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水墨速写作品(观禾博艺陈履生)

清华水墨速写作品(观禾博艺陈履生)(1)

陈履生

陈履生(1956.6—)江苏扬中人。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

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古典美术编辑室主任,中国画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2010-2016)。

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兼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贵阳孔学堂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吉首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外交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作品曾入选当代水墨新人奖,并获“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优秀作品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或参加国内外的综合性大展。获文化部2006年优秀专家称号,获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出版论著50余种,主要有《神画主神研究》、《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以“艺术”的名义》、《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研究》等。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建有陈履生美术馆和油灯博物馆。

不读书而整天讲创新,实为很肤浅很愚蠢的做法!

书越出越多,但艺术界看书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一个颇为荒诞的悖论。爱读书、常读书的艺术家数量很有限。现在,社会造就了很多书画名家,有些人还自封为国学大师、国学家,但水平可能还不及中小学老师。

清华水墨速写作品(观禾博艺陈履生)(2)

艺术家读书是天经地义的简单事情,怎么就成了问题了呢?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艺术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责任是缺失的。我们只是把画家当做一种职业、一份工作、一个仅仅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劳动者。这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毫无疑问是偏离艺术本体的。

清华水墨速写作品(观禾博艺陈履生)(3)

很多人仅专注技法和人情处理,并不知道艺术的内涵!

现代美院体系的建立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大批量地招收艺术生,但同时拉低了审美的文化质感。在这个环节中,美院老师的作用非常关键。民国时期前辈不止是交给学生“技”,他们对美术史的洞察、对文化修养的重视,都可以对学生形成示范。但我们现在的老师呢?且不论专业研究的深度,就连闲翻几本书都做不到吧。老师都不读书,怎么能引导学生读书呢?

这是一个怪诞的时代,整个社会对绘画意义的理解、期许与要求,都在降低。人们判断一位艺术家的成绩,和艺术家是否读书没有关系,和画里的文化内涵没有关系,而是看画价的高低、美协和画院的职位。而艺术家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不自觉地停留在技术层面的追求,会去处理社会关系,哪会去读书、去提升文化修养。

清华水墨速写作品(观禾博艺陈履生)(4)

读书是为了做人和加强修养,关涉着画家的艺术品位!

读书是为了明悟仁义礼耻信,是为了做人。人不正,怎么为艺?读书也是为了加强画家的修养,将自己的艺术钻研与前人的理念联系起来。

清华水墨速写作品(观禾博艺陈履生)(5)

可以不对未来做深情的展望与期许吗?因为我实在没有任何值得期许的理由。就像我谈的主流画坛江湖化问题,读书匮乏同样是美术界的癌症与顽疾,目前实在没有可行的解决办法,至少我找不到。我们可以去呼吁,但谁会在意呢?

清华水墨速写作品(观禾博艺陈履生)(6)

来源:文章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本平台注重分享,如侵权请联系我

投稿信箱:3063401351@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