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红安(红安县程河村探索)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毛人杰 吴凯)11月9日,笔者来到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红安(红安县程河村探索)(1)

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一角。通讯员 供图

程河村位于红安县高桥镇北部中心,是著名开国中将、《亮剑》电视剧主人公李云龙原型王近山的故乡,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全县共同缔造示范村。

近年来,该村以“战神故里 亮剑程河”为主题,以“亮剑精神”为主线,大力开展乡村建设,推动红色、绿色、古色三色资源向金色经济转化,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程河村注重发挥乡土人才、乡贤能人作用,探索“五贤共治”新模式,拓展“共同缔造”理念内涵外延,以小共促大同,描绘出党风正、民心顺、经济兴的美丽乡村图景。

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红安(红安县程河村探索)(2)

组织群众参加集体活动。通讯员 供图

“明白人”激发治理新活力

乡村治理关键在基层,核心在群众,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程河村坚持紧紧依靠群众,促进治理和顺,发动以退休支部书记吴思忠等为代表的老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有资历、有想法的“明白人”,围绕群众工作能力强、老百姓普遍拥护的特点,发挥他们在协调村级重大发展建设事项、调解矛盾纠纷、组织集体活动等方面的优势,协调同心街改造项目涉及的100余户群众主动拆除不美观、不规范遮阳棚30顶,拆除废弃小屋5间。

同时,入户发放共同缔造倡议书,成立“红色卫生队”常态化志愿开展卫生清理,在每户门前庭院规划建设、红色主题路灯安装等施工过程中进行协调,实现景观效果、实用效果相统一,获得了群众的一致拥护。

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红安(红安县程河村探索)(3)

倾听意见。通讯员 供图

“引路人”传递党声聚民心

为把党的声音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到基层群众中,程河村通过走访摸排、群众举荐,发掘一批“引路人”,助力农村党员、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居住在集镇区的詹学易教授,即是“引路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詹学易是武汉大学退休教授,曾在湖北省博物馆、省文化厅机关任职,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全国中共党史学会会员,湖北省工委青年研究委员会委员,著有《忆董老》《论博物馆的科学研究》等书籍和文章。

程河村将詹学易等一批“引路人”引入乡村建设进程中,依托程河文化礼堂以及即将建成的亮剑精神体验馆,设置亮剑精神主题党课等课程,以最朴实的乡土语言,务实有效地将基层党员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红安(红安县程河村探索)(4)

筹划运用特色民宿。通讯员 供图

“带头人”共绘致富同心圆

程河村在乡建过程中,充分调动乡贤的示范带动作用,感召一大批乡贤携资本、信息、技术、人脉回归家乡、建设家乡,通过实施“乡贤带富”,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王近山故居许家田湾的王胜波,作为红色革命后代、能人致富的典型,被程河村划归为“带头人”,热心帮助村级人居环境改善和公益事业。

程河村至许家田湾道路,即由王胜波于90年代自掏腰包完成修建,是各湾组中率先建成的通组道路。在后续湾组建设中,他带动一批人先后数次为村庄建设献力,对许家田湾全湾绿化捐赠树木300余棵、路灯6盏,并向村级老年食堂捐赠米、面、油等物资,协助推进整湾立面改造,筹划运营战神客栈特色民宿等项目,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红安(红安县程河村探索)(5)

村落一角。通讯员 供图

“守艺人”守住传承助乡兴

乡村建设,应该让乡村更像乡村,“农味”更浓。程河村围绕“富民强村”的目标,以“非遗”文化为主线,通过特色非遗和传统手工艺项目在湾组内的展示,为村庄注入新活力,更有内涵和温度,也为非遗文化开辟了旅游活化路径。

程河村围绕本地特色的非遗手艺皮影戏、荡腔锣鼓、手工油面、铁匠等技艺,在许家田湾打造九佬十八匠项目,引入村内“守艺人”进驻,发挥自身优势,在打造农文旅示范项目上,作出积极贡献。在程河村农文旅产业发展的试运营阶段,已经吸引参观、游览、研学人员达1万余人次,成为红安南部又一地标性村落。

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红安(红安县程河村探索)(6)

腰鼓队。通讯员 供图

“暖心人”共话美丽新农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的现象逐步突出,村内人口更多由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组成,对文娱活动的需求较为明显。针对这一情况,在程河村建设中,推动以杨彩云、杨素珍等为代表的文艺活跃分子,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带领群众,组建锣鼓、腰鼓、舞蹈等三支文艺队伍,日常在程河村程河文化礼堂进行排练、演出、团拜汇演,并积极组织团员为村内及集镇区群众开展志愿活动。

同时,积极关注村级留守儿童,依托临近中小学,组织起6人的“小小红色讲解员”队伍,为前来参观王近山故居和到程河村游玩的旅客,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她们也成为了程河乡贤中的“暖心人”。

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红安(红安县程河村探索)(7)

同心驿站。通讯员 供图

“同心驿站”五贤共治连民心

同心同德同梦想,共同缔造创辉煌。上世纪90年代合乡并镇之前,原高桥河乡政府曾坐落于此,为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全乡每村各有数户村民怀着共同的梦想,守望相助,举家搬迁至此,建设美丽新高桥。

当年全乡的同心共建,这条土坯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被命名为“同心街”,这条街上的闲置卫生院建筑,经过改造,建成了现在的“同心驿站”。时代的故事赋予同心驿站的命名,新的故事为同心驿站带来新的生机。

在同心驿站建设过程中,上级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驿站建设,以红色邮政、红色供销、红色书店、职工驿站、青年之家等为代表的示范阵地集体进驻,程河村也依托同心驿站,建立起全村乡土人才、乡贤能人集聚的平台——乡土人才工作室,聚集起明白人、引路人、带头人、守艺人、暖心人五类乡贤,为共同缔造贡献了程河经验、增添了程河内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