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所需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守住经济向好释放民生红利)

开栏的话为进一步推动作风革命、效能建设走深走实,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引导、舆论监督等功能,从今年6月到9月,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网联合推出“金色热线”融媒体问政栏目,对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在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典型问题进行追踪报道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喜迎二十大 行走彩云南”暨“金色热线”融媒体问政行动专栏,联动全省16个州市及相关厅局,聚焦重点难点,推进问题解决,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聚焦民生所需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聚焦民生所需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守住经济向好释放民生红利)

聚焦民生所需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开栏的话

为进一步推动作风革命、效能建设走深走实,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引导、舆论监督等功能,从今年6月到9月,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网联合推出“金色热线”融媒体问政栏目,对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在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典型问题进行追踪报道。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喜迎二十大 行走彩云南”暨“金色热线”融媒体问政行动专栏,联动全省16个州市及相关厅局,聚焦重点难点,推进问题解决。

问政于民谋发展,问需于民惠民生,问计于民求良策,问效于民促落实。6月17日11时,“喜迎二十大 行走彩云南”暨“金色热线·媒体问政”融媒体问政行动首站走进昆明,昆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俊松作为问政考场的“考生”走进直播间,就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烂尾楼清理整治、房租减免、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以及统筹疫情防控等问题,一一作答,给出回应。

切实聚焦问题 回应群众关切

“通过破产重整后建,我们把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解决好。”3月29日,停工8年的烂尾楼——位于五华区滇缅大道的“悦峰”交房交证仪式在项目现场圆满举行。社区首批351户业主将陆续领取新房钥匙,首批不动产权证已发放到业主手中……这是昆明市在整个烂尾楼处置过程中第一个实现“交房即交证”的项目。

近期,西城时代、昆明人民路壹号广场等多个烂尾楼项目迎来新进展,楼盘复工、交房交证,让苦等多年的业主喜出望外。与此同时,那些还没有“复活”的烂尾楼也持续受到关注。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烂尾楼化解工作,坚决扛起烂尾楼化解的政治责任,既要让我们美丽的春城保持一个靓丽的形象,同时也要让春城的老百姓安心、放心。”夏俊松表示,昆明在全省率先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府院联动领导小组。由于烂尾楼存在资金链断裂和企业债务等问题,在处置过程中,灵活运用司法手段和市场手段,有效解决矛盾纠纷,理清债权债务关系,超过40%的项目采取破产重整或清算进行处置,以共益债方式招引社会投资人进行复工续建。制定了有关措施,重点围绕按照“证缴分离”的原则办理不动产证书等方面开展化解。

昆明市纳入省级烂尾楼库的112个项目,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持续努力,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销号105个,总体化解率达到了93.8%以上。夏俊松强调,总体来说,今年全市烂尾楼化解和风险防控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将持续加大对烂尾项目的建设推进和跟踪督办力度,力求用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稳步推进剩余的7个项目,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助力市场主体迎难而上,共克时艰,5月31日,昆明市制定印发了《昆明市落实服务领域困难行业分类实施房租减免政策实施方案》,对承租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房屋的小微企业减免3个月房租。据初步统计,昆明市预计可减免国有房租1.9亿元,将惠及近万户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不断优化环境 提升服务效能

6月9日,2022年昆明—成渝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推介会签约仪式上,共有35个项目签约,协议总投资达1118.83亿元。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中国五冶集团、新希望集团、四川开元集团等央企、世界500强和大量民营企业纷纷选择到昆明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当中。

昆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他们的关键。

夏俊松表示,一直以来,昆明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今年以来,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围绕昆明市重点产业发展,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招商引资机制,高频次开展外出精准招商活动。从全覆盖搭建招商平台、多渠道加强宣传推介、高品质服务招商企业和高要求建强招商队伍等方面下好招商引资“先手棋”、抓实产业发展“硬支撑”,建立招商引资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形成从洽谈、签约、落地到开工的全程考核工作闭环;创新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合作和利益共享模式,加强“一图两库”(招商地图和项目库、客商库)的运用和推广,打造全市统一、高效的招商工作管理平台。

“招商引资是政府工作,实际上真正体现的是市场行为。政府要有诚意,企业要有意愿,必须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对握。”夏俊松坦言,近年来,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昆明市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昆明市营商环境总体处在全国中游水平,存在政务环境还不够优、服务意识也还不够强等问题,企业获得感和群众满意度还不够高。

下一步,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昆明“要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上当好排头兵”要求,昆明市将加强系统梳理,对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指标、标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从数字化、信息化上进一步发力,用更真诚的服务态度、更细致的工作方法、更人性化的流程设计,让昆明营商环境实现从“一窗受理”到“一网通办”的转变。今年,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率达99.5%。

直面难题症结 力促平稳发展

“目前,全市上下正行动起来,深入研究,开展大讨论大竞赛,‘怎么当代表队?怎样当排头兵?’‘怎么用实际工作把昆明经济工作抓上去?’”夏俊松认为,昆明作为省会城市,是云南唯一特大城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应该为全省做出表率做出榜样。而从人口规模、城建区面积等来看,云南只有昆明可以和全国其他省会城市PK。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经济发展成效较为显著,经济总量先后突破了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大关,在省会城市排名由第17位提升至第12位。今年,在疫情和结构性等问题影响下,昆明市经济增速在全国、全省都处于落后位置,昆明市委、市政府迅速开展“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形成大抓产业发展、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建设、大抓营商环境的“比学赶超”氛围,全面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

今年,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昆明市及时出台了《关于2022年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7个方面24条措施,安排财政配套资金6.25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入4月份以来,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昆明市也及时打出了稳增长“组合拳”,围绕经济运行中的难点、堵点和企业经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拿出“真金白银”和出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25条”、工业企业稳产增产奖励扶持政策等一系列“硬核措施”,进一步稳住经济大盘、助企纾困。

“坚持把‘减法’落实到位、坚持把‘加法’用到刀刃、坚持把‘服务’送到企业,按照‘全面顶格、精准高效’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退税、减税、降费和阶段性降本减负政策,及时制定昆明市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确保一项不漏、应享尽享。同时,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支持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工作。”夏俊松强调,昆明市将继续突出产业招商,树立一个鲜明的导向,房地产项目不再是招商引资的考核指标。目前,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了明显提升,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向好,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今年,昆明市准备了20亿元资金,投入到城市品质提升,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云南网记者 余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