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考得最多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4年前,有位网友在微博上晒了这样两句诗:“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希望网友能续上下一句。短短几天内,共有上万名网友续上了自己的大作,其中不乏精品。
但没过多久,有人指出“我有一壶酒”有错,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原诗应该是“我有一瓢酒”,是“瓢”不是“壶。”不少网友看过原诗后,都觉得唐人确实高明,这“瓢”确实更有水平。一字之差,意境不一,这就是唐诗的讲究。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个一字之差的事儿。在第4季第1期诗词大会中,考了一道李白的《蜀道难》,难住了清华学霸,题是这样的:
下面诗句,哪一项是正确的?
A.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蜀道难,难上青天
这道题的答案应该选B,但是来自清华学霸选手选的是A。事后,却有网友留言称:不怪他,题有错!这是为何?大家看了题目的截图,可以看见屏幕上有一行小字,上面写的是“唐.李白《蜀道难》”,这是后期制作时加上的字幕。但是主持人当时在读题给选手听时,却并没有加上李白这行字。而且在选手的答题板上,也没有这个内容。也就是说,清华学霸在答这道题时,没有任何信息告诉他要选李白的《蜀道难》,那这个题的答案就有两个了。
明代大文人丘浚曾模仿李白写过一首《行路难》,开篇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易,易于履平地”。大家看见没有?这里丘浚写的是“蜀道难”中没有李白诗中的这个“之”字。所以若是不规定诗的出处,清华学霸并没有答错。
对于看节目这么细心的观众,笔者当真是要给他点个赞了。不过这位清华学霸在节目中会选A,从他后面的反应和解释来看,倒并不是因为他知道丘浚的《行路难》,而是他真的记错了李白的诗。事实上,笔者发现对于李白的这个千古名句,不少人在平日里背诵时经常错,他们长期不念这个“之”字。虽然看起来这样念无伤大雅,但若真的改成这样就浪费了当年诗仙的一番苦心了,为何这样说?我们先来看看李白《蜀道难》的节选: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笔者想问大家,在唐代大家可还见过其他人这样写诗?这首看上去写得毫无章法,一来就是一番“之乎者也”式的语句,这都是古文中散文的写法,唐代诗人一般是不会把这样的助词加入诗中的。这样写,不但会让诗不像诗,而且还会又乱又不合韵。但李白却偏要这样写,而且他还能用字句的洒脱,弥补工整上的欠缺,让一首这样的诗作读来依然洋洋洒洒。为何李白偏要这样:
首先,是情绪到位了,所以诗仙就不顾章法了。曾有人趣言:这大概又是酒后所写。但事实上,李白的杂言古诗一向就是这样。《将进酒》是这样,《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这样,这就是他的洒脱。
其次,这是对前人的挑战。上一个这样写诗写得最好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最爱用的是就是各种语气助词,比如“兮”字。李白在《蜀道难》中也是这样写的,所以《诗源辨体》称其“尽脱蹊径,实与屈子互相照映”。
了解了以上两点,大家就明白了,为何李白要写“蜀道之道,难于上青天”,而不直接写“蜀道难”。李白就是用上“之乎者也”,也一样能写出好诗,这就是诗仙的笔力。大家以后在背这首诗时,别再忘了这个“之”字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