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财经投资怎么样(财经女侠是怎样炼成的)

2016年9月26日,叶檀开始发表《我眼中最无前途的十个中国城市》。

随后,支持声与批驳声就不绝于耳。面对混合了当地经济学者、媒体小编等的批驳阵营,叶檀回应表示,“我不怕排比句,事实分析与事后复盘会让人理性,太多的排比句让人糊涂。”一如既往地简单,干脆。

涉足财经评论近20年来,叶檀对中国股市、楼市、政策乃至于女性理财等等,都进行过针锋相对的评论。屡获《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青年领袖、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顾与展望论坛20年最具影响力财经传媒人奖等荣誉和支持者好评的同时,也遭遇了颇多非议。面对荣与辱,叶檀都不过多纠缠。

严谨、独立、理性,是叶檀展开评论的武器,也是她自我保护的武器。一个敢言、仗义、睿智的“财经女侠”形象亦由此诞生。

叶檀财经投资怎么样(财经女侠是怎样炼成的)(1)

严谨:用数据和逻辑说话

“每个数据到底应该怎么用,我心里是有数的。”

数据是叶檀经常提的一个关键词,在她的文章里,也经常能看到数据与逻辑的推理。当然,数据并不是直接拿来就用。比如GDP数据,叶檀表示,“基本不会用它现在一个单独的数据,我会跟以前的来对比,因为当它长期如果用一个口径之后,除非它口径变掉,否则你就可以通过前后的对比,能够得出一些结论。”

叶檀是历史学博士毕业,这也成为极少数人批驳她不懂经济学的口实。不过,在叶檀看来,历史发展背后同样有经济逻辑的因素。“如果对经济不了解的话,我很难知道这个社会生活是怎么变迁的、怎么变化的。”

严谨的逻辑思维主要源于身边朋友的影响和大量的知识积累。叶檀告诉记者,尤其是来自身边学理科朋友的影响非常大,以及从业后媒体界前辈对自己的要求和教导。同时,充分的阅读和知识积累也是重要的基础。刚进入《每日经济新闻》从事财经评论写作时,叶檀把当时能收集到的财经评论几乎都看了,同时还广泛阅读了大量财经著作。这些经历,让叶檀对数据和逻辑有了一种本能般的敏感和偏爱。

比如在今年一篇题为《内地与香港的进出口是热钱进出的风向标》的文章中,叶檀用的数据之丰富、逻辑之严密,很难让人看出是出自财经评论作家之手,与她早年历史学博士的身份更是毫不搭边。对此,叶檀的逻辑是,她认为香港和内地之间的进出口数据,可能是内地资金外流的一个指标,而非贸易指标。因为香港那边即便统计口径不一样,转口贸易去除了,香港那边那个数据是下跌的,而内地出口数据则上升百分之九十几,完全不可能。因此,她把香港和政府统计局的数据全都找了出来,港币和人民币汇率差价进行对应后,再把国内外管局和香港和内地海关的数据找出来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都是官方公布的数据,有来源的,这就不怕被找麻烦了。”叶檀说。

2015年,叶檀开始做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也同样秉持了自己严谨做事的风格,从标题到配图到内容,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目前,“叶檀财经”已成为拥有50万活跃用户的微信大号。

独立:坚守底线,还原事实

“在宏大的叙事与细节的结合方面,叶檀以她的勤奋、敏感和独立思考,作出了富有影响力的探索。也许读者并不一定都赞成她的结论,但是,这些长期跟踪形成的思考成果,有着特有的参考价值。”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对叶檀作品的评价。

独立,是这个时代普罗大众对于媒体人、各行专家、学者等的最大期待,因为唯有独立,才有揭示真相的可能。然而,物欲主义盛行的当下,很多人都在利益的影响下放弃了独立的思考和发声。但是,叶檀却非常珍视自己的独立精神。“市场中很多人试图影响你的独立性,我要做的就是守住底线,尽量还原事实。”叶檀认为,只有坚持独立,才敢于发声,说出事实真相。

“中国制造不应该成造假的代名词。当人们相信,在中国造假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价格由市场决定、寻租空间正在变小、民众有信仰可以依托、学生的教科书没有谎言,造假泛滥才能逐步终结。”2012年,当三聚氰胺和“毒胶囊”事件沸沸扬扬,举国声讨几家涉事企业时,叶檀毫不忌讳地指出系列造假、危害公众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并直言“纵容造假等于扼杀中国经济的未来”。也许,很多人都能看到事实的本质,但基于各种利益权衡,很多人都选择了避重就轻。叶檀则是那个敢于直言的人,因为她独立于各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较量。

当然,叶檀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有时候她还会出席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活动。但她表示,如果对方给她讲话稿,引导她的讲话,“这种情况我一般是不给情面的。他不可能来左右我的思想。”然而,只要她觉得是对的、该说的话,她并不忌讳被利益相关方利用的嫌疑。她觉得,真正的独立并不需要沽名钓誉,内心认同即可。

叶檀财经投资怎么样(财经女侠是怎样炼成的)(2)

即使在生活中,叶檀认为独立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品格。在一篇分析女性理财的文章里,她指出“自己赚钱养家,自己养活孩子,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与精神世界,这就是独立的。”并且直言自己倡导独立人格,不管男人女人,都要独立。

理性:聪明人一起说人话

当P2P刚推出时,叶檀曾经撰文进行过反驳。在她看来,国内市场严重缺乏信用机制,如果再加上没有恰当的监管措施同步出台,P2P必然成为不良分子骗钱圈钱的工具。很快,叶檀的观念就得到了验证,E租宝等一大批P2P平台先后跑路,给投资者造成了巨额损失。甚至还有平台负责人在跑路前,狂妄地发公告威胁投资人。

然而,当层出不穷的跑路事件引发全民怒火,甚至有人呼吁取缔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时,曾经准确预测P2P会出事的叶檀又站出来为互联网金融说话了。她认为,一味疯狂打压互联网金融,搞一刀切,并非高明的解决办法,贴近实际的监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这种看起来出尔反尔的观点里,其实透露出的是叶檀作为财经评论人特有的理性。互联网金融并不直接导向诈骗,只是存在监管漏洞,漏洞未弥补之前就上马项目,必然被骗子利用,因此叶檀在P2P推出之时进行了反驳。互联网金融盛行及至出事之后,市场上良莠不齐,一刀切必然伤及无辜,也不符合市场和法治的原则,这是叶檀反过来为互联网金融说话的出发点。

在叶檀最常涉足的股市和楼市,也经常有一些被部分读者误认为不一致的观点。比如对于疯涨的楼价,叶檀一方面认为楼价疯涨对于实体经济有害,不利于年轻人安居乐业。一方面又频频发文分析楼市行情,认为刚需族应及早入手,似有为房地产站台之嫌。其实,叶檀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理性。从宏观层面来看,楼价疯涨确实不利于实体行业发展。然而,从微观层面来看,大量的货币以及一二线城市的人口规模等因素,使得楼价下降的空间非常小,因此对于刚需消费者而言,早买房就意味着少花钱。

对此,叶檀如此诠释自己,“我会让我的文字尽可能地冷,尽可能地理性,我从来不在文字上煽情,我用数据说话。”但是,她也坦诚,在写的时候,有的东西会自然而然地带有感情。

也许,叶檀在一档音频节目里经常说的一句“少说废话,不说假话,聪明人一起说人话。”才是她最好的注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