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们误解的动物你知道有哪些吗(这些动物会把自己)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关心野生动物,对它们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开始出现各种对于动物的错误科普。
在科普圈子里有这么一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说过: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事实也确实如此,有时候严谨的科普工作者辛辛苦苦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动物的正确科普知识,热度一转眼就被许多不负责任的自媒体和段子手给比下去了,很多人开始相信段子手编出来的伪科普,并且将这些谣言有意无意间扩散和传播出去,而正确的科普知识反倒没人关注了。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
先举个例子吧。
现在很多朋友都已经知道了,鸳鸯Aix galericulata其实并不是对爱情忠贞不移的鸟类,我在去年夏天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了关于“鸳鸯”这个名字的始末。
简单来说,现如今的鸳鸯其实在宋代以前叫做“鸂鶒(读音为希赤)”,而在宋代以前被文人墨客封为“爱情鸟”的鸳鸯,其实是现在的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宋代以前无论是绣作、画作还是文字描述,鸳鸯这个词都与现在的赤麻鸭高度吻合,而与现在的鸳鸯没什么关系。
就因为鸂鶒的相貌更加花枝招展,而且拥有“紫鸳鸯”这个外号,从宋代开始它们就逐渐取代了赤麻鸭的地位,直到彻底成为了“鸳鸯”,而原本的、正儿八经的鸳鸯——赤麻鸭,则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沦为小众动物,到现在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说过。
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
为了写作去查阅典籍和资料,去辩证鸂鶒、赤麻鸭和鸳鸯的关系是一件很繁琐的事,很多作者不愿意去下功夫查询资料,所以现在还是有很多段子手和伪科普作者大吹鸳鸯的忠贞,殊不知他们夸赞的鸳鸯其实早就被另一种鸟类掉了包。
真要讲热度和流传度的话,我个人感觉大部分严肃的科普工作者无论如何都比不过那些才华横溢的段子手,毕竟大部分人上网看文章就图一笑,绝大多数关于动物的科普其实是比较无趣的,而段子手们并不需要专业的知识积累和信息查阅,只需要拿出一张图,然后编故事就好了。
就说“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这种本事,科普作者们是绝对比不过专业段子手的。
还有一类事情屡见不鲜,就是段子手们发一种或几种可能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动物,然后讲讲这种动物有多“蠢”,并且说它们已经蠢到快要把自己的种群给灭绝了。而且这样的动物还不少,我挑出了五种,挨个辟谣。
鸳鸯(鸂鶒)Aix galericulata
1.鲸头鹳Balaeniceps rex鲸头鹳是这几年刚刚崛起的鸟界网红,被网友们称为“鸟中哈士奇”。在网上的段子中,鲸头鹳有这几个特点:
喜欢拔自己的羽毛到处送人;
每次产卵两枚但是只照顾一只雏鸟,另一只则是“备胎”;
很懂礼貌,喜欢对着人鞠躬;
捕猎能力低下,连小鱼都吃不到嘴里,活生生把自己搞成濒危物种。
这些特点中有些确实是鲸头鹳会出现的,但都有原因,并不是真的“蠢”。
首先,鲸头鹳喜欢拔羽毛送人是无稽之谈,这个说法的来源是有只鲸头鹳的一根初级飞羽将要脱落,被它叼在嘴里,然后被人拍了下来,段子手们精神一震,开始了“看图说话”。
其次,优先照顾后代中的强壮个体几乎是所有野生动物的共同特点,不是只有鲸头鹳这样。
第三,野生鲸头鹳的主食是中大体型的肺鱼和鲶鱼,甚至可以捕捉幼年的鳄鱼进食,而小鱼是动物园中食鱼动物的“制式盒饭”,不擅长吞咽小鱼很正常,就像你可以很轻易捡起地上的筷子,但是要捡绣花针就比较难。
最后,野生鲸头鹳变成易危物种主要是因为栖息地被人类破坏导致,不要把锅甩给它们。
鲸头鹳Balaeniceps rex
2.鸮鹦鹉Strigops habroptilus鸮鹦鹉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会飞的鹦鹉,它们在网上也是以“蠢萌”出名,网上的段子中,鸮鹦鹉有这么几个特点:
好奇心强,会主动靠近人类或未知生物;
遇到危险会躺下装死,毫无反抗之力;
没有自我保护意识,跟老鼠也能成为朋友,
综上所述,鸮鹦鹉因为太笨而让自己濒临灭绝。
其实前面几条确实是鸮鹦鹉的行为,但是这绝对不是蠢和笨。
大家要知道,鸮鹦鹉的分布地在新西兰,外来人类入侵这里之前,新西兰很缺乏食肉的哺乳动物,岛上除了蝙蝠之外就没有任何陆生哺乳动物了,这里占据高级生态位的是鸟类,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是猛禽。
所以对于弱小动物来说,危险主要来自于天空,所以新西兰有很多中小体型的鸟类都选择陆地生活,失去了飞行能力。猛禽大都是视觉型掠食动物,所以装死是非常有效的逃生手段。
人类将外面才有的鼠类、猫、狗、鼬类等动物带到了新西兰,鸮鹦鹉适应了很多年的生存方式受到强烈冲击,所以并不是它们笨,而是它们长久以来习惯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罪魁祸首是谁,不用多说了吧。
鸮鹦鹉Strigops habroptilus
3.河狸Castor spp.简单说一下,上面这个spp.并不是河狸的种加词,而是指其前面一个分类单元下所包含的所有物种,也就是说河狸并不是一个单独物种,而是河狸属Castor下所有物种的统称。
河狸属目前有两个物种,分别是欧亚河狸Castor fiber和美洲河狸Castor canadensis,其中美洲河狸是加拿大的国兽(有些网站说加拿大国兽是“欧亚海狸”,此为错误说法)。网上关于河狸的谣言是这么说的:
河狸喜欢吃树皮和树干,经常逮着一棵树拼命啃,结果树倒下来就会把河狸砸死,这也导致它们数量越来越少。
好,首先我们说一下河狸会不会真的把自己砸死,答案是会。毕竟河狸很忙,既要吃饭又要筑坝,它们是著名的湿地关键物种。
但是它们也不能控制树木倒下的方向,偶尔有被砸死的也正常,但是被砸死的个体并不多,这也并不是河狸的主要死法,更不是导致它们越来越少的原因。真正让野生河狸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它们的皮毛(海狸皮)和气味腺(海狸香)。
美洲河狸Castor canadensis
4.蜜袋鼯Petaurus breviceps我写过不少关于蜜袋鼯饲养方法的文章,有不少人都问过我,蜜袋鼯是不是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脆弱?我特意去查了一下为什么有这种说法,一看吓了一跳。
在网上的段子中,蜜袋鼯是非常“有自尊心”的动物,它们会因为孤独而自杀,会因为主人不理自己而自杀,会因为没瞄准滑翔方向而自杀,会因为主人没接住自己而自杀,会因为心情不好而自杀……
简直是胡诌。
蜜袋鼯确实胆子很小,也容易应激,但绝对没有这么心灵脆弱。蜜袋鼯是夜行性的群居动物,如果只饲养一只而且铲屎官晚上没时间陪它玩的话,的确会容易导致蜜袋鼯出现精神疾病,也有极端个体会出现自我伤害行为,例如过度舔舐、啃咬脚趾和生殖器官等。
但只要铲屎官科学饲养,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它们也不会遇事就自杀。
蜜袋鼯Petaurus breviceps
5.翻车鲀Mola mola翻车鲀又叫翻车鱼,是现生最重的硬骨鱼,体重可达1~2.3吨。在网络上的段子中,翻车鲀拥有以下特点:
它们是海洋中胆子最小的鱼,有一百种方法把自己活活吓死,例如阳光太刺眼、害怕自己身上的斑点、害怕与别的鱼类相撞、害怕水泡进入自己的眼睛、害怕看到别的翻车鱼死亡,这些都会把翻车鱼吓死,之所以这个物种没灭绝,全靠个体数量在支撑。
另外,网上还流传着几张图,是一只已经死亡的翻车鲀在水中被海狮进食,身上缺了一块,但是这些图片被段子手们如此介绍:
“国外摄影师拍下经典镜头,翻车鱼胆子很小,被海豹啃咬也不敢动,只能活活看着自己被一点点吃光”。
简直是笑话,说这种话的人连海豹和海狮都分不清,也看不出翻车鲀是否已死,只会看图编故事而已。翻车鲀确实会晒太阳,它们身上有超过50个属(不是50种)的寄生虫,晒太阳一方面可以让阳光和海鸟、浅层鱼类帮它消灭一部分体外寄生虫,还可以促进消化、积攒下次潜入海中的热量。
翻车鲀绝对不像网上段子手说的那样胆小,也没那么多搞笑的死法,所有生存到现在没灭绝的动物都有它们适应环境的方法,也都有它们独特的生存智慧,我们对此应该心存敬畏,至少要了解它们真正的习性和生存现状,而不是信谣和传谣。
翻车鲀Mola mola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