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温度低的危害(知道低体温的健康危害吗)
发烧了,摸摸头,难受了怀疑感冒,赶快拿出体温表量量,看看是否发烧了,然后才决定需要采取什么医疗措施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和经验里,体温不正常大都是看升高了多少,而甚少关注下降了多少其实低体温同样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只是一直被绝大多数人所忽略,隐患无穷,绝不可等闲视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身体温度低的危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身体温度低的危害
发烧了,摸摸头,难受了怀疑感冒,赶快拿出体温表量量,看看是否发烧了,然后才决定需要采取什么医疗措施。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和经验里,体温不正常大都是看升高了多少,而甚少关注下降了多少。其实低体温同样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只是一直被绝大多数人所忽略,隐患无穷,绝不可等闲视之。
“低体温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人体内产热少,体温调节功能差,在寒冷环境中从皮肤丢失的热量多,不能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当核心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就会发生“低体温症”。体温低于36度时,身体会通过发抖(寒战)来增加热量;体温降到35.5度时,会出现排泄机能低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过敏症状;35度是癌细胞生长最快的体温;34度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溺水者生死分界的体温;33度是冬季在山中遇难的人,在冻死前出现幻觉症状的体温;32度时身体进入"冬眠"状态,关闭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剧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30度时身体进入新陈代谢几乎停止的"冰人"状态,人会失去知觉;体温到29度,瞳孔放大扩散;27度以下就是尸体温度了!
低体温本身属于一个独立的医学概念,既有低体温症这种独立的疾病,也有例如手术过程中因为多种医疗因素叠加,诱发的低体温状态。而危害更大的是悄无声息,极其隐蔽,并非常容易被忽略的长期的慢性“准低体温”状态,这是一个类似“冷水冻青蛙”的过程,对健康的危害极大。因为这种状态通常会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人们的体质,逐渐侵蚀人们的身心,直到最后彻底凝滞封冻人们的健康。已有统计结果证实,常见的慢病病人,例如肿瘤、尿毒症、三高等疾病或者亚健康群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低体温症或者准低体温状态,而产后、术后、放化疗后,更年期以及血透后,低体温状态的表现就更为突出和典型。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心理情绪障碍的群体同样存在有较高比例的低体温正相关。例如患有抑郁症和神经官能症的人通常在气温和体温都偏低的上午精神不佳,下午气温和体温上升,他们的精神状况就会好转。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气温低并导致体温低,因而这段时间往往也成为抑郁症的高发期。而且,精神病人的自杀也与低体温密切相关。
当然还有年老体衰之后,因为正气不足,原阳日衰而形成的生理退行性低体温就更为普遍,今后更将随着老龄化社会发展而成为极为常见和多发的情形。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体温管理也非常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为体温不仅与体质相关,而且与生物钟节律直接相关,真正的性命攸关。 例如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人的死亡率最高。一天当中,凌晨3-5点的死亡率最高。这些时空规律都是体温最低的时间节点,也是抵抗力和生命力相应的最低点。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体温过低和过高都可能患病。日本的自然医学博士石原结实在其新作《36.5℃决定健康》一书中认为,人的体温过低是造成百病丛生的原因。现代人的很多疾病是由于体温过低(按中医的说法是体寒)造成的。石原博士在诊疗中对人体温的测量发现,现在日本人的温度大部分只有35℃。50年来平均体温至少降低了1℃。 正是由于这1℃体温的降低诱发了大量的疾病,因为体温的升降与机体免疫力呈正相关。石原博士的体温专业研究结果表明,体温每下降1℃,机体免疫力就下降30%以上,而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则提高5~6倍。
随着国际前沿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近年来的快速崛起,因为手术引发的低体温受到高度重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手术过程中的多种原因叠加,可以导致体温下降1-3度而发生低体温,甚至出现低体温症,至少60%的患者会引发寒战,室速和心脏异常的发生率将增加2倍,可使术后切口感染率上升3倍;机体对手术的应激反应被高度放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新陈代谢、血液循环等等都会出现系统的深度反应,并能够导致严重后果。
这是典型的急性期被浓缩并放大的低体温危害,令几乎所有的手术医患双方印象深刻。可惜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偏低体温的危害也许因为表现平和,就一直被严重低估甚至被完全忽略了。长期的偏体温过程中,机体同样受到来自准低体温的全面影响,所有的低体温的体内应激反应同样被触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同样受到影响,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心脑血管循环、肠道菌群环境等等无一例外的受到直接和间接的高维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寒冬萧瑟,冰封万里,冻土层里了无生机的情形十分近似。
低体温症中医通常叫做寒性体质,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怕冷,手脚冰凉或肚脐以下冰凉。女性通常伴有痛经、月经稀少或不孕症。典型表现者例如满大街的“ 冷美人”。这些低体温症者许多人都不敢吃喝生冷的东西(特别是在月经期间和更年期),身体过度消瘦,面色苍白或暗黄,有贫血或低血压,动作缓慢,性格内向,优柔寡断。也有低体温症者表现为食欲不振,减肥困难,虚胖浮肿,反应迟钝,甲状腺功能偏低或减退以及三高持续等等。低体温的人因为免疫力低下,还容易出现过敏症、皮肤瘙痒、口腔溃疡、冷疝气(如胃肠下垂或者睾丸、子宫下垂等)、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犯罪、自杀)甚至癌症。
低体温的成因个人认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进化限制了补阳加温的源头:人类进化为直立行走的智人之后,特别是都市化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加速普及之后,人们远离田园风光,宅居水泥森林的空中楼阁,长期缺乏运动,犹如温室中的弱苗,失去了裸体直接补充阳光物质,进而维持温度的机会;
其次是过度消耗增加了温度能量物质负担:长期缺乏对低体温的正确认知,趋冷生活成为流行时尚,甚至年轻人追求的生活标配,冰块全年横飞,冷饮、冷食四季常态,空调、露脐露颈装,还有颠倒黑白,长期熬夜,以及久坐低头改变了脊柱生物力学负荷等,不同程度和角度都加大了对温度的直接过度消耗;另一方面是日益流行“寒性垃圾食品”,诸如包括面包、饼干、辣条、方便面、炸鸡、炸薯条、可乐、冰琪林和蛋糕等,都属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所富含的精制糖、过量盐、反式脂肪、氧化油脂、合成色素、味素和防腐剂,会直接污染肠道,改变菌群菌种结构,污染血液系统,堵塞毛细血管和细胞膜,使血液、氧气和营养物质不能在体内畅通运送,加重负荷,造成体温下降。同时过度饮食,连续饮食、包括过度饮水也会增加肠胃负担和消化时间,相对减少了心脏、大脑和肌肉的供血减少,从而也使体表温度间接下降。
再其次,环境改变降低了机体的温度调节平衡能力。严重污染的水、大气和土壤直接导致了环境相关性疾病高发,直接增加了温度能量的过度消耗,更为严重的是市场化的丛林法则“一切向钱看”,破坏了中华民族德行天下的优秀普世价值观,不仅抑郁焦虑和强迫症日渐增多,“爱无能”现象日渐成为趋势,而且逻辑病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也快速增长。
低体温的判断相对比较容易,每天晨起之前,躺着不动量个体温,腋下口腔耳内都可以,需要连测3-5天,一般如果有3天连续低于≤36度,基本就可以认为属于低体温,虽然会有个体差异,但相信这个标准与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南保持一致,即手术过程患者的体温应不低于≥36℃。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成人正常体温为,口腔温度:36.5~37.4℃ ,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3 ~0.6℃ ,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3~0.5 ℃。未成年人正常体温为,口腔体温:36.7℃~37.7℃;腋窝温度:36.0℃~37.4℃;直肠温度:36.9℃~37.9℃。体温每日早、中、晚是不一样的。在一天的生物节律中,清晨2~5 时体温最低,下午5~7 时最高,但一天之内相差应小于1℃ 。体温也有男女差异。女性体温一般比男性约高0.3 ℃ 。女性体温还与月经有关。
复苏低体温是个系统工程,首先是要告别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远离所有可能降低体温的饮食、穿着和生活习俗。同时在四个方面树立良好的健康体温生活习惯与方式,另外还需要专业和专属的低体温快速复苏干预方法:
首先是环境:选择朝南向的卧室,并经常开窗沐浴阳光。还需要按照季节变化及时增加衣物御寒,也可以通过烤火、电热毯、空调、地暖等取暖,以改善和缓解寒冷的主观感觉,还可以采用比较高温度的浴缸或者浴桶泡浴(例如≥42℃)30分钟左右,能够在周末消除疲劳并小幅提升体温,例如1-2度左右,较高水温的足浴和足底按摩也有一定的帮助,但需要持之以恒。
其次是运动:每天坚持户外阳光下的有氧运动1-2小时,散(跑)步,游泳、打球,太极拳、八段锦都可以。坚持运动健身(包括广场舞)等也会对低体温复苏有一定的帮助。
再其次是心理情绪:端正三观充满正能量,深爱伴侣和家人,例如每周做爱两到三次以上,每次床上运动20-30分钟以上;坚持阅读和思考以及写作,保持兴趣和信仰,经常和朋友家人聚会畅叙,也包括真诚地祈祷和感恩,当然养宠物也是一种不错的精神寄托,总之让自己的生活社交内容尽可能丰富和返璞归真一些。
最后是营养饮食: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通过饮食调理首先是要解决体温复苏过程中的优质快速营养供给,然后还有通过调理饮食尽可能改变个人的寒性体质,后者显然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营养饮食至少包括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喝多少以及补什么,还有药食同源的食性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等等,并非再次能够交代清楚,请容后灵性和大家分享。
从专业快速复苏和可持续维持的角度看,低体温症的快速复苏治疗,准低体温状态的快速纠正复苏,比较靠谱的有效方法,应该首推人类最古老的经典外治法-艾灸。因为,艾灸同时也是一种现代科技基础相对比较扎实,实验数据充分的绿色太阳能辐射疗法。
艾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过滤天阳的太阳光,以化学键形式将太阳的远-近红外光谱储藏在艾草叶脉上,形成地阳,艾灸时,以独特的阴燃方式持续恒定的稳速氧化和焦化,并通过辐射方式释放出储藏的远-近红外光谱,引发穴位、经络高速枢纽通道多种感受器“应激同频共振”,有效补充人体的人阳,并进而引致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多米诺骨牌式”的整体蝶变应激和混沌分形。艾草光合作用和人体光热作用两次转移(化),实现了“三阳能量守恒”和三阳远-近红外光谱的同频共振,能够真正助力达臻“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具体灸法比较推荐源自药王孙思邈当年自用,后来推荐给长孙皇后做难产后康复大获奇效的“禅熙灸”,选择大椎、命门、神阙、会阴、涌泉五穴同灸,并将艾灸、坐禅、音乐、面膜、冥想五维合一,便捷易行,或隔日,或周二三次,个人独立自助完成,成本低廉,专利艾条质量保证,的确不失为都市职业白领强身健体,快速复苏低体温,并远离低体温和亚健康的养生利器。
欢迎大家评论咨询和共同讨论!
原创版权 首发头条!作者小传:吴周强,中医药研究员,高级健康管理师。荟聚48年生物医药全岗位工作经验,专注生命健康,聚焦创新创意。原创分享健康干货,敬请大家点赞、关注,评论必回复!
*本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所有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