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想旅行的音乐(旅居杂记4孤独了)
周围的山上,恢复了以往的面貌。
绿色的植被,像热恋中的少女,依山就势,紧紧地贴附在山体上。
与往常略有不同的是,绿色的山上夹杂了残雪。
地上的雪已经彻底消失,没有雪水,但是有霜冻。
没有阳光的弥勒变得有些阴冷,最高气温才13度。
遭遇这种天气,如果是在家里,我多半会选择去图书馆读书。
因为图书馆里的温度,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坐在里面,夏天读书不会被炎热困扰,冬天当然也不至于寒窗苦读。
有好书相伴,不会无聊;有众人相陪,才不会孤单。
当下是在弥勒。
弥勒没有冬天,但是,弥勒的寒冷直逼中原的寒冬。
大概是百年不遇的原因吧,弥勒的图书馆没有保暖设施。
独在异乡,我不想一个人蜗居斗室,空叹无聊;也不想一个人在阴郁的天空下流浪街头。
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就没有心里的热与火。
正在犯愁之际,想起阿毛更新了推文,到现在还没有阅读。
阿毛是位旅游达人,现在旅居弥勒。
这几天,他在干什么呢?
“我伫立在瀑布脚下,静静地倾听飞流直下的声响,当我的心与周围的宁静完全和谐了,转身离去。”
他又是一个人,环游湖泉生态园了。
“这儿有大片的青草地,高大茂密的树林,我对着它们放声高歌,像歌唱演员,面对观众一样认真。”
“我唱了一首又一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歌声里。”
是谁说的,我记不清了,孤独是陪伴人类最长久的情感,学会享受孤独,才能幸福长久。
他学会了享受孤独。
我不是也喜欢听歌唱歌嘛,怎么就忘了呢!
喜欢的歌曲不少,选哪一首好?
想来想去,想起了一首火遍全网的歌曲《花桥流水》。
看那春光早
喧闹了枝头
花瓣颜色好
阿姝正娇羞
看那春水流
流过小桥头
风吹歌声飘
飘过吊脚楼
吹起你的芦笙
妹妹我唱一首
等到太阳落山
我就跟你走
带上我的米酒
哥哥你尝一口
甜在你的眉梢
醉在我心头
这是乌兰托娅演唱的版本。
没有音乐的烘托看歌词,更像是读故事。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河岸边花团锦簇,情窦初开的少女,思春情切,于是,引吭高歌。
歌声飘出吊脚楼,随风传向四方。
她与情郎相约,太阳落山的时候,带着芦笙,带上米酒,我们一起走过夕阳。
乌兰托娅的音色,没有一般女声的尖细,音域宽敞并且富有磁性,能将蒙古族的直爽,热辣,粗旷的性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听她的歌,能够感觉到气势的升腾,就像在无际的草原上看到一匹驰骋的骏马,让人激情涌动。
在我印象中,《小桥流水》好像是云南民歌。
来到弥勒以后,时不时地看到当地的彝族人,穿着民族服装跳舞唱歌。
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是,他们的歌调和歌风,与花桥流水完全不同。
我上百度搜索了一下,才知道《花桥流水》原来是电影《花腰新娘》的插曲。
《花腰新娘》反映的是湘西彝族的爱情故事。
彝族姑娘凤美嫁给了舞龙高手阿龙。
婚礼的当晚,凤美破坏了古老的族规,让阿龙失了面子。
婚后不久,凤美混进阿龙的舞龙队,当起了龙头,改变了舞龙的传统模式。
阿龙又一次被打脸。
性格泼辣的凤美,不拘小节,竟然当着阿龙的面,与暗恋自己的酒吧老板阿聪“眉来眼去”。
阿龙无法忍受,按风俗选择了退婚,但是,很快就后悔了。
天天饮酒消愁,郁闷与日俱增。
一次醉酒后爬上屋顶,跳起了醉龙舞。
龙头摇曳如醉,手舞身随捭阖。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也包括凤美。
她开始以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阿龙。
《小桥流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男女二部轮唱。
男:
看那春光早
喧闹了枝头
花瓣颜色好
阿妹正娇羞
女:
看那春水流
流过小桥头
风吹歌声飘
飘过吊脚楼
男:
吹起我的芦笙
妹妹你唱一首
等到太阳落山
你就跟我走
女:
带上我的米酒
哥哥你尝一口
甜在你的眉梢
醉在我心头
众人合唱
太阳落坡了
月亮出来了
河水回潮
船儿搁浅了
阿莲回家了
阿莲在家
她又想起谁了
两个版本,各有千秋。
但是,对照电影梗概,好像都不适合电影的故事情节。
为了校对歌词创设的意境,我想去看看这部电影,无奈该电影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唉,不看也罢,电影的意思很明了,人应该与时俱进。
悲剧当然不好,当悲剧变成艺术的时候就很好!
生活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我们既然不能避免,也无力把它们变成艺术,我们可以用艺术的态度去面对,用艺术的成果去诠释,以达到生活艺术化的效果。
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对阿毛说:
我们都喜欢写作,所以,可以相互分享写作的苦乐;我们都喜欢读书,所以,可以相约图书馆,共度美好时光。
现在孤独来袭了,我们唱首歌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