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现在的你(不要小瞧那一抹)
来源:【中国教师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不要小瞧现在的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不要小瞧现在的你
来源:【中国教师报】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一次,我听到一位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爬山虎的攀爬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后,然后问学生:“那些没触着墙的脚又有怎样的变化呢?”随后点名学生朗读句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随即授课教师问:“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叶圣陶爷爷观察很细致?”然后标红“不几天”“后来”“逐渐”这几个词。最后揭示:原来这样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不仅需要细致的观察,还需要长时间持续的观察。
课到此就戛然而止了。似乎也顺其自然,但总是感觉缺点什么。课后,特级教师周卫东校长喊住我,对我说:“听完后,你对最后一小节中写的‘灰色的吸盘’,有什么感受吗?”听后,我一愣,那些灰色其实就是爬山虎的“脚”,这些细丝和小圆片触着墙后才逐渐变成灰色的。要说感受,顶多就是颜色上发生的变化,因为之前它的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看我没说话,周校长接着说:“千万不要小瞧这个灰色,从嫩红到灰,从那么鲜艳好看的颜色到毫不引人注目的灰色,看来持久的生命力是要有付出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继续生长啊!”
一语惊醒我,这不正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吗?爬山虎的脚,嫩红色的或许更吸引人,但那毫不起眼的灰色的脚,不正是有了力量的累积、生命的积淀之后才有的吗?不要小瞧那一抹“灰色”——叶圣陶不仅写一种植物,还写了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奥秘:每一种植物生存下来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人也要向自然界学习,学习自然界的生命状态。爬山虎为什么能长成这样?它的“脚”怎么牢牢固定的?为何那么牢固?这是一个完整的生长过程,也是植物的生命样态。教师在备课时,如果有这样深度的思考,语文课就会更显立体、生动起来。师生的认知也会变得生动起来,除了语言文字的习得,更使人生得到丰盈,也才更有课堂上对表面文字背后“意义”的升华。
我们不妨在课文学习最后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在最后一段,还是回到这句话上来:“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这句话很有意思,从中教师读出了什么?可以再读一读,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灰色的脚虽然不好看,但是很牢固。我们可以再联系前面写叶子的部分,那一墙好看的叶子,之所以能铺得那么均匀,绿得那么新鲜,仅仅是靠自己吗?正是有了这种不断向上攀爬的坚韧力量,是脚在背后默默地支撑。学生对于“爬山虎的脚”这节课文字的理解势必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感知生命到尊重生命再到敬畏生命,这是“文字”背后的“生命”带来的巨大力量。
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突出文以载道,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教育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透过文字发现生命的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也得以提升。
教学艺术是一种审美化的教学。关于美的规律很难有什么定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其审美能力也必然制约着学生的审美质量。如果教师能挖掘文字背后的“生命”核心,倡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那么学生在语文课上一定能获得更有意义的成长。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