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原著(先不管真实与否)
先上两张图!
1995年,李红涛发明的“无刷电励磁电机”,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据悉,李红涛在申请专利时,化名为“杨红俊”。
李红涛
1966年8月12日生,男,湖北省黄陂县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
1980年,就被评为“优秀青年”,曾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第二名;
1984年,考入浙江大学电子系;
1988年,毕业后随女友到昆明,分配到昆明电阻二厂,随后结婚;
1990年,产生婚外情;
1992年,因诈骗罪,被昆明市公安局拘留审查,之后两次脱逃,并重新犯罪;
1993年,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盗窃罪、诈骗罪、脱逃罪判处李红涛死刑,在狱中,他发明“无刷电励磁电机”成功;
1995年3月16日,他的“无刷电励磁电机”发明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并凭此重大立功表现,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死缓;
1997年12月25日,由“死缓”改判有期徒刑17年;
2000年7月25日,李红涛又获得3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减刑两年;
2002年7月1日,再获减刑一年半;
2009年,李红涛将刑满释放,开始新的生活。
1992年,26岁的李红涛不曾想到,自己经历的一场婚外恋情不仅带给他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也彻底改变了他波澜不惊的生活。
就在李红涛沉浸在感情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时,他
的同学邀请他一起做生意,开公司。由于缺乏资金,李红涛伪造某单位的银行印鉴,从银行把这个单位的钱,转汇到预先用假名开立的账户上。第一次成功骗汇8万
元,当第二次再准备骗汇10万元时,他的同学当场被抓获,李红涛本人第二天也被公安局抓获。
第一次进公安局,李红涛的心中感到从所做的事
情中得到了一种快感,并不在乎自己是在犯罪。对于他来说,精心筹划的这场行动,仿佛是一次自我的突破何解脱。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只要达到自我的解脱的
目的,或者是从根本上消灭自己,一切条条框框的东西,他都会去触犯。在被押送到公安局的过程中,李红涛的内心并没有感到害怕和难过,相反,他觉得无所谓,
一路上竟然还哼着歌。
李红涛抱着一种对自己幸灾乐祸的心态,谋划着更刺激、更惊心动魄的解脱方式。他开始用他缜密、理智的理科头脑,计划着逃跑方案。1992年4月18日,也就是在被抓获的当天,李红涛从公安机关脱逃。
李红涛:他们吃饭以后,我就被拷在局里面,被拷在公安局的走廊里面。(称他们不注意)我首先把自己的身体移动,移动到他们看不见的位置。(看)他们有所反应,我又折回来,看他们有什么反应没有,他们连头都没回,什么都没有,我就知道这个时间肯定能够脱逃了。那个时候就解下手拷,然后脱下鞋子,顺着楼梯就慢慢走下去了,然后顺着大门就走出去了。
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李红涛异常冷静,没有丝毫紧张。他说,一旦计划去做的事情,只要开始按计划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前进,他就不会有任何犹豫。他认为这就如同计算机程序一样科学、机械。
成功逃脱之后,聪明的李红涛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此时自己的家中就是最理想的躲藏地点。回家之后,他首先销毁了自己的罪证,收拾好伪造印章用的各种工具,接着又准备好路上逃亡的必需品。
但他并没有马上逃走,而是爬到自己家的屋顶上等待警察的到来。果然,没多久,一队公安开着车,鸣着警笛,迅速包围了李红涛的住处,并且拿着搜查证,对其住处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搜查。
等警察走后,李红涛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逃亡生涯。但是,他没有任何目的,很盲目,不知道该去哪里。他并未解脱自己,反而觉得身上又纠缠上了更多的东西。
随后,他首先乘火车逃到贵阳。因为刚刚学会开车,对此还很感兴趣,李红涛想到开车逃亡的主意。他想,反正也是逃,坐火车也没什么意思,倒不如找辆车来
开好玩,反正自己已经犯罪了,也不在乎这一点半点了。1992年4月26日,李红涛在贵阳某宾馆附近,用自制的车钥匙,偷盗了“奥迪”车一部。
李红涛:那里他(有)一部奥迪车,最好的一部车,要开车我当然想找最好的车。那么前两天观察一下他(车主)进出的时间,早上出去,晚上回来,车一般晚
上摆着就不动了。等他晚上回来的时候,我就上去,我也拿了一把钥匙的毛坯,过去以后,我就问他,这个奥迪车的毛坯是不是这个样子的,他说对,是的。然后跟
着把他的钥匙取出来之后,就给了我,我拿在手里看了一眼,我说是一样的,谢谢啊,就把钥匙还给他了。这个过程实际上我就把这把钥匙的结构已经记住了。我就
住在上面,回到上面以后,就自己把这把毛坯锉成了钥匙。晚上就把锁门打开了,然后就把车子开走了。
李红涛决定继续开车前进。在寻找偷车对象的过程中,他在一家饭店停车位里看到一辆警车,桑塔纳轿车型的。李红涛心想,什么车都玩过了,这次再玩把刺激
的,偷辆警车来开开吧。很快,他便得手了,开着这辆警车,以每小时140公里的速度,日夜兼程,仅用了24小时,就从南宁一直开到了昆明。回到昆明后,他
并没有到处躲藏,反而几次跑到婚外女友就读的大学去看她。1992年6月19日,公安机关在其女友就读的大学校园内,将他第二次抓获。
被第二次抓获后的李红涛内心十分平静,他感到自己松了一口气。在昆明市收容收审所,他向经办人员交代了所有犯罪经过,不光是诈骗的部分,还把如何出
逃,盗窃数辆汽车的事情,也一五一十地说了。可是,面对一个如此“坦率”、“诚实”的罪犯,经办并不能完全相信他的话,便开始了暗中的调查工作。急切地想
赶紧有个了结的李红涛在收审所里一熬就是四五个月,他逐渐不耐烦了。
李红涛:只希望尽快地得到这个结果,不管你给我批捕也好,那种心态,恐怕凡属被抓过的人,他可能都有这种感觉吧,就是希望尽快地有个结果,不管是什么
样的结果,生也好,死也好,什么结果都好,不要再一天天地、盲目地这么过。当时主要是这种情绪在里面占主导地位,所以经办提审我的时候,我反过来讲,我希
望你们能够尽快的来处理。该我做的事情,我都做了,该我说的,我已经配合你们了。我觉得我已经没有什么了,看程序该把我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不要让我无休
止地,一熬就熬几个月。当时我就说,三个月你们不办掉的话,我跟经办就这么讲的,三个月不办,我可能还会脱逃的。
经办们不相信李红涛的威胁,对他的话一笑了之,可是却深深刺激了李红涛。仅仅为了和公安机关赌气,李红涛又一次选择逃跑。为了顺利脱逃,李红涛精心策划了一套周密的逃跑计划,并策动另外两名在押犯一起上路。三个人花了几天的时间,用自制的工具挖通监所墙壁。
李红涛:那天晚上就已经全部打通了,把这边全部挖完以后,那边就打通掉,打通掉之后,那天晚上如果不走的话,第二天可能就会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面,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当天晚上,李红涛用自制的钥匙打开了监室的铁门。
李红涛:出去以后就从那个洞里面跑到了干部宿舍,然后跑到楼上。我扯了一些布,做了一根绳子就掉下来,就放下来,下来以后都没有发现。然后我们还是准
备偷车,开着警车从大门走。当时为什么要开警车?就想造成一种轰动的局面,别人都没有干过,我们就把它干出来了。就在准备开警车的时候,有人来了。值班的
干警可能(发现)有动静,就来看看,迎面走过来,大概隔十多米的时候,我看见他来了,我就迎面走过去,隔着几米远我就拐弯,很自然的,继续往另外一排房子
走过去。那样走的目的是让他认为,这个人朝我走过来,不应该是什么坏人,是不是,他能够朝我走过来,他往那边房子走过去,他可能有事情往那边走,很自然的
想法。另外两个人就不敢,可能是不敢出来,就呆在车库里面。
李红涛巧妙地躲过了值班干警,但他的另外两名同伙却没有这么幸运。
李红涛:他们两个被发现了,我就跑到干部宿舍楼顶上去,想看看下面有什么情况。发现也没什么动静,(于是我)下了楼梯以后,我就往后门走,走到后大门
的时候,那个时候警报就拉响了,干警宿舍就起来,有人值班,就朝我这边走过来了。我就开始爬后门,它是个铁门,爬上去,爬上去
以后就准备要跳下去了,那个时候干警就喊,站住,他喊了声站住。我就说对不起,不能站住了,就这样走掉了。
1992年11月16日,李红涛逃出了昆明市收容收审所。连夜跑到圆通山附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经办他的案子的警察打电话,为的是证明自己的胜利。
李红涛:我告诉他们我跑出来了。他们没有说过多的(话),只是说你在什么地方,反复问这个事情,他们有他们的手册,详细(写了)该做些什么。我就说,我在圆通山。我这个人,你问我,我会实实在在的回答,我会这样子的。
挂上电话,李红涛乘火车到了柳州,继续亡命生涯。这一回,他盯上了一辆标致牌轿车。此时的他更大胆,更盲目了,他根本就不想什么犯罪不犯罪了,只要能带给他快感和刺激的事情,他都想试试。
李红涛用钥匙打开了车门,若无其事地坐了进去,却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他看到几个门卫,就招呼门卫过来帮他推车,再发动看看,可发现还是不行,原来这辆
车是坏的。他并不放弃,看到对面没多远有个汽车修理厂,就想干脆把车弄到那儿修好了再走。于是,他过去叫了几个修车厂的工人,大家一起把车推了几百米,弄
到了修理厂里。等车修好了,要交钱的时候,他便发动汽车,扬长而去。
连续作案的李红涛漫无目的地开着那辆标致车,在柳州四处逃窜。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去哪里,觉得逃亡在外已经失去了任何可以刺激他早已麻木神经的快
感。他无法和亲人联系,在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前途渺茫,人生暗淡。1992年12月8日,李红涛被公安机关第三次抓获。
从追求兴趣到自我救赎
在逃亡中,唯一能让李红涛全神贯注的东西就是发明“无刷电机”的构想。由于他是无线电专业出身,对于机械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和兴趣,这个想法早已在他
的脑海中产生并孕育了很久。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思考这个问题,做几个简单实验,还绘制出基本原理图。第三次被捕后,在柳州关押期间,他不断地向经办、管教
干警提出允许他做实验的要求。但是,不管他怎么说,干警们也不相信他的话,根本就不和他谈这件事。
1993年2月,李红涛被押解回最初的案发地点昆明,关押在昆明市第一看守所。他一方面把自己的犯罪事实毫无保留地向经办他案子的公安司法人员交代,一方面再次反复地向管教干警提出做实验的要求。1993年4月26日李红涛被公安机关正式逮捕。
看守所特地为李红涛提供了一间监舍做实验,从此,他便开始日以继夜地潜心实验。但是,由于看守所实验条件简陋,“无刷电机”始终没有运转起来。实验失败,李红涛又被关回原来的监舍,在那里他继续思考着电机的原理和失败的原因。那时,他再也没有想过逃跑。
李红涛: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那个时候就是赶我走,我都会回来。因为我要把这件事情解决掉,现在已经到了最后解决的时候了,任何事情有个极限,到了底
之后,已经没有再多底了。我原来讲过了,我经过两次脱逃,我深知到脱逃的滋味了,脱逃你到底为了什么,图个什么,你得有个目标。
就在此时,1993年11月1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红涛下达了一审判决,以诈骗罪、逃脱罪、盗窃罪,数罪并罚,判处李红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就是在这一天上午九十点钟,所里向他宣读了判决书,接着按照规定,李红涛被带上了沉重的死刑犯脚镣。
李红涛:上午九十点钟左右,(他们)叫我出来。出来以后宣读判决书,完了以后,我就拿着判决书回监狱所,路上碰到所长,我们的几个所长,我还带点微
笑,说判成死刑,然后就回到管教室,按照规定要带死刑脚镣。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生命已经有压迫(感)了,要有生命的代价了,时间可能不多了。不是说我
怕死等等,不是这个,(而是)我手头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我要想什么办法来把这件事情做好,把它体现出来,把这个架子体现出来。
接到死刑判决书是李红涛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进了看守所之后,他曾经认真学习了法律的相关条文,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唯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判决来得这么快,而他的实验还没有成功。对于他这样一个曾经亡命天涯的逃犯来讲,死亡并不是他所惧怕的东西。他只是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很想做一点有意
义、有价值的东西,至少他可以给自己的家人留下些什么。
他拿起笔,开始给自己的哥哥写信,把自己对这项实验的框架看法和设想,告诉了哥哥。他希望哥哥能够帮他完成这个未完成的心愿。
李红涛:当时全力以赴的事情就是把我这个东西写出来,我不断地给我哥哥写信,把我所想到的这些东西写信给我哥哥。我的想法就是,我这些也许微不足道,
也许对别人来说微不足道,但是我自认为还是有价值的,对社会,对今后一种创新,可能还是有价值的,我就以这种感觉,然后把这些信件写了以后寄出去。这是一
种托后事的事情,我希望我哥哥能够把这个东西搞成功。
在临死前,李红涛给妻子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
时间一天天过去,身边的死刑犯一批一批地被执行,李红涛也感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边缘,但是直觉告诉他,自己不会是下一批被执行的人中的一员。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看守所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通
过各个渠道,管教民警了解到,李红涛非常急切地想为社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为了满足他的愿望,也为了稳定李红涛的情绪。昆明市第一看守
所的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同意他进行第二次实验,并尽一切可能满足他的各种要求,出动大量人力、物力,从各处买来实验器材和用品。这完全出乎李红涛的意料,
此时,他凭直觉感到,自己绝处逢生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把对生死的考虑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了实验。
就在李红涛第二次实验时,1993年12月,云南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李红涛的死刑,执行通知书下达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规定,判决书下达后,七天
之内就必须执行死刑。可以说现在子弹已经上膛,李红涛剩下的时间甚至可以用分秒来计算。但此时,埋头在实验室里工作的李红涛对此并不知情。
几天以后,他的实验虽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有一个问题他却怎么也想不透。为了解决李红涛遇到的难题,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所长孙尔云亲自把云南省电器科学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请到看守所,对他的实验进行现场指导。专家的建议,使李红涛茅塞顿开,一下子领悟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1993年12月的最后一天是李红涛生命的最后期限,如果实验仍不成功,他就会被如期执行死刑。
李红涛:那天下午几点钟,那个时候他们的感觉都已经希望没有了,看来是没希望了,还有陪我一起做实验的几人,就在那边大车间的房间里面,他们的整体感
觉就是,反正走过场吧,整个过程已经可能没有多长时间了。(可)那天下午,我那个时候就非常有信心了,我说我今天下午这个模型就应该成功了,就把所有的电
路一搭起来之后,通电的那一瞬间,旁边的那个服刑的,他当时还没有感觉,他也在旁边看着,还是很一般的情绪。突然一下子转起来了,一种感觉,我是心里有
底,他(看)一下转起来了,他一下就很高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惊奇吧。立马他就跑去找所领导去了,几个所领导就一起冲下来了,什么事都丢到一边。
实验成功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人都在为李红涛欢呼,而他自己反而表现得比别人更加冷静,但是内心他有了一种死而复生的感觉。
实验成功的当天晚上,所长孙尔云赶紧写了份请求暂缓执行李红涛死刑的报告,送到了昆明市公安局,公安局局长亲自批示,并以昆明市公安局红头文件的形
式,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提请暂缓执行请求,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议很快答复,同意暂缓执行。但这并不代表李红涛的生命就得到了保证,还需要进一步在法
律上有改判的依据。
在以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了李红涛能够改判,为了争取时间,看守所一边为李红涛申请专利,一边经主管部门特批,派出专门的警力、车辆,带李红涛反复到电器研究所测试数据,进一步完善模型。如果他需要资料、器材,就带他到看守所外购买。
1995
年3月1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李红涛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李红涛被解除已经戴了471天的死刑犯脚镣。1995年,李红涛发明的“无刷电励磁电
机”,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随后几年,李红涛又有多项发明,获得三项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由于李红涛的重大立功表现,符合法律改判和减刑规定,1997年12月25日,由“死缓”改判有期徒刑17年;2000年7月25日,减刑两
年;2002年7月1日,减刑一年半。按照法律规定:被判死缓的罪犯,至少服刑14年。2009年,李红涛将刑满释放,开始新的生活。
昆明市第一看守所
2002年,李红涛联想到当年他成功脱逃的两次经历,决定帮助监狱改善管理系统。此后,李红涛与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技术干警研发的全电脑监狱监控管
理系统获得成功——无论该所领导在距离昆明多远的地方,只要打开手边的笔记本电脑,看守所每一间监舍的情况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昆明第一看守所因此一跃步入
全国20家模范看守所之列。
在昆明第一看守所等待判决期间,李红涛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同管教民警谈起他做实验的要求。最后,所里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冒着风险同意了李红涛的要求。他们觉得如果他真能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话,他们能帮助他做点事情也是值得的。
(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证这件事情哈)
有知友查了这个专利,还真有个这样的专利,名称是:无刷电励磁电机,专利号cn95115186.x,日期1995.09.19,昆明市公安局看守所,发明人杨红俊,应该是个化名。
故事来源知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