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

每次离别,妈妈总要伤感!

我每次都只能说:“有聚就有散,要学会习惯。”

可是,妈妈习惯不了,七十岁了,她还没有习惯;她只习惯了聚时的欢喜,她习惯不了散时的悲伤。像她这个年纪的人,经历过了很多的离别,乃至生死离别,但她还是“习惯”不了,没有办法。

对她讲太多的道理,没有用。

每次我只有尽量最后一个离开。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了离别,不管是暂时的离别,还是最后的诀别,很多时候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尤其是像很重很重的生死离别,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我来说,送走过了爸爸、送走过爷爷和奶奶,都是生死离别。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1)

台湾现代作家黄于洋的书籍《路过》中有这么一句话:

“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由人。”

关于离别,其实这句话已经说完了。

聚散终有时,烟雨不由人。

再不舍,要走的人,还是会走。

送别,不一定都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当时我在火葬场把爸爸送进焚烧炉的时候,边上有人告诉我说,一定要喊:“再来啊!再来啊!”

还会再来吗?

再来,还是今生吗?

再来,还认得吗?

有些送别会悲伤到没有眼泪,是蒙了。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2)

不管会不会再来,人们总是喜欢来。

人之常情,来才好,去不好。

所以是如来,不是如去。

只有《心经》才会说:“去吧去吧!(揭缔,揭缔!)”

那是因为去的有其所——“彼岸是归宿,为修我佛,赶快用行动去成就无上正觉吧。”

对凡人来说,不知道去哪里的话,是悲凉。

所以,来都好。

来,就是聚;去,就意味着散……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3)

平常的离别,我们一定相信——很快就会再见。

所以,不必太伤感。

也不用送的太远,因为还会再来。

甚至有人认为:不送,就是希望再来。

我妈妈这个人特别重感情,好像每次离别都是生死离别,不管我们用什么方式道别,她回家后一定会一个人偷偷地流泪……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4)

她和我爸爸,用尽全力送我们走出山门,每次我们短暂的回家团聚后,又要离开,我想每次对她都是一种煎熬和考验。当我们都离开家后,她一个人到底如何收拾自己的情绪,我一直以来不得而知!

她知道,我们只有离开了,才有希望。

她也知道,留不住我们的脚步,只是不舍。

她更知道,我们不管走多远,都会知道回家。

她什么都知道,只是无法淡然面对每一次的离别。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5)

这段时间,我们家都是十一口人吃饭。

三八妇女节那天,老三和老四一家,午饭后就都回城了,晚饭时间就剩下外婆、妈妈和我三口人。

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因为还有我和外婆陪着妈妈,平时大家都走了,就剩下妈妈一个人。

我不知道她吃饭的时候,会不会哭!

有时候她也会说:“也习惯了。”

其实我知道,她只是没有办法,就习惯了。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6)

客观地讲,这不仅仅是城乡相离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两代人生活方式的问题,是时代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出现的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面对“空巢老人”谁都为难。

像我妈妈这样,基本每个周末老三和老四他们都会回家陪陪她,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但是,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要放弃周末的一切应酬。

像我跟老二,自己的小家,都是在千里之外,就难啦!

妈妈对老三和老四,还有一份期盼;估计,对我跟老二,就连期盼也没有了,反正也期盼不上。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7)

“儿行千里,母担忧!”

对千里之外的我们,妈妈只有牵挂在心里。

所以,每次我们一回来,她会搬出所有好吃的,希望我们多吃点;离开,她要难受很久,且很多时候只能一个人扛着!

空巢老人,没人发现他们的眼泪。

妈妈只有对我们深深的眷恋,她没有面对频频离别的境界。

她来不及想什么前生和来世,她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妈妈。

妈妈不是龙应台,她写不出《目送》,她把自己的“目送”烙进了我们的生命——有生之年,那一双饱含着泪水的慈祥的眼睛,永远都在温和地看着我们走向远方……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8)

那天,我在顶上书房整理房间,房顶上的雨滴声,一声一声清楚地打在瓦片上,心里好像也被什么东西一阵一阵敲打着……

晚饭后,妈妈和外婆也上来了。

听到她们的脚步声,我感到温暖!

七十岁的老人和九十几岁的老人,结伴而行,上五楼来陪着我烤火,马上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三个人,就是三代人,我们围着火炉,拉着家常,一直坐到夜里九点多,才下楼……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9)

下楼的时候,她们俩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我边走边想:外婆正在往百岁人生走去,妈妈正在往外婆的年纪走去,而我,看起来还早,其实也迟早会走到她们这个岁数,这当中要面对着一次次的离别,也包括生死离别。

不舍,已经不能说明什么,只有好好地活着,珍惜上天的一切安排,才能叫不虚此行。

不管是哪种离别,都是聚后的散;只有努力祈愿,散为了下次的聚。

再聚时,希望彼此都安好!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10)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11)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12)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13)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14)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15)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16)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17)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18)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19)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20)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21)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22)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23)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24)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25)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26)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文案(聚散终有时)(2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