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老机场修理(从前修飞机如今修洗衣机)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今天是“七一”建党节,“上海崇明”将在今天分别为大家讲述老中青三个崇明党员的故事。他们有的是在解放前就入党的老党员,有的是前不久才刚刚转正的新党员。他们都有各自的“战场”,有的为新中国的成立工作在隐蔽战线,有的为实现乡村振兴扎根崇明基层,有的始终奔赴在抗疫一线。但不管何时何地,他们都履行着一个党员的承诺和使命,坚守阵地,冲锋在前。
包国钧,崇明堡镇人,1927年出生,1949年2月入党,同年10月入伍,在空军航空兵27师服役。1973年、1975年、1976年完成任务出色,记三等功三次;1978年维修战斗机立功记二等功一次;1977年、1979年、1980年学雷锋先进个人标兵。1982年11月退休,时任27师机务处副处长。每年的今天,崇明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军休干部包国钧都会打开自己的“宝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胜利功勋荣誉章……他的荣誉铺满了一整张桌子,当他的目光凝视着这些荣誉的刹那,仿佛在与23岁入党的那个“小子”隔空对话。
这是属于他的“七一”庆贺仪式,是一个96岁的老兵向自己的信仰和精神之源的致敬。
“采访我?我没什么好讲的。”
落座后,包国钧开始了他的滔滔不绝……
他的人生里
出现了光
1927年,包国钧出生在崇明一个贫农家庭,兄弟姐妹四人。小学毕业后,包国钧就在家里务农。当时小小年纪的他,想加入崇明的新四军组织,但却因“枪都比你高”,而被拒之门外。无奈的包国钧为了改善家里条件,18岁只身一人前往无锡一家机械厂当学徒,后到上海信仪机械厂当学工,而就在这里,他遇见了改变他一生的人——陈泉锦。
陈泉锦是包国钧在厂里的师傅,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地下党员,包国钧从师傅那儿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就是为贫苦大众谋求幸福的,耳濡目染之下,他去学校学文化,悄悄读一些进步书籍,憧憬着有一天能够跟着党走。包国钧说:“1949年2月是我入党的日子,一辈子都忘不了。像是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活,为我指明了一条大道。”
坚定信念后的包国钧,白天坚持生产,晚上到工会学习。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第一天,包国钧参加人民保安队,维持街道秩序。同年10月,在邓小平的号召下,包国钧毫不犹豫报名入伍。包国钧回忆说:“当时我还是召集者,动员大伙的时候,他们都问我‘你去吗’‘我肯定去’,大伙一听我也去,齐刷刷30多个人都报名了。”
只有当你足够努力,你才会足够幸运。后来的包国钧因为工作能力出色还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
怎么他就
修飞机了?
入伍后的包国钧来到北京第六航空学校,却因身高差2公分,与飞行员“失之交臂”,就这样成为了空军地勤的“小个子”,但却在工作中“越长越高”。
包国钧擅长自学,先后学完了电工学、仪表学课程以及一些科学文化书籍。在工作中,他也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发现和排除了许多飞机故障。
对于包国钧来说这辈子最难忘的就是:经他手的飞机,没有一架出过事。在包国钧的材料里写着:51岁的时候,检查了198架飞机,研究了98起故障。后来,多得他已经记不清了……包国钧说:“干地勤工作,飞机平稳起飞、安全降落就是最大的欣慰。飞机多宝贵,测试的时候人摔了、飞机摔了都是不行的。”正因为包国钧的细心和专业,一九七八年在武汉教育训练工作中,因成绩显著,荣获二等功。荣誉下是包国钧每天跟抹布、扳手等工具打交道的日常。
身为一名党员的他心甘情愿成为战鹰背后的守护者,虽不曾领略万米高空的壮丽风景,但他的使命与战斗力紧密相连。
后来的他
结婚啦!
1958年,包国钧和鄂仲文喜结连理。1959年,22岁来自河北的鄂仲文第一次来到崇明,一边照顾包国钧的家人一边等待着包国钧回家的日子。鄂仲文说:“包国钧每次回家探亲,路费是可以报销的,但是他从没报销过一次。”年轻的时候鄂仲文非常不理解,但现在她慢慢懂了……包国钧的“傻里傻气”是不想向党“伸手”,不想给党添任何麻烦。
1965年,鄂仲文开始了她的随军生活,在部队里的幼儿园当老师。鄂仲文说:“他在哪我就在哪,十年云南、十年东北、十年武汉,现在退休回到崇明……这一路,我们都一起走来。”
包国钧是怎样的一个人?最有话语权的就是他的妻子鄂仲文。鄂仲文说:“年轻的时候,总会‘恨’他。放假、过年都不在家,整天呆在机场。就连2个孩子出荨麻疹都不回来,凡事都以飞机为主。每次我一听到小轿车的声音, 我就知道,飞机出事了,来接他去机场。”抱怨几句后的鄂仲文又自豪地说:“只要他在机场,飞机就安全,大家就放心。”
除了不回家,鄂奶奶对包国钧的另一个评价就是“不伸手”,从来对党不提任何要求,包国钧说:“没啥要求好提的,党对我们一直很好。”
“鄂奶奶,那你们俩会吵架吗?”
“吵什么架,我连人都看不见。”
包国钧在旁尴尬地笑笑,他默默看着妻子,有爱有亏欠。那些甜言蜜语他说不出口。但,他的荣誉就是她的荣誉。
现在的他
风采依旧
包国钧一共有三个女儿,从小父亲调到哪儿她们就跟到哪。大女儿在南通部队的加油站工作,丈夫是一名飞行员,这仿佛冥冥之中也圆了包国钧的飞行梦。老二曾在崇明粮站工作,目前已退休,照顾着父母的日常生活。小女儿在父亲的感染下,后来也去参军当兵。二女儿说:“我父亲就是个‘老黄牛’,干活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一直是我们的榜样。而我们部队里的孩子,从小学到的一个品质就是正直。”
“以前修飞机,现在包爷爷修什么?”
“最近修好了一个洗衣机。你看,那是我父亲的工具箱。里面都是他常‘耍’的宝贝。”
除了修补各种电器外,包国钧和鄂仲文每天都会手牵手在家附近,早晚步行3公里。
“鄂奶奶,你们每天都会手牵手散步呀?”
“对啊,我们在这边是‘知名’的情侣。”
包国钧害羞地别过了头。
多可爱的老党员啊~
包国钧用青春、智慧、热血、汗水,把自己精心维护的战鹰无数次送上蓝天。严寒酷暑、栉风沐雨,他用匠心践行着机务兵的初心与使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一事专注便是动人
一生坚守便是深邃
坚定又平凡的老兵、老党员
永远旗帜鲜明地
爱党、爱国、爱军
我们会永远记住
你们身上那份
永不磨灭的共产主义信仰
七一,向你们致敬 !
记者:陆海华
海报:人民网
编辑:陆海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