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在1939年不进攻了(中日为何没有大规模进攻)

作者:川川滇滇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2020年春节,猪肉虽然比往年贵了点,但好歹吃得起;世界虽然不太平,至少导弹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可是在80年前的1940年春节,饱受日军蹂躏的中华大地,不是担心日军的扫荡,就是为日机的轰炸操心,保命放在第一位,吃饱穿暖都是其次的追求。那时的民众,怎敢奢望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日本为什么在1939年不进攻了(中日为何没有大规模进攻)(1)

旧时的春节庙会,百姓敬香祈福

从1940年开始,至日本宣布投降,山河残破、迁都、日伪当道,但日军再也没能发起一场对中日战争起决定性作用的大规模作战,这是为何呢?

实际上,日军方面由于诸多原因,已经失去了持续进攻的能力。

一是“中国太大了!”

面对偌大的中国疆土,日军占得越多,消耗的兵力、精力和资源就越大。在攻占广西南宁后,日军兵力已经捉襟见肘,每一个重要城市都要派重兵把守,还要腾出兵力管控重要交通线路,保障前方用兵的后勤补给。到1940年3月,从地图上看,日军几乎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这样的疆土,已经不知道是日本本土的多少倍了,蛇吞象终究是吞不下。

日本为什么在1939年不进攻了(中日为何没有大规模进攻)(2)

抗战时期的战争形势图,从右图可以看出日本当时的占领区域

当时,侵华日军陆军(不含关东军)兵力总计约85万,日本陆军省于1940年的计划,要求将兵力降至50万,也就是要裁剪约35万。

原因主要是没钱,因为日军本部的人算了笔账,少一个人可以节省2000日元,减35万人,一下就能节约不少军费。但前线的日军肯定不干了:现有兵力都维持困难,不增兵就算了,居然还要裁员?最后通过讨价还价,侵华日军还是裁了近10万人。

日军参谋本部甚至一度想让陆军从已经占领的武汉撤离,搞得日军陆军次官阿南大叫:“要从皇军流过血的地方退下来吗?”

二是日本越来越穷了。

打仗跟打架一样,消耗精力又快又大,在连续几年的对华战争中,虽然日军掠夺了我国无数奇珍异宝和数不清的资源,但对于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言,那些掠夺可谓杯水车薪,日本人既没钱也没粮了。

比没钱更难熬、更现实的问题,是饥饿。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日本本土的青壮年多数被征入伍,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为前方军队种植足够的粮食。日本虽然产大米,但产量远远不够,战前大米就不够吃,还需要进口;中国虽地大物博,但日军所到之处,民众不是被烧杀就是逃亡,日军占了地盘也没有人给他们种地;加之日军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管控薄弱,难以征收足够的粮食。不仅如此,华北日伪不仅不“上供”,还反过来伸手问日本“上头”要粮食,理由是闹饥荒,老百姓吃不饱饭就无法有效维持治安,于是日本人在短时间内,花了约5亿日元的外汇,采购了1900万袋面粉,以缓解华北危机。

日本为什么在1939年不进攻了(中日为何没有大规模进攻)(3)

日本国内的防空演习

更恼火的是,资源掠夺与粮食的矛盾,这边要征用劳动力开采别国煤炭等资源,但劳动力不吃饭就开采不到资源,导致从东北亚半岛运往日本的大米从1940年起还减少了1000万石,因为还需要留点粮食给苦力吃。日本陆相畑俊六在当时就讲:“外强中干是我国(日本)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

日本为什么在1939年不进攻了(中日为何没有大规模进攻)(4)

日本陆相畑俊六形容当时的日本已是“外强中干”

三是日本的胃口一点没变小。

即使困难重重,日本人的牙口依旧好,他们总想着靠征战掠夺缓解国内之困。在中日战争依旧焦灼之时,他们居然又觊觎起了东南亚诸国的资源。东南亚诸国当时主要是英法殖民地,彼时希特勒席卷欧洲,法国已然沦陷,英国本土天天遭受轰炸,日本当然想趁机夺取英法殖民地,以取得那里丰富的大米、石油、橡胶等战争物资。要打仗,当然需要士兵和武器装备,于是只能考虑再从中国战场上抽调兵力了。

日本为什么在1939年不进攻了(中日为何没有大规模进攻)(5)

日军迫不及待进攻东南亚,意图夺取英法殖民地资源

中国方面,当时也精疲力竭,没有发动大规模反攻的实力。

一是看清了战争走势。

早在1938年,就有了《论持久战》的著名论述,后期战争的走势也印证着论著的正确,中国已经有了持久战的理论基础、心理基础。在中日交战前沿,日军已经开始实施“打出去又再退回来”的战术,战场态势清晰可见。加之日本国内的各种困难,中国方面也不是聋子,所以早已判断出战争走势:即使不再主动进攻,日本也将自行垮台。

日本为什么在1939年不进攻了(中日为何没有大规模进攻)(6)

《论持久战》封面

二是抗战意志坚决,但还击实力仍不足。

日军自己都很清楚,他们没有像发动战争时所预计的那样可以摧毁中国军民的抵抗意志。冈村宁次在离开中国回国任职时就曾说:“唯一遗憾是未能摧毁敌人的抗战企图,却将众多官兵留在战场上,这是一种‘战争未息,残躯独归’的心情……”中国抗日军民自抗战以来死伤无数,虽然丢了古都北京,首都南京惨遭屠戮,但从来不曾屈服,中国军队依然在一线与日军对垒,抗日游击战士深入敌后破袭日军交通及要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让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与敌抗争到底!

日本为什么在1939年不进攻了(中日为何没有大规模进攻)(7)

活跃在敌后的游击队员

意志是支撑中国军民苦苦坚持的动力,但战争不仅需要精神支柱,更需要高素质兵员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丢了大半河山的中国,兵力损耗巨大,物资极度匮乏,在日军面前往往需要数倍于敌才能勉强抗击,能打好防御战就已经很不容易,实在是没有实力组织战役级的反攻作战。

所以,1940年后的抗日战争,中日就像两个打架打到精疲力竭的人。日本偶尔咬紧牙关,挥动两下疲软的拳头,中国已经没有扑上去再打的力量,但双手护头,保护头部不受重创,同时以巧力还击,等待着眼前这个垂死的敌人倒下。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