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

前几天我讲太久没有出现高质量的国产史剧。

后台一片叹息。

叹得倒也不只是国产历史剧,而是一种全面的滑坡。

2022年开年剧中,只有《开端》《江照黎明》《人世间》还算得上口碑中的爆款。

但比起过往提及的高分口碑剧,似乎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知乎里有个话题:日剧、美剧、韩剧、国产剧有什么区别?

有网友总结了一个鄙视链:

美剧>日剧>=韩剧>>>国产剧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1)

但时光倒退三十年,我们早就有了最牛国剧——

86 版《西游记》(亦称82/88版)、87 《红楼梦》、94 《三国演义》、98 版《水浒传》。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2)

四部老剧,部部经典。

相隔几十年,在B站重映,就稳坐头把交椅,播放量、弹幕量都一骑绝尘。

随便一集打开,满屏都是“爷青回”“泪目”。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3)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4)

为何?

答案全藏在那每一帧里。

咱们从头说。

那时的国产剧到底有多“穷”?

如今的国产剧,部部号称“大手笔”,可效果呢?

四个字:不忍直视。

而拍四大名著时,恰恰相反。

穷到了极致——

没钱,没设备,没技术。

《西游记》全剧组只有1台摄影机,一个完整的镜头要拍上五六次。

特效,全靠剧组人员辛辛苦苦磨出来的。

为了营造“仙气”缭绕的效果,工作人员只有不停地摇干冰瓶。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5)

拍龙宫,就在镜头前放一个鱼缸。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6)

天宫漫步,就靠滑板。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7)

飞行镜头怎么办?

一开始,剧组自制了一台土升降机,可既危险又不实用。

后来,听说港台剧组有“吊威亚”,杨洁导演便带着摄像头去“偷师学艺”。

就这样,边拍边摸索。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8)

可,技术不够先进,钢丝粗了会穿帮,选得太细,会有危险。

因为不够专业,摔下来就成了家常便饭。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9)

每次拍摄结束,几位演员互相调侃:“看,这次我们又没有摔死。”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10)

因为经费不足,为了节约人工,一人可以分饰多个角色。

闫怀礼除了扮演沙僧,还出演了太上老君、牛魔王、千里眼等多个角色。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11)

“老戏骨”李建成出演了太监、和尚、九灵元圣、妖魔鬼怪等20多个性格迥异的角色。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12)

重要的当然不是一人分饰多角。

而是,演什么像什么。

最穷的时候,拍到一半没钱了,有人建议就此结尾算了。

但杨洁还是坚持到底,忍痛将原本30集的剧情,缩减到25集,才完成了这版《西游记》。

可就这短短的25集,一拍就是6年。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13)

因为拍摄时间太长,有人举报剧组借机游山玩水。

央视组成调查组实地探访,才发现实在是太苦了。

临走留下话:“来了才知道你们这么辛苦!条件太差了!”

央视的一位制片人特地为剧组拉来了三百万的投资,并义务出演了蜈蚣精(七个蜘蛛精的义兄)。

到了其他三部的拍摄,虽然投资有所增加,但费用都用在了刀刃上,至于其它则能省则省。

《红楼梦》剧组的伙食费是7毛一餐。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14)

剧中不少美味佳肴,看着栩栩如生,但其实都是用肥皂刻的。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15)

演员吃不饱,又不能吃桌上的饭,只能偷个蜜枣垫垫肚子。

《三国演义》剧组平均片酬180,主演们拿到的工资也只有200元左右。

四人一间的简陋住房,唐国强甚至住过两块五一天的床位。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16)

伙食差更是出了名的,不少演员,只能提前预支薪水。

因为伙食不好,甚至发生过啼笑皆非的一幕。

一次,饰演刘关张三人的演员实在嘴馋,就跑到老乡的玉米地里偷玉米。

结果被逮了个正着。

二弟三弟撂下大哥,撒腿就跑,身无分文的“刘备”被扣下,最后还是“曹操”带着钱赎回了人。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17)

虽说如今当故事听起来时会心一笑,却可见当时诸多心酸。

可是,如今某些高薪酬的艺人带来的是什么呢?

一成不变的表演方式、没有字幕听不清的台词功底、大量抠图替身。

讽刺,悲哀。

那时候的国产剧到底多有“耐心”?

虽然穷,但那时的国产剧真真将“耐心”发挥到了极致。

导演王扶林为了拍《红楼梦》,光准备就准备了一年。

他读原著、论文和所有解读,并写了一本总结《导演阐述》,包括对每个人物的分析,前情回顾,性格特点等。

读完研究完,他也成了一名“红学专家”。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18)

等到选角,先从几万人里挑了153名演员,再请来一大批顾问,进行指导。

顾问团全是文化界的大师。

朱家溍、沈从文、启功、吴世昌、周扬、周汝昌、杨乃济、曹禺……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19)

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而且没要一分酬劳。

彼时,《红楼梦》采用“忠于原著,妙于剪裁”的改编原则,要求红学专家们严格把关。

精益求精到什么地步呢?

编剧周岭写“优先放了外任”,被批,该是“仅先放了缺”才符合习惯。

“瓦败冰消”不妥,要改为“瓦解冰消”。

一字一句,字字斟酌。

快80岁的“红学泰斗”周汝昌,每一集的剧本都要看。

夏天开会,日头太毒,可老先生还是坐公交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参加研讨会。

等到了地方,连咳带喘,坐到椅子上,张口就开始说《红楼梦》。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20)

《红楼梦》编剧会

到了演员培训,花费了4个月。

从身段形体,到琴棋书画,不仅要求形似,而且要神似。

形神兼备,才能与人物合二为一。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21)

再说配乐,13首,耗时4年,全是王立平一人完成的。

从构思到下笔,再反复打磨,费尽心血。

其中,仅《葬花吟》就写了一年零九个月。

写得有多苦?

王立平说:“气断神伤,走向绝路。”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22)

他说:“倾尽所有,就是筑起一道高墙,让后人知道,超越并不容易。”

《西游记》里,是许镜清耗时4年多,写了所有的歌。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23)

《敢问路在何方》,大气磅礴。

《女儿情》,婉转柔美。

可《西游记》火了,却没人知道许镜清是谁。

歌曲得奖,没有人通知他。

大家都用他的歌,但很少有人付他版权费。

他想办一场“西游音乐会”,但是没有钱。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24)

后来,在2万名网友众筹的帮助之下,许镜清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25)

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等了三十年。

然而,在如今虚假的繁荣市场之下,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再花“笨”功夫了。

那时的国产剧到底有多“用心”?

有“耐心”,也“用心”。

剧组用心。

那些真实的场景,是制作团队一点点实地考察而来的。

《西游记》拍摄采景时,杨洁带着一整个剧组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去了全国六十多个景点。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26)

花果山的场景,就汇集了北戴河、黄果树瀑布、庐山、张家界等景色。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27)

不过这一路又是风餐露宿,又是危险重重。

杨洁在拍摄过程中差点儿就跌入悬崖,就连那匹马都吃尽了苦头。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28)

《红楼梦》跑遍全国各地,就是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场地,为此不惜重金建造了荣国府和大观园。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29)

《三国演义》剧组,辗转河北、内蒙、四川、宁夏等十多个省、市进行取景。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30)

这种用心体现在造型上,细致到一对眉毛、一双手、一只白瓷珠簪。

为了还原原著对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的蹙烟眉”的描写,杨树云从海量史料中查找出了「吞烟眉」的释意,最终决定把黛玉的眉型设计成眉尾低垂的八字眉。

这才有了黛玉的经典妆容,勾勒出了一丝柔弱的病态美。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31)

而宝钗又不同,书里形容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为了更加贴合宝钗大家闺秀的人设和圆滑的性格,杨树云便为她设计了更圆润的秋波眉。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32)

王熙凤的则是“粉面含春威不露”的吊梢眉。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33)

这只是对眉形的要求,还有妆容、发式与服装,处处用心。

女演员的发型,是早上起来花几个小时梳得真头发。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34)

最初十二钗的定妆照

服饰则考证了大量的文献,查找服饰的规范,设计师史延芹设计了两千七百多套戏服,光王熙凤一人就74套。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35)

再看看如今的妆容和发型呢?

千篇一律,不考据、不思考、不讲究。

《西游记》也不遑多让。

无论哪个仙子,还是妖精,妆容、发饰、衣服,尤其是头饰,都是精心设计的,没有雷同。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36)

看了,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翦水秋瞳”“眼波流转”。

什么叫做“粉汗淋淋”“兰心息息”。

剧组用心,演员亦用心。

欧阳奋强为了演好宝玉,一个月内废寝忘食读了4遍《红楼梦》。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37)

剧中有一个“黛玉抚琴”的片段,弹的是那名曲《高山流水》。

陈晓旭不懂古琴,但坚决不肯用替身。

她为了这两分钟的演绎,花了两天时间练习,靠死记硬背,愣是弹得在指法上看不出任何破绽。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38)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六小龄童高度近视600度,200度散光。

为了练就火眼金睛,他早上看日出,白天盯着别人打乒乓球,晚上盯香火,这才有了剧中灵动的眼神。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39)

陆树铭为了演好关羽,在宿舍贴满了关羽的台词,时刻默背台词,揣摩关羽的感觉、和心理状态。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40)

更甚至拿命去演。

红孩儿火烧孙悟空,烧在六小龄童身上的那把火是真的。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41)

“赤壁之战”的那一把大火,是真的。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42)

拍《水浒传》“武松打虎”、“李逵杀虎”时,用的是借来的真老虎。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43)

这些看不见的用心,或许并不能为人所知。

但经典之作之所以经典,答案其实全在这些看不见的“用心”里。

经典再难现?

2010年,新版《红楼梦》开拍,周岭被请去当顾问。

他带着热情和弥补当初遗憾的心情,去了。

但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

他给剧组讲课,但没有一位主创人员露过一面。

他给剧组提意见,讲《红楼梦》的意蕴。然而,剧组更关心的,却是“怎么拍才能更有卖点”。

他又被请去为新版《红楼梦》造势,做直播,在现场知无不言地指出其中的错误。

然而,到最后,他直接被“禁言”了:

“我坐在唯一的一个专家席上,再无机会纠错建言,只能无奈地看着满台‘不还原《红楼梦》’式的喝彩。”

无奈,又悲哀。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44)

图源:周岭博客

我时常在想,为何我们会一遍遍地重复看这些老剧,而乐此不疲?

一开始以为是童年滤镜。

后来才发现,是因为这些经典好到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45)

如今,纵使国产剧扎堆,大流量、大制作。

可很多不是被群嘲,就是扑得毫无水花。

少了什么?

我想起,《西游记》导演杨洁被问,为什么这部剧能被观众喜爱时所说:

“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我们用性命在拼搏,用心血在创造。”

30年前的国产神剧(三十年前的国产剧)(46)

怀抱理想主义。

不计名利得失。

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保持对艺术最纯粹的初心和敬畏之心。

这足以使一部经典流传后世。

小狐无意将经典和如今的影视剧做比较。

只是希望,当我们有钱、有名、有利时,也能保留一份做艺术的初心。

尊重剧本,尊重作品,尊重观众。

因为这一份责任感,是无论任何时代都不应该丢失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