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氰马拉硫磷治什么害虫 对人畜低毒的马拉硫磷

对人畜低毒的马拉硫磷,为什么悄然退出主流农药市场

马拉硫磷是美国氰胺公司于上世纪50年代研发的有机磷杀虫剂,最大的亮点在于,马拉硫磷克服了有机磷类农药对人畜高毒的缺陷,当马拉硫磷进入温血动物体内后,则被昆虫体内不具备的羧酸酯酶溶解,从而失去毒性。

氯氰马拉硫磷治什么害虫 对人畜低毒的马拉硫磷(1)

作为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磷杀虫剂之一,马拉硫磷对害虫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被广泛用于蔬菜、果树及粮食作物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刺吸式害虫,具有杀虫迅速、杀虫广谱、残留低及对人畜低毒的四大特点。

作为为数不多未被禁用的有机磷农药之一(在豇豆上限用),在经过近20年的市场蜜月期后(2010年前后),近年来却悄然退出主流农药市场,这又是为什么呢?

作为一种老牌有机磷农药,受不断涌现的新型杀虫剂的冲击,只是马拉硫磷退出主流农药市场的因素之一。

笔者认为,马拉硫磷之所以被农民朋友嫌弃,并不是因为它的杀虫效果,而是它自身所携带的“臭味”。

氯氰马拉硫磷治什么害虫 对人畜低毒的马拉硫磷(2)

但凡使用过马拉硫磷的农民朋友,都受不了它浓郁的臭味(类似于一级狐臭的味道),包括马拉硫磷生产企业,据说企业工人在接到马拉硫磷生产任务时,都要额外增加劳动报酬,可见马拉硫磷那种挥之不去的臭味儿,是多么的不受人待见。

在防治田间虫害方面,农民朋友可选择的新型农药越来越多,像马拉硫磷这种有着先天“缺陷”的杀虫剂,不受市场欢迎也就可以理解了。

被人嫌弃的杀虫剂,却不能否认其在三大领域的杀虫贡献

氯氰马拉硫磷治什么害虫 对人畜低毒的马拉硫磷(3)

①农田常见害虫

虽然马拉硫磷已经退出主流杀虫剂市场,但遇到对新农药产生较大抗性害虫时,采取添加马拉硫磷的方式,能起到相互促效的作用。

如抗性蚜虫、白粉虱,在烯啶虫胺·吡蚜酮等杀虫配方的基础上,配合马拉硫磷使用,就会起到立竿见影的防治效果。

在防治果树果食蝇时,采取马拉硫磷和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混配,依然是当前的主流产品。

氯氰马拉硫磷治什么害虫 对人畜低毒的马拉硫磷(4)

在春季中药材田防治金龟子时,采取马拉硫磷 氰戊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喷雾,不但能达到较好的杀虫效果,还能起到一定的熏蒸趋避作用,可延长防虫时期。

马拉硫磷在防治小麦麦蜘蛛或红蜘蛛时,配合菊酯类杀虫剂使用,也能起到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此外,防治螟虫、蟋蟀等田间害虫,马拉硫磷依然是当仁不让的主力杀虫剂。

需要注意的是,马拉硫磷杀虫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这点和啶虫脒有些类似,气温越高效果越好,因此,当气温低于20℃时,尽量选择其它杀虫剂或适当加大马拉硫磷用量。

②储粮杀虫

氯氰马拉硫磷治什么害虫 对人畜低毒的马拉硫磷(5)

在磷化铝被禁用后,马拉硫磷作为最为理想的替代者之一,逐渐走上前台,虽然没有氯化铝简单好用,但在诸多替代者中,也属于高性价比了。

目前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储粮剂型主要有1.2%马拉硫磷粉剂、1.8%马拉硫磷粉剂、2.01%溴氰·马拉硫磷粉剂和70%马拉硫磷乳油。

马拉硫磷对危害粮食的玉米象、米象、谷蠹、赤拟谷盗、长角谷盗、锯谷盗及蛾类等常见害虫具有触杀、胃毒、拒食和驱避作用。

马拉硫磷粉剂使用方法(以1.2%粉剂举例):按照1500-2500克/1000千克原粮的用药量,储粮不多时,可在地面将药粮拌匀后进行入囤;在储粮较多时,可边入库边撒药粉,最好能掺混均匀。

氯氰马拉硫磷治什么害虫 对人畜低毒的马拉硫磷(6)

粮食进囤或进库完毕后,应将粮食表层覆盖一层药粉,同时也要用药粉对储粮场所洒出隔离带。

70%马拉硫磷乳油使用方法:按照14-43毫升/1000千克原粮的用量,将马拉硫磷兑适量水稀释后,均匀喷在粮食上面,掺混后进行入囤或入库。

入库前,应将药液处理储粮场所的地面或墙角,以消除藏匿在缝隙内的虫卵。

③卫生害虫

氯氰马拉硫磷治什么害虫 对人畜低毒的马拉硫磷(7)

由于马拉硫磷毒性低,尤其对于温血动物毒性更低,且残留期较短,因此,除被用于储粮害虫防治外,还被用于卫生杀虫,如采取喷雾的方式,可防治苍蝇、臭虫、蟑螂、跳蚤等。

当前农业农村部登记用于卫生杀虫的马拉硫磷,主要有1.8%马拉硫磷粉剂、2.01%溴氰·马拉硫磷粉剂、45%马拉硫磷等。

总结

氯氰马拉硫磷治什么害虫 对人畜低毒的马拉硫磷(8)

由此可见,马拉硫磷虽然被农民朋友嫌弃,并逐渐退出主流杀虫剂市场,但马拉硫磷依然在一些杀虫领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农药生产工艺能进一步优化,使马拉硫磷能够去除臭味儿,想必在新农药扎堆的当代,依然还能拥有一席之地。

#中国地道风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