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到底多危险(号召拒绝野味的你)

你能分清什么是野生动物吗?

按照教科书定义,野生动物是指在大自然的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动物在此时此刻是生长在人工环境还是自然环境,是一目了然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野生动物是一个物种和种群的概念。动物园里饲养的熊猫属于野生动物,这是因为饲养熊猫身上的遗传物质和在野外的熊猫种群并无区别,人工喂养只是为了能让这个种群更好地延续。

让人为难的还有这“驯化”的含义。驯化是人类把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过程。按照《畜牧法》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有鸡、鸭、鹅、猪、牛、马、驼、羊等家禽家畜。而有些动物是否能被驯化则是很模糊的。江河湖海里面的鱼虾贝蟹属于野生动物么?

人们往水里投撒人工繁殖所得的苗种进行养殖,或者进行增殖放流(向水域里人为投放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这些活动所得的产物依然可以算作野生动物,因为它们的生产环境和食物来源都是野生的。

“鸟笼里的画眉鸟”属于野生动物,因为画眉人工繁育很困难,市场上流通的基本都是野外捕捉的个体;“朋友家养的乌龟或蟒蛇”都是野生动物,蟒蛇和70%的龟鳖类动物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度假村里的羊驼”不是野生动物,因为在南美洲羊驼有着数千年的驯化历史;“公园里漫步的孔雀”也是野生动物。孔雀能够做到人工繁育,但是做不到被驯化。

什么是“野味”和“非法野味”?

那么“野味”是否也可以理解成就是以这些野生动物来做食材么?这样一来,基本没有人能做到不吃鱼虾贝蟹,何谈拒绝野味呢?一般大家都认为“野味”需要把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排除在外的。因此,对于“野味”的讨论往往局限了陆生野生动物,以及一些水里和陆地都会生活的两栖爬行类动物。

在现有的法律条文中,对于野味的限制那就要看《野生动物保护法》。它只涉及三类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还有“三有”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法律第三十条这样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就是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无论是人工养殖和野外捕捉,都是明令禁止食用的。2017年6月,国家林业局发布了《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国内的本土物种有马鹿(二级)、梅花鹿(一级)和虎纹蛙(二级)三种,也意味这三种是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的物种,因此得到豁免,它们人工繁殖出来的可以食用。

野味到底多危险(号召拒绝野味的你)(1)

1

尽管哪些野生动物获得了人工繁育许可是明确的,但这里存在着“洗白”的问题。像是林蛙,养殖费用昂贵。所谓的养殖户基本就是在林子里围上一块带溪流的地,再往里面投喂饲料。而即使有人工繁育许可,检验检疫环节也可能出现问题。在视频平台上人气颇高的华农兄弟,就说自己有合法养殖竹鼠的执照,但因为无法获得检验检疫证明,因而不能在电商平台上售卖。事实上,我国有能力进行检疫的动物非常有限。农业农村部只颁布了生猪、家禽、反刍动物、马属动物、犬、猫、兔、蜜蜂等10种动物的产地检疫规程。

从“吃”规范最可行

在现阶段,无法搞清哪些“野味”真正合法时,应该怎么来吃呢?除了传统的家禽家畜,其实还可以去自行了解已经成熟的食用养殖动物,比如鹌鹑、肉鸽、牛蛙这些。

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利用还有着很多方面。从产业的经济规模来看,获得许可的野生动物主要是用作中医药和皮草这两个板块。相对应的,梅花鹿和鳄鱼就是获得审批数量最大的两种动物。为了食物用途而进行的人工繁育只占10%左右,正是这10%,却和人类的公共安全紧密相关。这个板块也最容易涉及野外盗猎的行为,毕竟从皮毛利用的角度,野外个体是没有养殖个体光滑柔顺的,不太容易出现非法捕猎。“吃”只是终端,它牵涉到野外捕捉、运输和交易整个漫长的链条,病毒传播的风险潜藏于每个环节。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爆发后,由“吃”入手,来规范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利用,是最为紧迫,也是最为可行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