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有回报的七个故事(他们的故事印证)

努力就有回报的七个故事(他们的故事印证)(1)

努力就有回报的七个故事(他们的故事印证)(2)

程天佑,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级学生。

努力就有回报的七个故事(他们的故事印证)(3)

马利帅,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2018级学生。

努力就有回报的七个故事(他们的故事印证)(4)

柯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2017级学生。

努力就有回报的七个故事(他们的故事印证)(5)

杨晋如,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学生。

5月4日,2019—2020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公布,武汉大学程天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柯帅、华中师范大学张亚芬、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马利帅和武汉科技大学杨晋如,5名大学生榜上有名。

程天佑: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

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程天佑,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级学生,曾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奖项;担任过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者。

在程天佑的参赛经历中,最难忘的是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比赛中,他和其他3位团队成员在147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武汉大学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大家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再攀新的高峰。”程天佑说。

柯帅:牵头申请11项国家专利

柯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2017级学生。上大学后,柯帅积极参与到各类科研实践活动中。在大一下学期,他成功入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二期李四光计划,并担任班长一职。

大二学年,他对此前所做的激光雕刻机、视觉伺服、智能工作进行了总结,牵头申请11项国家专利,参与申请两项国家专利。另外,他还与其他14位同学一起申请了4项与无人机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他曾获得过多个校内或国内科技主题竞赛的第一名或一等奖。此外,他还获评2017—2018学年度国家奖学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院士奖学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锐鸣校友奖学金,被授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十佳社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优秀学生标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

张亚芬:

综合素质位列专业第一名

张亚芬,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7级学生。张亚芬的综合素质位列专业第一名,连续3年获校“三好学生”称号,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获第六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生物组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二等奖等奖项;现已保研至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成功源于自信和积淀”,在第六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上,张亚芬从众多优秀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而赛前的“魔鬼训练”也给她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熟悉教材与课标、观看优质课视频、撰写教学设计、试讲、改进……在她看来,每一次试讲都是一次蜕变。她凭借着自律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越”,一跃成为师范技能的佼佼者。

“师范生也需要扎实的科研本领”,专业课上的张亚芬全神贯注聆听教师授课,奋笔疾书记下重点内容。课后的她坐在自习教室里专心整理笔记,理解与消化课上的知识点,就这样日复一日,从不松懈。此外,张亚芬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从此,教室、自习室、实验室三点一线,但她丝毫不感疲倦,朴素地坚持着。

马利帅: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获得者

马利帅,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2018级学生。马利帅曾获得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中南民族大学校长特别奖学金一等奖、国家民委“爱我祖国 兴我中华”演讲比赛二等奖、“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省级三等奖、湖北省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擅长语言艺术的他,一开始就对语言艺术类比赛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几乎每个比赛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马利帅认为,参加比赛的次数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每次比赛后都要有所感悟和收获,才能促进自己不断进步,走得更远。

马利帅说,人一生中最关键的事就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不管处于哪个阶段,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立足于社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这是自立自强的定义,也是走向优秀的过程。

杨晋如:

曾3次获“国家奖学金”

杨晋如,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学生。自入校以来,杨晋如的综测成绩连续多年排名第一,曾3次获“国家奖学金”,连续4年获校级特等奖学金、许家印一等奖学金等,被评为学校“十大魅力学子”“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标兵”等。

她积极参与各项科研实践活动,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组,发表SCI论文4篇、北大核心期刊6篇,承担两项校级大创和两项互联网 项目。2016年至2018年,她多次赴湖北省大悟县,武汉市青山区、洪山区、武昌区等地,进行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暑期,她随学校团队赴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暑期医学课程。

在各种竞赛和社会活动中也有她拼搏奋斗的身影。她是湖北省翻译协会会员,考取了法语TCF B1水平证书。在校内外的各项比赛活动中,她取得过30余项荣誉及奖项,如:湖北省翻译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担任公选课《公众救护》助教期间,她考取了中国红十字急救证,多次参与医疗志愿者活动。

记者艾晨光 陈晓彤

作者:艾晨光 陈晓彤

来源: 武汉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