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如何当上的皇帝(疯子皇帝高洋是如何炼成的)

​东魏权臣高欢去世之后,长子高澄继位,不久之后侯景叛乱。侯景叛乱失败之后,跑到南梁为祸一方去了,按说东魏应该能安定一段时间。

可事与愿违,就在侯景南逃之后不久,高澄被一个奴仆暗杀,享年二十九岁。

澄自投伤足,入于床下,贼去床,弑之。——《资治通鉴》·梁纪十八

高澄去世的时候,他的长子高孝瑜也只有十二岁,还是一个孩子,无法继承高澄的政治遗产。在这种背景下,高洋出面,继承了高澄的一切权力。

高洋如何当上的皇帝(疯子皇帝高洋是如何炼成的)(1)

高洋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得与众不同,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快刀斩乱麻”,就与高洋有关。据说在高洋年幼时,高欢让他们兄弟几人整理乱麻,看谁动作快。高洋拿着刀,三下五除二就把乱麻整理好,并说了一句有名的话:“乱者斩之!”

在高洋十二岁时,高欢想考验儿子们的应变能力,于是就让一队骑兵突袭自己的儿子们。其它几个兄弟(包括高澄)被这种变故吓得惊慌失措,唯有高洋勇敢地冲了过去,奋力与“敌人”作战。

只要了解到高洋这两件事,读者们应该可以很轻易地得出结论:英雄出少年。而在他的父亲高欢看来,高洋比其他几个儿子都要优秀。

可高洋的优秀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所有人都认为这不是优秀,而是脑袋缺根弦,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但高澄不这么看,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弟非常优秀,所以高澄一直在积极打击和压制高洋。由于高澄是高欢的继承者,高洋惹不起他,只能用装傻充愣的方式来回避。这样一来,大家更加肯定:高洋当初的举动就是傻大胆的表现。

勃海文襄王高澄以其弟太原公洋次长,意常忌之。洋深自晦匿,言不出口,常自贬退,与澄言,无不顺从。——《资治通鉴》·梁纪十八

但在高澄遇刺身亡之后,高洋的表现再次令人刮目相看。

当高澄遇刺身亡的消息传来之后,无论是高氏内部还是整个东魏,顿时都乱成一团。在这种背景下,二十一岁的高洋挺身而出,不停地发号施令,很快就把局势稳定了下来。

太原公洋在城东双堂,闻之,神色不变,指挥部分,入讨群贼,斩而脔之,徐出,言曰:“奴反,大将军被伤,无大苦也。”内外莫不惊异。——《资治通鉴》·梁纪十八

一个平常自带三分傻气,而且懦弱可欺的人,突然表现出极为精明的一面,还是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众人自然会觉得高洋深不可测。

高平陵事变之后的司马懿拥有这种枭雄气质,但那时的司马懿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二十一岁的高洋就拥有了司马懿的那股枭雄气质,谁不害怕?

基于这种心理,大家都对高洋表示了服从。当然,这种服从是表面的。可高洋就是抓住了这种表面服从的机会,在一年之后(公元550年五月)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戊午,齐王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天保。——《资治通鉴》·梁纪十八

高洋如何当上的皇帝(疯子皇帝高洋是如何炼成的)(2)

最初,史书对于高洋的评价极高:他行事稳重,知人善任,待人坦诚,执法公平。对外作战时,他常常身先士卒,带领北齐打了许多胜仗。(这一段史料过于冗长和杂乱,我选取部分。)

齐主初立,励精为治。始立九等之户,富者税其钱,贫者役其力。丙申,齐主伐库莫奚,大破之,俘获四千人,杂畜十馀万。——《资治通鉴》·梁纪十九、二十

可以确切地说:如果高洋的一生就此盖棺定论,那么高洋的个人素质,绝对可以与任何一位帝王相提并论,因为这样的高洋实在是太完美了。

可问题是:高洋很快又变成了另外一幅德性:怎么看都像昏君,而且残暴变态,倒数第一或许不是他,但倒数前十绝对少不了他。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高氏遗传一种极其可怕的神经疾病,所以高洋虽然英明神武,却也被这种疾病折磨得丧失了理智。

但在我看来:高洋绝不是什么丧失理智的病人,因为病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疯病该在何时发作。

高澄去世之前,我们从来没听说过高洋犯病,顶多就说他有点傻。高澄去世之后,高洋立刻变成了一个精明、公正、果决、刚强又算无遗策的英明帝王,哪有半点不正常的迹象?可几年之后,高洋突然变成了一个昏庸、残暴且变态的皇帝。

这种不规律的阶段性变化只能证明一点:高洋是一个非常善于隐忍和伪装的人,就像一只狡猾的狼,尾巴竖起来的时候很像二哈,尾巴放下去的时候,就会立刻虐杀所有对手!

如果高洋仅仅是善于隐忍而没有那股狠劲,那他在后世的形象应该和司马孚、慕容恪差不多。可正由于高洋的狠辣,使得他无法成为司马孚、慕容恪,这正是高洋的悲剧所在,也是整个高氏的悲剧所在。

此时的高洋具备称帝的条件吗?并不具备。但由于他天性中的那股刚强和狠辣,使得他排除万难,硬是在众人的反对声中登基称帝。

这是一场豪赌,高洋赢了,也输了。高洋为什么会在登基称帝几年之后变得疯狂?因为当初强行称帝的恶果凸显,高洋已经无力对抗,不得不以这种邪招和怪招应对,希望可以再度逆天,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高洋如何当上的皇帝(疯子皇帝高洋是如何炼成的)(3)

高洋的上位充满了偶然性,如果高澄晚死几年,等高澄的儿子们就长大,等高澄的其他弟弟们长大。到了那个时候,高家势必会为了高澄的权力展开血战,因为高澄的儿子和弟弟们都不是什么善茬。

高澄的四子名为高孝瓘,字长恭,就是大名鼎鼎的兰陵王高长恭,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名将。他曾率领五百人冲进北周的包围圈,打得北周军队远遁三十里,这就是鼎鼎有名的邙山大捷。

兰陵王长恭以五百骑突入周军,遂至金墉城下。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周师在城下者亦解围遁去,委弃营幕,自邙山至穀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唯齐公宪、达奚武及庸忠公王雄在后,勒兵拒战。——《资治通鉴》·陈纪三

但谈及高长恭那辉煌的战绩时,他的五弟高延宗却说:“四哥太保守了,如果换成我,一定会打得更好。”很多人都认为高延宗在吹牛,可后来的历史证明,高延宗绝对不是在吹牛。在周武帝宇文邕攻打北齐的战争中,高延宗差点率军把宇文邕活捉。

周主左右略尽,自拔无路。承御上士张寿牵马首,贺拔伏恩以鞭拂其后,崎岖得出。——《资治通鉴》·陈纪六

四子和五子了得,长子和三子也不差,只是他们没什么机会表现自己。十多年后,齐武成帝高湛猜忌高澄的长子高孝瑜和三子高孝琬,最终杀死了他们。这多少也可以证明,高澄的长子和三子也不是池中之物。

至于高澄的弟弟高演和高湛,基本没捞到高澄多少好处,但等他们长大之后,一直为高洋所忌惮,可高洋就是不敢杀他俩。要说这兄弟二人没点绝活,根本无法令人信服。

儿子和兄弟都这么能干,如果高澄晚死几年,他们能眼看着高洋继承高澄的权力吗?显然不可能。

就算高洋暂时取得了领先,依照他骨子里的刚强和狠辣,必然是一个善于集权的皇帝。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澄的儿子和弟弟们,天生就和高洋敌对。

再者,强势皇帝同样会威胁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的既得利益。一旦高澄的儿子、弟弟们,与豪门士族、军政大佬形成联盟,高洋除了用歪招和邪招应对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

高洋后来的疯狂举动当然不全是胡编乱造的,但仔细思考之后,大家应该可以得出结论:疯狂的背后,隐藏着高洋那颗理智的心。

高洋当了九年皇帝,前面的四五年,高洋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后面的四五年,高洋是以“疯君”的形象出现的。

详细算来,高洋疯狂的时候,恰好是高澄的儿子和弟弟们长大成人的时候,面对这些人的咄咄进逼,高洋开始进退失据了。

高洋疯狂之后,杀死了弟弟高浚和高涣,杀死了叔叔高岳和高隆之。但自己最强的两个同母弟(高演和高湛),高洋却没能力杀。

高洋临终前对高演说:“你想当皇帝就当吧,只求你放过我儿子!”但不幸的是:高洋去世之后,高洋的长子高殷就被高演所杀。

又谓常山王演曰:“夺则任汝,慎勿杀也!”——《资治通鉴》·陈纪一

厘清这些关节之后,我更能理解高洋最后四五年的疯狂了。以高洋的聪明,必然早已清晰地预见到这一结局,但他却无力改变。于是,只能玩这些邪招和歪招了。

高洋如何当上的皇帝(疯子皇帝高洋是如何炼成的)(4)

即便是高洋最为疯狂的四五年里,他也只是一个暴君,却绝不是一个昏君。

在高洋最为疯狂的四五年里,他把所有政事都委托给骠骑大将军杨愔。杨愔总揽政务,尽心尽力地治理国家,所以当时的人都说,上面的君主虽然昏庸,但下面的政治却很清明。

又能委政杨愔,愔总摄机衡,百度修敕,故时人皆言主昏于上,政清于下。——《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

大家看出问题了吗?如果上面的君主昏庸,下面的政治又怎么可能清明呢?至少在历史上,除了高洋这一例之外,再无例证。

而且高洋的两个同母弟(高演和高湛)权势滔天,母亲娄太后同样不是善茬。

高洋去世之后,他的皇后李祖娥被高湛强暴,并强迫她怀孕生子,李祖娥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于是亲手杀死了那个孽种。高湛怒不可遏,当着李祖娥的面打死了她的亲生儿子,也就是高洋的次子高绍德,并把李祖娥也打得遍体鳞伤,然后送她进尼姑庵出家。

齐主逼通昭信李后,曰:“若不从我,我杀尔儿!”后惧,从之。既而有娠。太原王绍德至阁,不得见,愠曰:“儿岂不知邪!姊腹大,故不见儿。”后大惭,由是生女不举。帝横刀诟曰:“杀我女,我何得不杀尔儿!”对后以刀环筑杀绍德。后大哭,帝愈怒,裸后,乱挝之。后号天不已,帝命盛以绢囊,流血淋漉,投诸渠水。良久乃苏,犊车载送妙胜寺为尼。——《资治通鉴》·陈纪二

大家看看高湛这种行为,说他是禽兽都抬举他了。这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高洋和两个同母弟之间的矛盾必然非常激烈。否则我们很难想象:高湛为什么会用如此骇人听闻的手段,来对付自己的嫂子和侄子。要知道当时的高湛已经登基称帝,李祖娥孤儿寡母对他没什么威胁。

通过上面一个例子,我认为:如果高洋真是一个昏庸的暴君,他们没理由不纠集大臣造反。因为他们与高洋矛盾极大,绝对会把握一切机会推翻高洋的统治。

高洋如何当上的皇帝(疯子皇帝高洋是如何炼成的)(5)

高洋强行称帝,让我想起了魏孝文帝元宏的革俗汉化。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但玩法却很相似。

元宏不但大肆汉化,更是把都城搬到了洛阳,他想干什么?答曰:豪赌一场。北方帝国如果把军政中心移至中原,就意味着他打算定鼎中原,统一天下。

军政中心南移,势必会造成北部边境形势恶化,这一点元宏非常清楚,但他希望能够在北部边境形势恶化之前统一天下,或者造成天下将定的既成事实。这样一来,即使北部边境出事,他也可以从容转型,以全国之力应对边境祸患。

不过可惜,元宏和元恪两代君主努力奋进,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六镇兵变就是元宏革俗汉化的恶果,直接把北魏打出了历史舞台。

高洋不顾众人反对强行称帝,并在前面的四五年兢兢业业,他是想干什么?答曰:豪赌一场。兢兢业业的皇帝换一个说法,就是喜欢集权。

只要高洋的集权工作能获得显著进展,他就有足够实力应对将来的一切变故。听说弟弟实力强?杀!听说母亲威胁大?废!要是高洋真有这份实力,又何必摆出一副“我是变态我怕谁”的嘴脸呢?

但事与愿违,高洋的集权工作功亏一篑。高澄的儿子们长大了,自己的同母弟也长大了,他们狞笑着,慢慢地朝高洋走来。

高洋该怎么办?高洋能怎么办?还是喝酒吧!据史书记载,高洋于公元559年十月甲午日,因暴饮去世,享年三十四岁。

醉生梦死方是人生乐事,一醉不醒未尝不是解脱。

高洋如何当上的皇帝(疯子皇帝高洋是如何炼成的)(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