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艺第94关(通关文刘一明)

通关文

修真大道,

可以:窃阴阳、夺造化、了性命、脱生死。

乃是:超凡入圣,成仙作祖之大事。

非是:尘世一切,草霜水泡,

忽有忽无,虚而不实之小事,可比。

奈何:天下道人,管窥蠡测,

以大事,为小事;以小事,为大事。

皆是:重其假而轻其真。

儒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

故曰: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

今时,学道者如牛毛;闻道者如麟角。

古人,闻道者多,而成道者少;

今人,学道者多,而闻道者少。

今人,学道之数,倍于古人学道之数;

今人,闻道之数,少于古人成道之数。

以致今人:学道者,如牛毛;闻道者,如麟角。

皆因:学人一身偏病,满腔邪气,感不动师友,

以故:空过岁月,枉劳跋涉,到老无成。

学者,不可舍近求远,先尽自己之事,

学个:无病好人,自卑登高,由近达远,

才能:明师得遇,良友得逢,真法可得,大道可闻。

书内:节目虽小,关事甚大,言辞虽鄙,益人甚多。

此文,虽曰通关,而其:性命修持之功,

亦是:由此而进步,见者,甚勿以小节鄙言而弃之。

若是:上智高明之士,原自:大路开通。

一遇明师,不难得真,通关之功,而无所用。

色欲关

吕祖曰: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中仗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丘祖曰: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色欲自归真。

  此皆教人:去色欲,而趋生路。

色欲一事,为人生第一大要命关口,最恶最毒。

何以知其为:要命关口?

凡人,一见美色,魂飞魄散,淫心即动。

淫心一动,欲火即起,气散神移。

形虽未交,而元精暗中已泄。

性已昧,命已摇,气已散,精已失。

况,在色场之中,日夜贪欢,以苦为乐,以害为快。

有日,油涸灯灭,髓竭人亡,虽欲不死,岂能不死?

故,修道者,欲保性命,先戒色欲。

色欲,最不易除,亦所难防。

人自:无始劫以来,从色道中而生,从色道中而死,

人之:生生死死,大半是:色魔作殃。

色魔,有:动之于天者,有:出之于人者。

动之于天者,是:历劫根尘所生。

发于:不知不觉之中,起于:无思无虑之时;

出之于人者,见色而情生,遇境而神驰。

古今,多少英雄豪杰,诸般大险大难境遇,皆能过得去,

独于,色魔一关,皆被挡住,四大无力,不能挣扎跳出。

若非,金刚铁汉,丈夫烈士,摆不开,放不下,丢不掉。

修道者,须知,色魔,是讨命阎王,

务必,狠力剿除,拔掉淫根。即是美如西施,姣若杨妃,

犹如,臭肉皮囊,活的骷髅。视之不动不摇,不迷不昧,

逢之,遇如不遇,见如不见,须要时时防备,刻刻返照,

不使,有毫发欲念,潜生,于方寸之中。

如同,务田除草,渐生渐除,宿根除尽,不容异日复生。

果能除尽色根,自然灵苗发生,果能真实除尽色根,

虽遇美色,不知其为美色;虽见女子,不知其是女子。

若见:美色女子,犹知是美色女子,

纵能:当场强制,不动欲念,

尚有:宿根未拔干净,日久,难免潜生。

世间:顽空守静之辈,人前夸口,自谓:已绝欲念,

每每梦中泄精,无法可制,自己吃了昧心食,欺己欺人。

殊不知,我不生欲,却有:生欲之根在内,

窝藏欲念,岂是:容易而绝?只因还有根尘,未能掉尽。

色欲虽不易尽,必须狠力勇猛,下一番死心功夫。

不能除,而勉强除,不能去,而勉强去,

功深日久,终有除去之时。

若,色根拔尽,拔掉淫根,色身坚固,法身易修,

其余关口,皆易为力,若色根,不能拔尽,

此关不能过得去,其余一切关口,俱皆不能过得去。

真心学道者,速将:色欲关口打通。

畏色如畏虎;防欲如防蝎。外而对景忘情,内而欲念不生。

防危虑险,保养精神,学道有望。出家者,应当如是。

在家者,虽要绪人伦、延后代,亦宜寡色欲、断淫欲。

若能:寡色欲,精旺气足,后天充实,

足以:却病延年,且能:广种子嗣。

昔,黄帝、文王多子,皆是寡欲之效,

不论出家在家,俱当以戒色欲,为首要。

否则,色欲之心,未能去尽,妄想明道,难矣。

恩爱关

悟真篇云: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孽将行难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又云:

为道须要猛烈,无情心刚似铁。

直饶男女妻妾,更与他人何别。

此教人:看淡世事恩爱,急修自己性命。

人生在世,万般皆假,惟有:性命是真。

举世之人,认假为真,将其:性命二字,置于度外。

日日恩爱牵绊,为衣为食。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昼夜奔忙,千谋百计,损人利己,贪图无厌。

水火刀兵之处,也去;虎狼烟瘴之处,也去。

生死不顾,存亡不管,碌碌一生,

无有休歇,为其子孙,作长久计。

及至:精神耗散,气血衰败,大病临身,卧床不起。

虽有:孝子贤孙,替不得患难,姣妻爱妾,代不的苦楚。

生平恩爱,到此:一无所恃。三寸气断,一灵不返。

彼是谁?而我是谁?生平恩爱,有何实济?

恩爱,既无实济,可知:恩爱为人生之大苦,

须要:早早看破,欲要:看破恩爱,

须将:恩爱利害,暗中尝探一番,

尝探来,尝探去,尝探出:甜中有苦,恩中有害,

实实知的:恩爱是假事,实实晓的:恩爱是多事。

自然不在泥滩上着脚,火坑中安身。

别有个:主见在内,而不为:恩爱所牵扯。

果能尝探出:恩爱中苦味,欲出其世,则可大解大脱,

得以修持性命而无拘无束。即是住世,亦可明明朗朗,

物来顺应,可以无伤无损。若能:悟的恩爱是苦,

即能:逢场作戏,自由自专,可以不受恩爱之害。

其,家人,既然聚会在:一本戏中,

为父者,亦必做出:为父的道理,

为子者,亦必做出:为子的道理,

为兄者,亦必做出:为兄的道理,

为弟者,亦必做出:为弟的道理,

为夫者,亦必做出:为夫的道理,

为妇者,亦必做出:为妇的道理。

当知,要各尽其道理,自己本分之中,应当如是。

但不过心中明白,只是逢场作戏,大家合伙,将这一本戏

顺顺序序,作个完结,彼此便可:各自了事。

如是应去,既不伤天伦,又不昧本性,

此便是在家出家,在尘出尘,有多少便宜快活处。

昔:厐居士、传大士、葛仙翁、许真君、张天师、三茅真君,

皆是:在家出家,而能大成其道。住家者,当如是。

出家者,除:事亲、养生、送死,而外,

其余恩爱,必须:一刀两段,

脱卸绳索,绝不可有:丝毫沾染牵挂。

稍有一毫,沾染牵挂,便坏大事。

不但不能修道,而且,不能明道。

只因心中,有:恩爱二字搅扰。

既有:恩爱搅扰,便是:看不开恩爱。

若看不开恩爱,便被:恩爱关挡住,

若被:恩爱关挡住,如何:奔得前程?

真心学道者,速将恩爱关口打通,

无牵无扯,脱脱洒洒,一心学道,自有进益。

否则,恩爱舍不的,常挂心胸,妄想明道,难矣。

荣贵关

道德经曰: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悟真曰: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瘁枯。

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的不来无。

邱祖曰:心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

此皆教人,以道义为重,切不可:贪恋荣贵。

荣贵,有:天爵之荣贵、人爵之荣贵。

天爵之荣贵,即:道德仁义;

人爵之荣贵,即:功名禄位。

求人爵者,读书攻苦,十年寒窗,日夜用功,废寝忘食,

不知:费尽多少心思?不知:耗了多少精神?

方得:功名到手,如此艰难,

耗散精神,消化气血,以真换假,图此虚名,

荣在何处?贵在何处?

更有功名未得,伤痨早发,痰喘气促,

行动艰难,性命莫保,如此岂不:可伤可叹!

其,所谓荣贵,不过是,所坐者:轿子,

所衣者,纱罗绸缎,所食者,山珍海味。

只能:装身体,充口腹,耀人耳目。

究之,身心大伤,受福无几,

大限即到,临时,荣贵莫持,

与无荣贵者,同一泯灭,何贵其荣贵?

修:天爵者,

饱仁义而味道德,敛浮华而就朴实,

蓄精神而养正气,尊德性而道学问。

不肯以真换假、以苦为乐,自尊自贵,自足自满,

宠辱不到,咎誉难加,造化不能拘,阴阳不能移,

吉凶不能近,完成本来乾元面目,天地喜悦,鬼神尊服,

方且披天衣,食天禄,享天寿,其荣贵,可以永久长存。

较之:尘世霜露之荣贵,何啻:云泥之异!

真心学道者, 速将:尘世虚假荣贵关口打通,

好作出世:真正荣贵天爵事业。

打通:尘世荣贵关口,不是,教去:避荣贵,

是要:于荣贵境遇处,做出:不贪荣贵的实落功夫。

或,处荣贵,而恃其荣贵,居荣贵,而贪其荣贵,

出荣贵,而不忘荣贵,见荣贵,而知是荣贵,

遇荣贵,而谄媚荣贵,皆是不曾:打通关口。

若实实悟的:

荣贵能:乱人之性,迷人之心,骄人之气,败人之德,

荣贵能:纵人之恶,伤人之身,送人之命,

荣贵是:大苦、火坑、泥途,

方是:打通荣贵之关口。

可以入于:荣贵之中,不为:荣贵所伤。

昔人亦有:在荣贵场中,而成道者,

如:淮南子、东方朔、许旌阳、鲍倩、梅真人、葛仙翁、

抱朴子、罗状元,俱是:大隐居朝,成就大事。

是早已将荣贵:看的开,识的透,

故在:大火里栽莲,泥水中抛船,借世法,而修道法,

显晦逆顺,人莫能测,其皆非:贪其荣贵。

不但出世者,要看破荣贵,即是入世者,能看破荣贵,

自然,别有个主见,在内。

得志者,

忠君爱民,尽心竭力,做出一番:经纶大事。

绝不与:虚位素食者,相同。

不得志者,

则:独善其身,修道立德,品行高超。

亦不与:庸愚混世者,相等。

昔,伊、尹、相、汤非是贪图荣贵,欲以斯道,以觉斯民。

孔子周游列国,孟子游食诸侯,

岂是贪求荣贵?欲行其道,以救其世。

其:周、程、张、朱皆是不贪荣贵,可仕则仕,可止则止。

自古大圣大贤,皆是以道为重,绝不在荣贵上着意。

糊涂学人,看不破荣贵,居其荣贵,舍不的荣贵,

自不荣贵,而羡慕荣贵,结交势力之家,而谋利,

来往公候之门,以为荣。既贪荣贵,又想修道。

迷迷昏昏,邪思乱想,捉东捞西,碌碌一世,到老无成。

真心学道者,速将世路荣贵关口打通,

处荣贵者,忘其荣贵,无荣贵者,莫羡荣贵。

以明道为贵,以成道为荣,志念归真,前程有望。

否则,以假荣贵,为真荣贵,荣贵一念,

结于胸怀,茅塞灵窍,妄想明道,难矣。

财利关

儒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道曰:不贵难得之货。

又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吕祖曰:堆金积玉满山川,神仙冷笑应不采。

此教人,不可贪图财利,有坏大事。财有世财、法财之别。

世财,即是:金银珠玉;法财,即是:功德精诚。

贪图世财之人,重金银,而轻功德,

千谋百计,明取暗窃,损人益己,轻出重入。

恨不的:

天下之财为我一人所有,世间之利为我一人独得。

无财不觅,无利不搜,舍身拼命,而不顾,

瞒心昧己,而不管。有了十元,想百元,

有了百元,想千元,有了千元,想万元。

贪心不足,至死不肯回头。

殊不知,大限一到,纵然:富如石崇,财似万山,

买不转:阎王老子;避不过:生死轮回。

只落的:罪孽随身,满载而归,分文银钱,不能带去。

到的此时,悔之何及?

有等迷瞪汉,只知:积财,吃也舍不的,穿也舍不得,

又不肯:恤孤怜寡,又不知:扶危救困,

独为:看财奴,悭贪鬼。断气,在于眼前,

而犹,吩咐子孙:如何生财?如何聚财?

何人少我债?何处有我钱?

呜呼!三寸气断,万有皆空,

此身,亦不属我,何况于财?岂不:愚之太甚?

积法财之人,重功德,而轻金银,俯视一切,万缘不起。

积功累行,苦己益人,广行方便,

以性命,为珠宝;以仁义,为金玉,

以惜气养神,为货利;以存诚保真,为富有,

以清净无为,为家业;至于:尘世金银财宝,

犹如:石土视之,其所求者,先天之真宝,

而尘世一切假宝,何足恋之?

学道,珍惜性命之人,若有:丝毫贪财谋利之心,

便碍自己之:性命大道。

虽,修行人,此身未离尘世,不能全废世财,

亦当:见利思义,随其自然,不得:分外贪求,

即遇:自然之财,还当,审其来历,

可取方取,可弃则弃,所谓:以义为利,

外虽取,而心未尝取,何碍于取。

昔,孔子,周游列国,孟子,游食诸候,

未尝不受:诸候之赆馈,皆出自然,而非强求。

丘祖始而:粒米文钱,不敢妄贪,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受人之所不能受;忍人之所不能忍,

及至:苦尽甜来,否极生泰。

为:宋、金、元,诸帝之隆宠,有赐,未尝不受。

受之而祷雨救旱,禳灾扶国,修造宫观,大兴教门,

此皆是用财得当。先积法财,而后借世财立功。

糊涂学人,不知:急求法财,只以:世财为重。

哄骗十方,为衣为食,挪账累债,积恶如山。

又一功不行,一德不积,到得来生,与人填还。

求其为人,尚不可必,何敢望仙?

有等:造孽头,指东化西,拐骗善信,

不做:一件好事,赌博闹酒,

轻则口角争吵,重则打架横行。

有等:假道学,口道德而心盗蹠,装模作样,俨然神仙。

一见钱财,便露马脚,争论多寡,不顾廉耻。

真心学道者, 速将:财利关口打通,

不可:见利忘义,心生贪图。

堆金积玉,买不得生死,财多累多,利多害多。

与其:背道而亡,莫若:守道而死,还有好处。

否则,利心重,而道心轻,正不胜邪,难明大道。

穷困关

儒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又曰:素贫贱,行乎贫贱。

又曰:贫贱不能移。

紫阳翁曰:

贫子衣中珠,本自圆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

此皆教人:守死善道,处穷困,而不为穷困所移。

修真之道,与世法相反,

原欲弃富贵而就贫贱,去奢华而守恬淡。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磨炼切磋,去假求真。

即刀兵水火,疾病灾患,皆所不计,何论穷困?

若,受不的穷困,遇饥寒而生烦恼,值艰难而起无明,

便是饥渴之害,为心害。养其小者,为小人。

认假弃真,与道相隔,何时:能进道岸?

殊不知:性命事大,衣食事小。

重衣食而轻性命,如何:修的性命?

图衣食者,仅可养皮肉;修性命者,却能保天真。

天真若失,虽身肥体壮,如豕如牛,

外人形,而内兽心,即生如死,岂是务道之人?

丘祖,龙门七载,磻溪六年,常受饥饿,至死不变。

太古真人,赵州桥,定坐,饥寒不避,生死不顾。

丹阳真人,弃巨富而入铁查,去饱暖而就贫淡。

把茅盖顶,岩居穴处。

以上诸公,受人之所不能受,苦人之所不能苦,

皆从:穷困中而成大道。

世间糊涂学人,受不的困苦,耐不的饥寒,

稍遇艰难,受些淡泊,即便自生烦恼,恨天怨地,

邪思乱想,不守本分,设法编转。

如此行为,穷困且不能受的,

如何能在:大危大险中过的去?

故学人必以受的了穷困为要着。

若稍有:惧怕厌恶之心,即此一事,便是挡路高山,

害道大魔,便被拦住,寸步难移。

真心学道者,速将穷困关口打通,心如铁石,意若寒灰,

随缘度日,饿也如此,冻也如此,

即:冻饿身死,也是如此。绝不以穷困小事,忘却性命大事。

如此行去,一心一意,真履实践,以道为己任。

未闻道者,终须闻道,已闻道者,终须成道。

祖师暗里,自有安排,决不教冻饿坏,真正学道人。

否则,丰衣足食,自自在在,作事,受不的:丝毫苦难,

当不的:半点贫淡,如此行为,岂能成道?

色身关

老祖云: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金刚经云:不可:以身相,见如来。

逍遥翁云:须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壮严为身。

临济禅师云:真佛无形,真性无体,真法无相。

庄子云: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

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

古仙云:莫执此身云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

自古,成道仙佛,皆不重色身,而修法身。

举世之人皆认:此色身为真实,而遂爱之惜之。

欲厚其生,恋恋不舍。图贵显,以:荣此身,

积财货,以:养此身,吃肉饮酒,以肥此身,

华衣美服,以饰此身。日夜谋虑,时刻打算,

费尽心血,耗散精神,与鬼为邻。

虽曰厚生,实是伤生。

殊不知:色身,是天地之委形,四大假合。

一旦:阳气消尽,阴气独盛,魂飞魄散,

直亭亭的一团浓胞臭肉,只能壮地。

真在何处,实在何处?既不真实,则必是假。

爱惜色身,岂不是假中又添其假?

世间糊涂学人,

妄想修真而不知穷真;妄想成道而不知辨道。

不穷真,不辨道,不知真道,是为:何事?

迷迷昏昏,以此:色身为真。

怕苦着劳着,饿着冻着此身。暖衣美食,保爱此身,

自在安稳,将养此身,一切出力好事不做,

偏是在那要命路上,做些:无益有损之事。

不惜精神,不省力气,认假为真,以虚为实,

殊不知:

此身内外,皆是伤生之物,并无一件益生之物。

眼见好色则喜,耳闻恶声则怒,鼻嗅香气则爱,

舌尝美味则思,意有所法则欲,身有所触则惧。

外而六门,内而六识,内外交攻,断丧真元。

原其故?皆是色身所招,

若无色身六门六识之害,生老病死,从何而生?

况,天地间万物,凡有形者,皆有坏,

若爱此:色身之假,而不穷:性命之真,大限一到,

我是谁?而身是谁?身与我,两不相干。

真心学道者,

速将:色身关口打通,切莫:被此色身瞒过。

视七窍为窟窿,视四肢为木节,

视皮肉为脓胞,视五脏为痞块。舍此色身于度外,

另外寻出一个:无形之形,无象之象的真身,

方能:延的命,明的性,

舍的假,方能求的真;认的假,始能见的真。

邪正不并立,善恶不同途。

否则,不识其假,便不能:脱离其假;

不能脱离其假,如何寻见其真?

不能寻见其真,如何能修其真?

若爱色身,而不醒悟,难明其道。

傲气关

道德经曰: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易曰:

君子以虚受人。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此皆教人:屈己尊人,不可有高傲自是之心。

学道者,先要:虚心下气,自卑自小,不满不盈。

只见己短,不见己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尊师敬友,毫无:高傲浮燥之气,

方能感动:真师指点,良友劝勉。

真师良友,大多不浅露圭角,果是真正有志之士,

不恃才,不称能,如愚如讷,明眼者一见,暗中留心,

不肯弃舍。日久试确,即便提携。

若是自矜自是之辈,纵然聪明过人,学问出众,

真师只是:置于不问,而已。

糊涂学人,才入门户,即想成仙;方见高人,即要口诀。

不思:大道是何物?不知:修持是何事?

亵慢轻视,妄想走路拾宝。或学些旁门功夫,自负有道。

心高气傲,予圣自雄,人前卖弄。

即遇明人,不肯低头,当面错过。

或读过几卷儒书,解得几句文义,

记些丹经子书,执象泥文,自谓大彻大悟,高谈阔论,

目空四海,再不聆教高明。冒然下手,混作乱做,

非徒无益,而反受害,及弄得大病临身,方知自错,

无法医治,后悔不及。

世间,无知文人,仗自己之才学,

妄猜私议,似是而非,即遇真师,亦不诚敬。

大模大样,高坐妄谈,略无忌惮。

如此之类,懈怠欺心,怎能闻的香风,近的道岸?

道者,可以,窃阴阳,夺造化,超生死,脱轮回,

为:天地所宝,鬼神所秘。

苟非大贤大德,真心实意之士,岂敢轻洩,岂容轻听?

况,大道秘旨,不在文字,丹经道书,

乃诸祖开明理道,为后人引路,

使其扩充识见,以其所读经书,

而其就证于真师,非是教人:执书为道。

不通学问者,往往只听梆声,不辨是非,以盲引盲。

稍知文义者,每每膠执己见,不肯低头,将错就错。

凡此,其病在于气傲自足,气傲自足,便是无有真心,

既无真心学道,谁肯真心指道?

岂不枉劳精神,自坏大事?

真心学道者,

速将傲气关口打通,寻访明师良友,诚敬求教,

把一切: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弊扫去,

不容有:丝毫傲气之心,埋藏于内,

要作个:虚心屈弱小人,低下于人。

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

惟小故能大,惟卑故能高,

惟屈故能直,惟虚故能实。

否则,傲气满胸,目中无人,妄想明道,难矣。

嫉妒关

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释曰:自未得度,先度他。

金刚经曰: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受持,

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彼福德。

孟子曰: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此皆言:要与人为善,而不可:有嫉妒私心。

修真之道,修其性命。

性命二字,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

不论:富贵贫贱,贤愚高低,谁无个:性命?

既然,人人皆有性命,则知:大道为公共之物,

人人可以明道,个个可以作仙。

是在:信心志士,自修自证。

修证之法,须要:求明师指引,借良友资益。

明师,所以提整纲领,良友,所以扩充识见。

明师须要诚求,良友亦当尊敬。

良友之益,有半师之功。借彼之有知,以益我之无知;

借彼之所能,以济我之不能。利益甚多,岂可轻慢。

故,祖师教人,寻师访友。

比如同师学道,俱是同心同事,

朝夕聚处,须当彼此,相敬相爱。

有善同劝,有过同规,患难扶持,疾病照应。

如:同伙求财,打夯扯船。彼不知者,借我:讲说之;

我不知者,求彼:开明之。彼此相济,其功加倍。

况,同堂学道,是为:性命之友,

道义之交,理宜:亲爱和气。

彼有所得,如我之得,彼有所失,如我之失。

方是:同心学道之士。

世间糊涂学人,

自无志气,朋友劝勉,反加不爱。

自有过犯,朋友规戒,即起无明。

不但不听,且怀嗔恨。自己不肯钻研道理,久无所知,

见其他人殷勤用功,能解能悟,师尊见喜,暗生嫉妒。

故意:搬弄是非,败人好事。不悔:自己无能,

反忌:他人有能。绝不思:学道学的何事?

学道者,所以,迁善改过。

以不善而学之,欲迁于善;以有过而学之,欲改无过。

见人之善而不知迁之于善,自本无过而嫉人自致其过。

居心拐杖,日学日下,学于:下愚不移之地。

更有一等,不知高低之匪类,

见人言道,当面齿笑;见人修行,暗中毁谤。

既不信道,何必入道?即入道门,又不喜道。

冠祖师之冠,服祖师之服,违祖师之言,背祖师之行,

罪孽不知,因果不究,何为道人?

地藏菩萨,愿其:人人成佛,然后,方自成佛。

吕祖,愿:度尽世间人,方自飞升。

七真,同师:重阳帝君,帝君,登真之后,

邱、刘、谭、王、郝、孙六人,皆师事于:马祖,

皆得:马祖提携,完全大事。

学道之人,先要存其大公无私、与人为善之慈心,

利人利己,方有进益。

真心学道者,速将:嫉妒关口打通,大同无我,

只把自己,攻苦磨炼,尊人之长,示己之短,

低头作事,诚心前进,走过一步是一步,行的一功是一功,

存圣贤之心,行圣贤之行,终久,了的圣贤事业。

否则,嫉妒满腔,愈学愈坏,好人,且不能作,

何敢:望其圣贤,妄想明道,难矣。

暴燥关

易经,曰:君子,以:惩忿窒欲。

阴符经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克。

孟子,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了道歌曰:未炼还丹先炼性。

此皆言其:暴气燥性,有害于道,必须用心:除去。

真正学道之士,行动,如:处子,养气,若:婴儿。

以柔弱为先,以和平为本,以因物付物,为:应世,

以饶人让人,为:要着。

释迦牟尼:五百劫,为忍辱仙人,终得成佛。

太上老君:呼我以牛,应之以牛;

呼我以马,应之以马,终为道祖。

长春真君,曾尝人之粪,故能大成。

三丰真人,受尽旁人骂,故了大事。

心慕于道,性命事大,外来恶言恶行,

等等不顺境遇,尽置度外,而:无识无知。

世间糊涂学人,自不思:出家,为何事?

自不想:道巾道衣,是何人?

昏昏迷迷,糊涂过日。喜人奉承,好人抬奖。

只爱人顺己,自不去顺人,稍有磕撞,燥性发作。

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

水火刀兵,而不顾,坑井崖河,而不怕,

以力争胜,彼此两伤,入于死地,自丧性命,自寻死路。

暴气燥性一发,元神出室,大火烧身,津液涸而正气散。

精气神三宝受伤,五德归空,

内而丧真,外而败德,性乱命摇,

未得于人,已伤其己,暴燥之为害,岂小焉?

真心学道者,速将:暴燥关口,打通。

作个有气死人,装个无心痴汉,如愚如讷,如聋如哑。

人骂人打也如此,人憎嫌也如此,人毁谤也如此。

心似冷灰,性如冻冰。绝无:丝毫热气,藏之于内,

如此,方是跳出,暴燥关口。

若有:丝毫热气,藏于其内,

虽外不现其形,而内实栽其根。

如遇不顺之境,不平之事,未有能不暴燥而不大发者。

道德经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

唯能下于人者,方能上于人;

唯能弱于人者,方能强于人。

否则,暴燥不去,

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只知用强,不知用弱。

任性而行,随心而作,妄想明道,难矣。

口舌关

又曰: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儒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道曰:闭其兑,塞其门,终身不勤。

此皆:教人谨言,不可妄言。

口舌,是:出纳之门户、是非之根苗。

关乎:人之节操,系乎:人之德行。

君子小人,于此而分,正人邪僻,于此而别。

招祸致福、成事败事,无不:于此而定。

故,君子议之,而后,言之。可言方言,不可言不言。

或言而益于:世道人心,或言而使人:迁善改过,

或言而劝人:去邪归正,或言而为人:方便解难,

或言而为人:隐恶扬善,绝不妄言、轻言、虚言,

非是:闭口不言,特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立见祸福,言语:不可不慎。

若,言有不谨,不是伤人,便自致咎。

口舌为害,其利如刀,其毒如鸩,必须,谨言慎行。

世间糊涂学人,不知利害,以口舌之动,为小可,

以利便,为才能;以善辩,为得意。

或,形人之短,夸己之长,谎言诡语,说是论非,

白口咒诅,巧言谗佞,以言败事,以言伤人,

前言,而后失信,空言,而行不速,

狂言,而起祸端,高谈,而无实事,

此皆:有损无益之言,不如不言,为妙。

真心学道者,速将:口舌关口打通,

口莫妄开,舌莫妄动,非礼勿言,言必以礼。

修其辞而立其诚,谨于言而慎于行。

绝不轻于言,言必有中。

况,言语者,心之声,舌者,心之苗。

口舌之动,不正,即知:心田不正。

心田不正,根本已坏,

性已昧,命已摇,精神暗伤,妄想明道,难矣。

棋艺第94关(通关文刘一明)(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