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剧60讲第二季,我是主讲人李星文。今天这一期,我们聊一聊新科白玉兰奖最佳导演汪俊的创作生涯。

汪俊有一个创作理念,就是不跟生活抢戏,他认为遵循生活逻辑是最根本的。从《小欢喜》《小别离》往前回溯,包括《我爱男闺蜜》《夫妻那些事》《别了,温哥华》等在内,这个理念贯穿了他的诸多作品。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1)

汪俊年轻时候在话剧舞台上演主角,后来当了导演,也经常在自己执导的剧中出演配角。

比如《小别离》中的暴发户张亮忠、《我爱男闺蜜》里的画家莫正源等。当然,他也在赵宝刚导演的《男人帮》里演过多金又多情的左永邦。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2)

《男人帮》中饰演左永邦

汪俊演的往往都是些不靠谱的中年男性。甚至,《小欢喜》里的乔卫东一开始也是照他的戏路写的。导演为主业,但又忍不住想过过戏瘾,这源自他童年时生发的对表演的热爱。

汪俊的父亲是军人,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哈尔滨。汪俊出生在哈尔滨,他12岁那年父亲遭遇车祸去世,他和母亲回到江苏老家。

他第一次登台演话剧时才七八岁,演完第一幕变成黑场,他们正在手忙脚乱更换道具,报幕员已经宣布下一个节目开始了。这次被中断的舞台表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就经常参与各种业余表演,看见什么就模仿什么。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3)

1979年,汪俊投考了刚刚恢复招生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表演。当时他才高一,而学校对年龄的要求也不太严格,就考进去了。

上学期间,汪俊成绩不错。四年之后,他从军艺毕业,分配到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在团里干得也不错,但他总觉得与北京文艺界缘分未尽。真正让汪俊下决心报考导演系研究生,是因为一次换角事件。

1985年,安徽的一个电视剧剧组对原来的男主角不满意,去前线话剧团选演员。汪俊被推荐入组,到了驻地后被安排和原先的主角住在一个房间,还一起试戏。两人都知道对方是干什么的,相处起来就有些别扭。

过了一段时间,导演还在两个“男主角”之间犹豫。汪俊比较了镜头里的自己和“对手”,觉得“对手”更适合这个角色,于是主动跟导演请辞。导演也正有此意,马上照准。

汪俊在话剧团里是骨干,在《高山下的花环》里演过赵蒙生,他无法接受角色竞争的失败。他甚至觉得自己不上镜,不适合影视拍摄工作。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4)

此前,有一个朋友跟他说过一句话:“这么大人了,老在舞台上被人扒拉来扒拉去的,有意思吗?”想起这句话,他更受刺激。在回江苏的火车上,汪俊决定,“我不当演员了,我要干导演。”

下了火车,汪俊直奔新华书店,买了《许国璋英语》1-4册。巧的是,汪俊回家打开收音机,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好在播放“《许国璋英语》第一册第一课第一讲”。他平时是一个不听广播的人,命运的安排就是这么神奇。

当时考研有两科是必考的——英语和政治。汪俊从基础的单词学起,一边工作一边听广播,整整学了一年半的时间。也许是听得太投入了,他不断想象女播音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真的“爱上了”那个声音。

后来汪俊考到北京后,还去女播音老师的单位寻访过她。虽然没有见到本人,但在先进工作者的照片墙上见到了她,也算了却夙愿。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5)

1987年,汪俊投考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研究生,英语和政治的笔试成绩合格后,最大的考验在面试时发生。

之前,空政话剧团的先锋话剧《WM·我们》引起了很大的业界反响。中戏院长徐晓钟亲自主持面试,给汪俊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评价这部话剧。

汪俊初生牛犊不怕虎,回答道,“这出戏的舞台表现手段很丰富,但骨子里还是控诉式伤痕文学,只是用了残酷戏剧的某些表现手法,我不欣赏它的内容。”

这个回答引起了徐晓钟的不满,他认为年轻人应该接受创新,而汪俊“老气横秋”,是在迎合中戏老师们的传统现实主义趣味。他话里话外透出对这个考生的人品不满。

这番批评让汪俊又生气又委屈。他收拾了一下心情后,不卑不亢地表示,“我也有别的选择,我不一定非要上中戏。我没有要迎合任何人,只是我对创新的理解,可能跟在座的老师不太一样。”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6)

《红菱艳》(左)和《转折点》

接下来,汪俊用两部题材相同,但结局完全不同的电影《红菱艳》和《转折点》为例,分析了后者取得的进步。他的结论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意味着进步;创新不单指形式,形式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进步。

这番话意外说服了包括徐晓钟在内的所有考官。汪俊入学后,成为中戏仅有的四个导演专业的研究生之一。他有一个师姐,他们这届收了三个。汪俊的导师徐步教授,传承正宗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汪俊的毕业论文写的是残酷戏剧。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7)

汪俊和徐步教授

1990年在中戏毕业后,汪俊得到在艺术院校工作的机会,但他对学术研究和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更喜欢排话剧、做导演。机缘巧合,总政歌剧团正在寻找新导演,邀请他加入。虽然对歌剧半懂不懂,但一听能排戏,福利待遇也不错,汪俊欣然答应。

他在歌剧团一待就是十年。期间,独立执导和联合执导的歌剧多次获奖。1998年,汪俊执导的历史歌剧《屈原》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然而歌剧市场惨淡,让汪俊感到失落。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8)

业余时间,他执导了几部电视剧,包括《若男和她的儿女们》《生死同行》《别说再见》等作品。这门大众艺术形式激发了他的热情。

1999年,汪俊和赵宝刚联合执导《像雾像雨又像风》期间,单位打来电话,让他回去排戏。汪俊已经跟剧组签了合同,走不开。但团里的任务又不能不接。他一晚上没睡觉,绞尽脑汁想办法,总算跟团里说通了,不用离开剧组。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9)

《像雾像雨又像风》剧组

从那时起,他觉得这种两头奔忙、互相干涉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从申请离开到最终放行,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02年,汪俊获得自由身,投入了新世纪的电视剧浪潮。

这一年,汪俊执导了由宋春丽、陆毅、袁立、孙红雷等人主演的悬疑剧《浮华背后》。这部剧里有炽烈的情感,真实的欲望,在情感表达和悬疑叙事方面都颇为成熟。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10)

汪俊的导演生涯,受赵宝刚的影响非常大。汪俊的前妻吴玉华是《渴望》剧组的演员,赵宝刚是导播,他们那时候就认识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汪俊跟朋友借了八里庄的一套房子住。搬过去之后发现,赵宝刚就住在楼下。汪俊经常去赵宝刚家,郑晓龙、冯小刚、王朔等人也隔三岔五过来聊创作、聊人生。这些清谈的日子给了汪俊许多的养分。

90年代后期,汪俊开始了片场的实践。鲁晓威导演教会他场面调度该怎么做,赵宝刚导演让他懂得了如何构图、运镜。几年以后,汪俊熟练掌握了电视剧导演这门手艺。

2002年起,他先是跟海岩合作了《阳光像花一样绽放》《金耳环》。之后又接连执导了名著剧《家》和新《四世同堂》。而后,他还尝试了谍战剧《最后的99天》、创业剧《大时代》。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11)

2009年,汪俊执导了中日合拍清宫剧《苍穹之昴》。这部剧的美学风格至今仍被观众津津乐道。

日本演员田中裕子扮演慈禧太后,但她对一百年前的这位太后全无感知,汪俊除了给她说戏,还得一招一式做示范,片场气氛格外欢脱。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12)

之后就是一串都市生活剧,诸如《我爱男闺蜜》《夫妻那些事》《小别离》《小欢喜》等。他逐渐形成了紧贴生活的创作理念,以及题材筛选标准——不拍无法展示行业真相的职场剧和离观众太远的现代传奇剧。

在片场,他尤其重视生活细节的营造。比如进门换拖鞋,再比如夫妻关起门来算经济账。有了这些,便能立刻与观众拉近距离。

汪俊还有一个体察:“把家里一般不跟人说的事拍出来,观众就爱看。”比如《小欢喜》中乔卫东去前妻宋倩家,宋倩不在家,乔卫东东瞅瞅西看看,还躺到了宋倩的床上。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13)

这段表演就是汪俊在现场加的,他跟演员说,”你跟你媳妇离了五六年了,好长时间也没进家了,进去以后肯定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你会下意识看看哪个地方变了,是不是有别的男人来过,你会去鞋柜看看有没有男性拖鞋之类的。”

对剧中饰演父母的成熟演员,汪俊要求做“减法”,以真实准确为主。对小演员,汪俊以启发为主,有时还会“吓唬”。

比如乔英子和妈妈宋倩吵架的那场戏,汪俊担心李庚希爆发不出来,便在开拍前告诉她“这场戏你要是演不好,我就把你换了。”这种压力激发出小演员几近崩溃的情绪,才有了观众看到的那场母女正面刚的高潮戏。

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演员(作为导演他登顶了白玉兰奖)(14)

汪俊总结说,“其实创作永远在寻找个人趣味和大众审美之间的公约数。公约数找得好,戏就会爆;找不好,就会让观众觉得悬浮、虚假。”

国庆期间,汪俊参与执导的抗疫剧《在一起》开播了。而汪俊也已投入了新剧的筹备,这又是一部跟教育相关的家庭剧。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谢谢收看。

主讲人 | 李星文

编导 | 吴勇

摄影 | 吴勇 宋新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