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满秋山原句(柿子霜红满树鸦)
“落日西风卷白沙,关山万里客思家。芦花雁断无消息,柿子霜红满树鸦。“北宋何梦贵《秋思有感》
“屈曲清溪十里长,净涵天影与秋光。此行却在樊川尾,稻熟鱼肥柿子黄。”宋朝张舜民《薄台》
节气霜降前后,气温的温差骤然增大。空气干燥,往往人体内热躁,喉咙发痒,又或者嘴角爱起燎泡。此时正是柿子上市的时节,红彤彤金灿灿,黄喷喷的柿子,有两种口味,一种脆,一种甜软。但都是清火润肺的好水果。
别说秋天万物萧瑟。落下了叶子,却满树的果实,大大小小灯笼一样地挂在枝头,不是柑橘而是柿子。因为柑橘的叶子四季常青,虽然果实成熟的时候金灿灿的,一幅金碧辉煌的样子,但我还是喜欢柿子树的单纯。姿态鲜明。
乘船顺流而下,景物空旷,你会忽然发现一丛柿子林,那挑在枝头的果实,何其鲜艳,无论是黄色还是红色,都是一种绚烂的,成熟的,饱满的视觉刺激。秋天是吃的季节,看见柿子树挂在枝头,你会想到田园炊烟,家园和暖。
蓝天配上金黄或者金红的柿子树,天分外的蓝。但不要认为柿子树只有在蓝天的映衬下最好看看。有一年初冬薄雪,我去寺庙里上香,看见一棵柿子树上,最高的树梢还挂着两个果实,在黯淡的冬天灰色的背景下分外鲜明。那仿佛是红楼梦里,看见了灵动俏皮的,穿红衣裳的,抽柴火的女孩。柿子无端就给人这样的明丽和欢喜感。
柿子是秋寒时节的喜气。北宋诗人张舜民是这样写的“此行却在樊川尾,稻熟鱼肥柿子黄。”他虽然在地道的江南,风景却和我看到的几百年后的并无两样。
但柿子也并非畅销的水果。比如我如今现眼下就看见一片柿树林,金灿灿的果实挂满了枝头,也不见得有人来摘。倒是时常有飞鸟了过来,停在树上,看见乌鸦吃柿果,其实是一件很可爱的事情。因为你很少难得的看见鸟类,停在某一处觅食,这样的景况说明,当地的环保好,五谷丰登,农民的收入不依赖这些林木水果。
“落日西风卷白沙,关山万里客思家,芦花雁断无来信,柿子霜红满树鸦。”
有风或者雨的时间,你绝对看不到这样的状况。所以宋朝作者何梦桂,这首诗里只有最后一句话最好,“柿子霜红满树鸦”。因为落日西风卷白沙的时节,你是看不到满树的乌鸦的。如果要强行的解读,只能说,他人在北方,关山万里客思家,想象的却是江南的“柿子霜红满树鸦”。不过北方深秋时节的柿子树,同样的多。我只能说他意识流。
他这首诗,前三句全是胡扯,但最后一句,成就了他是诗人。因为最后一句特别的有画面好,然后我们就一起原谅了他。
柿子分在有着喜气,所以画家画画的时候也爱拿柿子作画,一方面,柿子树的秋天,有线条感,仿佛梅花骨,第二方面,柿子傲霜雪,给人的视觉力感非常强。几根枝桠,挑起一串果实,比菊花实在,普通更有代入感。
而谐音事事如意,则是柿子的专利。所以秋冬的果盘里,堆上几个柿子,金灿灿红彤彤,有着现世安稳的饱满感。
那些看见柿树就想家的人,是典型的中国式吃货。虽然柿子分脆软两种,但是绝大多数的田园,长得都是那种成熟以后,软的如同蜜一样的红柿子。也就是说柿子不耐储藏,要趁它成熟却又没有完全熟化之前,吃到嘴里。在农村的庭院或者家园里,这种口福是稀松平常的,而且有人打柿子,有人摘柿子,就有人顺口给吃了,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农家乐。
柿子不耐储藏和保鲜,小商小贩最怕的就是这种水果,最爱的也是这种水果,因为时令季节可以卖点价钱,但是几天之内就会熟烂。所以柿子树在乡间田野,有一小半供应着人们的季节水果,更一多半回归自然的循环,这种半家半野的状态,也分外的是一些人留恋,那是真正的精神和理想国的家园啊。
所以柿子很难得的,在文人的笔下多半是喜气。从他们从来不担心柿子的丰欠,仿佛柿子永远都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果。而唯一遗憾的是自己吃不吃得到口。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