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戍边官兵送上祝福的话(熄灯号雪山顶上)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中国军号
雪山顶上国旗红
■刘玉庆
晨光微露,金风掠过。1982年10月1日,我与5042前哨班战友们身着整洁的军装护着国旗,走向山顶高处,出旗、展旗,唱起雄伟庄严的国歌……霎时,国旗与火红的朝霞辉映,让雪域高原的天空变得通红。凝望以蓝天为背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我仿佛看到了祖国母亲的微笑,禁不住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5042前哨班,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冰峰雪岭中,是以海拔高度命名的,那里终年积雪,高寒缺氧,是“生命禁区”。边防连队通往哨所的9公里道路为简易牧道,陡峭如竖,高差极大。哨所为土石木简易房,饮水靠融化冰雪,蔬菜等日常给养由所在的边防连队定期用牦牛上送。独处一地,雪山孤岛,通信联络靠一根时好时坏的电话线维系。
大山无声,忠诚无言。到边防去,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是一代代戍边官兵的志向。
1982年6月,我军校毕业,如愿以偿走上高原,来到了背依冰峰的边防连队。原以为到连队就到家了,后来才知道,我的位置在雪山顶上。我任排长的一排有一个班担负5042前哨班观察执勤任务,上级明确规定必须有一名干部带领。连长说:“初到高原本来应该适应一下海拔再往上走,可前哨班需要干部。”第二天,正好有车要到5042前哨班勘察拟修公路,把我和行李带到山脚下。我一人扛着行李往前哨班走,能看得见的三四公里路,却好像越走越长,越走越远,头痛气短,胸闷腿软,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要不是前哨班的同志们看见下来接,我真不知道走到什么时候才能上去。到了前哨班,高山反应就匆匆袭来。一连两天,昏昏沉沉,干呕、厌食,身边战友们也为我担忧了一阵。到了第三天,我的反应小多了,就投入了观察执勤。前哨班的工作紧张有序,昼间16小时观察,夜哨8个小时站岗,还要与连队同步训练,执勤之余的时间加强体能训练,背水、做饭。一桶15公斤的水背到哨所,来回要走4个小时,1小时下山,3小时上山。
8月,期盼多年的5042前哨班修路工程终于开工。施工队初上高原缺乏高原生活和施工经验,没几天,4个人忍受不了高山反应,相继不辞而别。留下的人员也被高山反应折磨得非常痛苦,干几下,就躺在一边喘粗气。给我们前哨班修路,不用说,我们就是道路的主人,从施工队进场开工,我们前哨班全体人员个个情绪高涨,都表示愿意无偿支援他们。担任值班的战友主动把观察任务揽过来,两个人的任务一个人干,每天轮流出动两三个人,帮助他们施工。战士们与工人一起打眼放炮,肩并肩搬石推土,手把手教他们使用高压锅蒸馒头、做米饭。随着道路不断向山顶延伸,全班战友比过年都高兴,天天在电话里向连队领导和战友报告进展情况。9月30日,由边防连通往5042前哨班的便道公路全线贯通,多年的行路难问题解决了。站在前哨班驻地,看着拐了33个弯的盘山路,战友们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道路的修通让我们感到与连队和上级机关的距离更近了,孤悬一地的感觉消除了,生活保障方式和质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二天,是国庆节,我组织全班战友在山顶开展了升旗仪式。看着国旗与初升的太阳一同升起,自信、自豪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
难以想象的艰苦,难以承受的孤独,最能磨砺人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30多年中,5042前哨班先后有60多名战士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30多名战士成长为军官。我的战友们不畏环境艰苦,以哨卡为家,以艰苦为荣,用军人的血性豪情、责任担当,在“永冻层”上抒写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壮美诗篇,守护了雪山脚下的草青水绿、安宁祥和。
2004年,经我国政府批准,哨所附近的边境开放为国家一类陆路人货双功能口岸。2004年3月25日,5042前哨班完成了特殊历史时期所赋予的神圣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已然远去,但前哨班那个坚强的堡垒,一直矗立在我的心中。虽然我在当兵28年后离开了部队,但在帕米尔高原最高驻兵点守卫祖国的那段青春是我人生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也让忠诚、责任、奉献成为我永远的精神追求。
(原文刊于《解放军报》2019年9月30日“长征副刊”,内容略有删减;封图来源中国军网。)
(解放军报微信·中国军号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