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的教案(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板块一:梳理脉络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到最新鲜的内容,跟同学们交流。

(1)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寻找那些自己先前不知道的新奇内容,读完后再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教师提示学生默读的要点。

(2)要求学生重点默读自己画出的内容,想想所画语句中的海底世界新奇在哪里。

(3)朗读交流自己画出的内容,分享感到新奇的信息。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写在“方便贴”上,再贴到黑板上的指定区域。

(预设:海底很宁静;海底很黑;有些深海鱼能发光;动物会发出各种声音;海参爬行速度极慢;梭子鱼游动速度极快;乌贼和章鱼能迅速后退;有些贝类会巴在船底旅行;植物色彩多种多样;各种海藻大小差异大;矿藏丰富。)

(4)提醒学生概括科学知识要力求正确,例如“深水鱼”和“贝类”前面一定要加上“有些”,因为不是所有深水鱼都能发光,不是所有贝类都是巴在船底旅行的。

2.朗读课文,梳理“散乱”的知识,借助课文的脉络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1)将学生张贴的便签拍照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随机大声朗读几遍。问学生:这么多的知识点能不能像我们刚才朗读那样随机介绍呢?

(预设:不能。这样介绍,信息量虽然没有减少,但是很乱,读起来没有头绪。)

(2)逐段指名朗读课文,指导做到正确流利,引导梳理课文的脉络。

朗读第2自然段,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将“海底很黑”和“有些深水鱼会发光”两个知识点整合起来,提炼出海底“暗中闪星光”的特点;然后鼓励和指导学生读出感到新奇的语感。

(板书:暗中闪星光)

朗读第3自然段,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探究“动物会发出声音”不是“说话声”,而是活动时的声响,从而理解文中“窃窃私语”的意思及用法;引导学生将“海面上汹涌澎湃”“海底依然宁静”和“动物会发出声音”三个信息联系起来,提炼出“静中藏声响”;然后鼓励和指导读出感到新奇的语感。

(板书:静中藏声响)

朗读第4、5自然段,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概括大意,指导读好两个自然段。

(板书: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植物差异很大)

朗读第6自然段。

(板书:矿藏丰富)

(3)整理上面的“阅读成果”,朗读板书,领会课文介绍海底世界的脉络;发现详略;朗读开头和结尾,发现整篇文章是一个“设问”的结构。

(4)合上课本,借助板书,整理黑板上的便签,然后练习介绍海底世界,做到简明、连贯。

海底世界的教案(海底世界教学设计)(1)

板块二:学习“打比方”

1.玩味拟声词。

(1)投影出示拟声词“嗡嗡、啾啾、汪汪”,朗读;发现叠韵的特点,体会音韵美,感受喜欢之情。

(2)分享同学们知道的拟声词,要求学生自由写到黑板上。

(3)游戏:情景模拟各种声音,比赛看谁逼真。

2.学习“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说明效果。

(1)出示并朗读: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人在打呼噜……(重在感受句式的整齐带来的美感)

(2)选用黑板上学生分享的拟声词,模仿句式将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3)讨论:作者为什么没有写这样多?(预设:多写了就啰嗦了。前面写了三四个,后面的我们小朋友自己就会想象了)

(4)陌生化处理:莫非海底也有蜜蜂、小鸟、小狗这样的动物?教师相机告诉学生这样的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不叫“比喻”,而是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5)通过删减比较,探究“打比方”的说明效果:这个自然段如果删去这句话,介绍的效果会发生什么变化?(预设:如果删去,我们虽然知道了海底的动物活动时会发出声音,但是不知道声音是怎样的)

(6)点拨:这篇课文是向我们小朋友介绍海底世界知识的,而我们小朋友大多数没有去过海底,即使去过了也不一定有机会带上听音器欣赏海底的声音。如果作者不这样“打比方”,我们就都读不懂了。这样一“打比方”,就形象生动多了,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觉。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出“静中藏声响”的新奇感。

3.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运用“打比方”的句子,引导学生欣赏“暗中藏光点”的神奇画面,朗读中内化生动的语言。

海底世界的教案(海底世界教学设计)(2)

板块三:深度学习“举例子”

1.复习填空,写出动物出行的特点。

海参爬行(极慢)梭子鱼游动(极快)乌贼和章鱼只会(后退)有些贝类(巴在船底)出行

2.讨论中明白课文采用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表演中体验这些动物出行特点的新奇。

(预设例举:让一位学生上台,请他走到四米开外的讲台边,要求走四个小时,不能早到一分钟,让学生在为难中和笑声中体会到海参行动巨慢无比。)

3.陌生化处理(一):海里的动物多得是,课文为什么偏偏只介绍这五种动物的出行特点呢?

(1)引导学生发现这五种动物出行特点都具有“极端”的代表性:极慢、极快、后退、靠别人“走”。

(2)告诉学生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板书:举例子)为什么专门用它们来当例子,是因为它们具有代表性,它们的行动特点个个让我们感到奇异。

4.陌生化处理(二):那么课文为什么这样安排它们的“出场”顺序?能不能随机打乱?

(1)整理板书如下:


海底世界的教案(海底世界教学设计)(3)

(2)引导学生发现段落内在藏着的“思路”:越来越奇异。

5.朗读,读出海底动物活动方式的奇异之感,感受“举例子”内在的“逻辑美”。

板块四:迁移练笔

1.创设情境:学校举办科技节,三年级的一位小朋友向老师求助。他到一年级班上去介绍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碰了一鼻子灰。原来,他对小朋友介绍只有一句话:小动物过冬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叫备粮,一种叫迁徙,还有一种叫冬眠。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表示听不懂。我们看看能不能给他点帮助。(预设:两种方法,一是给小朋友讲童话故事;二是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

2.提出要求:采用说明文的样子来介绍。引导学生选择说明方法。(预设:选择“举例子”)

3.征集例子:你知道哪些小动物过冬分别是备粮、迁徙,或者冬眠的?

4.选择例子:讨论中明白,选择的例子最好是一年级小朋友都熟悉的常见小动物,避免陌生的小动物,突出“代表性”。

5.模仿第4自然段的结构:以“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各有各的……”开头写一段说明文,用上“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6.交流,点评,引导学生把每个例子写生动。

7.修改后组织交流,教师进一步点拨。

文/徐国荣(特级教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