笋的第一任妻子与他同姓,小他两岁,却比黎笋多活了二十年,不得不说这是黎氏霜自己的修为。

黎氏霜为人低调,与黎笋野心勃勃、激进热情的个性有着鲜明的对比,她尽己所能地退到是非争端之外去,守着自己与黎笋所生的四个孩子默默生活。

1929年,黎笋与黎氏霜在老家成婚,黎笋出生自普通农民家庭,他当时是一位铁路工人。

他们结婚的前一年,黎笋参加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投身共产主义,这位激进青年的妻子忙于怀孕生子、操劳家务,对于丈夫在做什么,她是不多言、不多问的。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3)

黎氏霜与黎笋的第一个孩子黎罕出生在他们结婚的第一年,黎罕两岁的时候父亲黎笋被捕入狱,法国殖民当局判处其20年徒刑,七岁时黎笋才出狱,继续从事革命事业。

在黎氏霜与黎笋婚姻存续的二十年间,黎笋不断被捕入狱,不断被判处重刑,不过黎笋没有坐20年的牢,黎氏霜却更像是那个坐20年牢的人。

丈夫在外不知死活行踪,家里贫困艰苦,用她的平凡将四个孩子含辛茹苦地养大,然后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十个年头,黎笋娶了新人。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4)

结婚时阮瑞娥25岁,黎笋已经43岁,在与阮瑞娥结婚后,黎笋再未坐过牢,一路平步青云,离乱留给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其所生的子女。

这四个孩子继承了母亲的平淡与父亲的才智,大儿子黎罕原是越南人民军的大校;大女儿黎氏渠性情温和,丈夫黎伯宗原为越南重工业部领导;

二女儿黎雪红是名记者,她的丈夫是名教授,曾因主持越南语教学改革而弄得沸沸扬扬,但终究是象牙塔中人;

黎氏妹1942年出生,2008年去世,是一名生物学博士,副教授。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5)

关于黎笋的第二任妻子,常被人们叫作阮云氏或者云七姑的阮瑞娥,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似乎没那么好下定论。

媒体传得沸沸扬扬的是阮瑞娥利用化名在南方大搞走私,搜刮普通百姓的积蓄财产,腐败乱象难以遏制;

但在阮瑞娥的同事们口中,她:“毕生健脾、和蔼、以身作则、亲近同志、队友,竭尽全力为党的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6)

阮瑞娥的家庭出身与黎氏霜不可相提并论,她是越南一份法文报纸《La Tribune Indigene》主笔的千金小姐,算得上上流社会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翻查其履历,救国妇女会会长、妇女党团书记、省委员、总编辑、妇女会会长……有着黎笋最欣赏的革命热情。

阮瑞娥还是越共报社的记者时,经由越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黎德寿介绍与黎笋结婚,婚后除了生育所必要的时间,她也始终在工作,要么与黎笋一起在南方奋斗,要么拖家带口东躲西藏,要么到苏联和中国学习。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7)

1959年阮瑞娥带着她与黎笋的大女儿黎武英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报纸专业,回越南后主要从事报纸相关工作,后担任《西贡解放报》副总编辑,毋庸置疑,她是个强悍的女人。

黎笋去世后,阮瑞娥的强悍也始终如一,她继续插手着越南共产党内的斗争。目的是“试图维护黎笋已经受到损害的遗产”,哪怕当时她已经是个八十多岁的老人。

2018年10月26日晚上9点15分,阮瑞娥去世,终年93岁。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8)

悼词中讲,她参加革命活动逾75年,72年站在党的队伍,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任何环境中,她“一向中坚、坚定”,她的后辈《西贡解放报》总编辑如此派评价阮瑞娥:“一位真正的革命报人、报刊经济领域的先锋者,为报界及《西贡解放报》的发展作出重大智慧、力量。”

阮瑞娥与黎笋有一女二子,大儿子黎坚成出生于1955年,在前苏联学习并成为航空工程师,后获得物理学副博士,曾任银行董事长、多家公司的董事长,拥有一个高尔夫球场,是越南高尔夫协会常务副主席。

二儿子黎坚中生于1958年,2007年起任胡志明市海关关长,2011年起为公安部第二安全总局副总局长,警衔为少将。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9)

莫斯科的安妮,越南的黎武英

1972年,22岁的越南女留学生安妮在莫斯科恋爱了,她的恋爱对象是莫斯科大学物理系教授维克多·马斯洛夫,出生于1930年,比安妮大20岁。

其实在他们这段恋情中,年龄差距已经是最不值一提的了,他们的恋爱甚至违背了越南的法律,与外国人相恋通婚被视作一种背叛行为,留学生随时可能被处分或遣送回国。但这依旧不是最令人震惊的。

当安妮沉浸在甜蜜的恋爱和禁忌的刺激中,她近乎十年不曾见面的母亲到访莫斯科,后来,人们知道了安妮的母亲是阮瑞娥,父亲是越共中央黎笋,安妮是黎笋最疼爱的女儿黎武英。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10)

这足以让所有人倒抽一口凉气,当然,也包括维克多·马斯洛夫。在越南的黎笋也吸了一口冷气,女儿的离经叛道的恋情还是被黎笋得知了。

说什么,黎笋也要女儿回国。安妮回到越南,做回了黎笋的女儿黎武英。

大概是意冷心灰,她很快选择嫁给自己的同班同学,姓名不重要,只要他是个越南男人。

黎武英已经准备好就这样在越南过一辈子了,这样大概就能断了念想,这样大概就能不再思念马斯洛夫。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11)

黎笋见女儿结了婚,终于安了心,让女儿继续返回莫斯科完成学业,当然,她的新婚丈夫会与她同去。

黎武英再次回到莫斯科,连她的父亲都以为婚姻可以拴住她,哪想她又变回了安妮。

当安妮与越南丈夫一起回到莫斯科后,她才发现自己并不爱这个枕边人,反而对维克多·马斯洛夫念念不忘,于是他做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决定:

在维持与越南丈夫的婚姻的同时,偷偷与马斯洛夫约会交往,重叙旧情。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12)

这次的火烧得更旺了,安妮怀孕了,第一个孩子没保住,等到她怀上第二个孩子——也就是大女儿丽娜时,她决心与越南丈夫离婚,并与马斯洛夫瞒天过海,用一份经济合同骗取了越南大使馆的结婚许可。

她远在越南的家人对此还一无所知。

她太缺乏爱了,所以见着爱什么也顾不上了,而马斯洛夫也确实是个优秀的男人,即便他不再年轻,作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是有建树的,是“马斯洛夫指数理论”的创立者,54岁时已经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13)

直到黎笋到访苏联,父女相见,女儿向父亲坦诚了自己的婚姻状况,黎笋难以接受,想尽办法让女儿回越南,然安妮并未听取父亲的意见。

黎笋对这个女儿的宠爱无疑是他身上少见的宽容,即便女儿叛逆如此,每每去莫斯科,无论如何忙碌,黎笋也要见女儿和外孙女一面,带他们出去看马戏团和游玩,当然苏联女婿最好不要出现。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14)

莫斯科越来越暖了,因为安妮在这儿有马斯洛夫和两个孩子,第三个孩子也在腹中,很快就要与来到世上与父母及姐姐们团聚;

但安妮也知道,越南是越来越冷了,越南党政日益激烈,父亲处境并不明朗,为此,她甚至不愿意去条件好的苏联上流社会医院生产,担心会有人不惜一切地谋害自己,以此来对付父亲黎笋。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嗅觉自然灵敏,安妮似乎已经闻到了血腥味,但依然未能避免玉殒香消的结局。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15)

1981年7月5日深夜,阵痛剧烈的安妮被丈夫送往医院,由于家附近的妇产医院在装修,安妮不得不住进了那所她此前拒绝入住的医院。

谁也说不清这是巧合还是阴谋。原准备陪着妻子生产的马斯洛夫忽然想起家里中风的老母和忘锁的房门,马斯洛夫从医院回家,7点,安妮产下男婴,8点,医院要马斯洛夫尽快赶回,安妮产后血崩,真的死在了这所医院之中。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16)

安妮过世后,马斯洛夫怀疑是黎笋的政敌对安妮下的毒手,许多年后他才获知,在安妮血崩被抢救的紧急关头,医生因她是黎笋的女儿而不敢施行手术,担心手术使得安妮从此丧失生育能力,因此而遭到黎笋的怪罪。

马斯洛夫一直生活在他们原来的房子里,再未结婚,卧室里有一张安妮的遗像,永远地年轻美丽着。

1974年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战争结束)(17)

他们的三个小孩都在俄罗斯长大,大女儿丽娜与家人生活在波兰,另两个小孩塔尼亚和安东郡生活在英国。

历史确实无情,哪怕是这样浓墨重彩生活过的人,也不过只有短短几行字被留下,安妮命运的悲惨还可以因其父亲的身份被看见,那些在黎笋一声令下就失去生命、失去家人的平凡百姓,他们哀怨的眼神就渐渐被时间淹没了。

颁发的和平奖不代表和平,和平应该让惨剧不再重来,让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有自己书写的可能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