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临死之前喊抬饭是什么意思(为何农村老人会有)
曾经网上报道过这样一张照片,几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席地而坐,面前的草地上摆着一些食物,他们正大口享受着。可别以为他们是在野餐,把镜头拉远一点就会让人感到惊讶:身旁不远的地方就是一片坟地!再仔细看照片下面的简介,顿时胃口全无:这些食物都是祭祀用的!
国外的一位作家在云游中国的时候拍摄的一张照片,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泛黄的纸张上隐隐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贫穷和落后。在坟前吃祭品,看似有些不可思议,可细细想起来似乎又能理解,毕竟现在很多地方仍然还有这种习俗。
但是把时间倒回到那个时代甚至更早以前,人们是很忌讳这种事的,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再饿莫吃坟前供”说的就是这种事。为何“坟前供”不能吃呢?如果吃下去会有啥后果?在了解了以前的生活环境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之后,我们就不难得出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了。
一、供品是用来祭奠逝者的,吃掉逝者的食物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民间讲究“死者为大”,人走后要用尊敬虔诚的心态去送别、缅怀他们,所以每年到了逝者的祭日或者清明时节,逝者的亲人就会购置各种祭祀用品以告慰逝者的亡灵。
这些祭祀用的物品中,除了有各种纸做的房子、家具等,还有真材实料的猪牛羊肉、包子、新鲜水果等食物。亲人想通过这种方式让逝者“在那边也能吃得好,过得舒心”,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
如果吃掉了这些祭品,就是跟逝者抢食物,这是不允许的,也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二、供品长时间摆放后会腐烂变质、滋生细菌,吃下去后会影响身体健康。以前人们在祭祀逝者时,都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供品长期遭受烟熏火燎会滋生大量的细菌。而且由于摆放的时间较长,暴露在空气中受周围温度环境的影响,祭品甚至会腐烂变质,很多不明动物在上面来回爬行也会留下很多的细菌。这样的食物即便表面上看起来完好无损,实则已经不能食用,对健康会造成影响。
而在从前医疗水平有限,人们在吃下这些腐烂变质、细菌滋生的食物后健康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自身抵抗力弱、体质差,很可能因为吃下这些东西导致生命的垂危。
但人们意识不到,加上以前的医疗条件也很有限,人们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时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会延误救治的时间。古代因为吃了过期的祭品而不幸感染细菌导致去世的情况不在少数,因为生活经验无法解释,人们就会认为这是触犯了神灵,是对人的处罚。
三、以前人们的思想陈旧,认为这样做不吉利、晦气。在早些年特别是农村地区,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认知能力有限,很多用生活经验解释不了的现象都被人为地附上某些神秘的色彩,食用祭品的事情也不例外。
不管在何时人的天性中对死亡是充满忌讳的,所有跟逝者相关的物品都会谨慎对待。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入殓师、火化师、殡仪车司机都会带着某种偏见和误解,认为跟他们打交道是不吉利的、甚至是晦气的,更别说以前文化水平低的时候吃逝者的祭品了,“这样做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好的运气”。
由此看来,“再饿莫吃坟前供”的俗语是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因为摆放时间过久导致食物腐烂变质、不明动物到处爬都会滋生细菌,人如果吃了这样的食物健康肯定会受到影响。加上民间讲究“死者为大”,要尊重敬畏逝者,如果吃了逝者的祭品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这种习俗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人们不但不再忌讳吃“坟前供”了,有些地区甚至在祭祀完先辈之后当场就把这些供品吃掉了。当然,这样做并不代表不尊重先人,而是也有深刻原因的。
一、思想意识提高,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的时刻提醒人们不要浪费粮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种美德都深深烙印在人们的思想中,包括以前吃祭品也是因为舍不得浪费掉这些辛苦种来的粮食。
如今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祭品,一是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并没丢,二是这些祭品存放的时间短,没有过期变质,吃下去对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二、祭品摆放的时间短,新鲜、未变质的食物是可以继续食用的。这点在上一条也提到过,现在祭祀先人的风俗虽然仍然保留着,但跟过去相比,很多程序已经逐渐简化甚至取消了。少了那些繁琐的仪式程序,整个祭祀的过程就变得简单、利落。
这也间接导致用来祭祀的食物不会被放置太久,也就谈不上腐烂变质了。像在西南很多地区,人们在祭祀完先人之后,会当场就把部分祭品分给前来参加祭祀的宾客,剩下的那些则带回去在宴席上食用,很好地实践了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三、部分地区的风俗习惯。其实不光是在西南地区有这种习俗,就是祭祀结束后吃掉祭品,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习俗,可能只是表现形式上略有不同。
在我们农村老家,上完坟后老一辈的人也会拿来部分祭品分给那些家里有小孩的亲属。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吃了这些东西,以后胆子就变得大了,晚上孩子也不怕黑”。虽然明知道这么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人们依旧很乐意接过这些食物并让孩子吃掉,也算是对逝者的一种心灵告慰吧!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这一习俗中有一点是始终没有发生改变的,那就是祭奠、缅怀逝者的心态。对待这一习俗,我们又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一、这是先辈生活经验的总结,蕴含着生活的智慧,我们应予以尊重和理解。先辈的经验和智慧是劳动的结晶,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用自己虔诚的内心总结出了这些饱含人生哲理的经验。不论形式如何,我们都应予以尊重和理解,因为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更是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
二、时代在进步的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摒弃落后陈旧的观念,换之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传统文化依旧可以得到传承和发扬。时代在进步,新的、先进的事物总会取代旧的、落后的事物,这是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应这种发展,在发展中找到平衡,去协调历史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然后用一种科学的理念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