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华阴老腔是什么样的(陕西人为什么爱听华阴老腔)

文章来源:华山微风,原标题:“蔡乐才:欣赏华阴老腔戏”

最初的华阴老腔是什么样的(陕西人为什么爱听华阴老腔)(1)

素材图

电视播放华阴老腔,让我想起了在席棚戏台上演唱的老腔皮影戏。

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傍晚,父亲带着我去楼底村(邻村)看皮影戏。我们来到戏台下,看戏的人都是自带小板凳,有的人干脆搬块石头坐下。皮影戏演出开始了,用皮刻的小人儿登上了银幕,我年龄小,看戏是看热闹。经过了父亲的同意,就钻到戏台底下观看艺人是怎样演戏,老腔主演人张全生弹月琴、打板、敲鼓、敲印锣、瞅着剧本(盯本)在唱戏;一个人拉胡琴;一个人打后糟(钟玲、梆子);签手(用小棍儿挑着皮人在银幕上走动)、择签子(为签手选择即将登上银幕的皮人)的两个人,一台皮影戏的演唱者共五人。

最初的华阴老腔是什么样的(陕西人为什么爱听华阴老腔)(2)

素材图

观看了幕后的艺人演唱,我又回到父亲的身边来看戏。演出的戏剧《蛟龙驹》,剧情乃皇妃一胎所生一男一女(太子、皇姑)。奸贼槐王要杀害皇妃这俩幼婴,企图让其侄将来继承皇位。忠臣王由与卢棋(元帅)力保太子,卢棋把亲生的一双儿女献于槐王,说:“这就是皇妃的孩子。”槐王当场把俩幼儿用脚踩死。王由之妻与一女仆抱着太子、皇姑逃往异地避难。十二年后,王由之子王勉骑着蛟龙驹活捉奸贼槐王,执行死刑!压邪扶正、太子登基。

老艺人张全生去世后,张喜民承担起祖传的“老腔”重担,踏上了堂兄(张全生)没有走完的路,组建了“喜民班”,把老腔皮影戏演唱得红红火火、轰轰烈烈。

最初的华阴老腔是什么样的(陕西人为什么爱听华阴老腔)(3)

素材图

2003年,我做小生意在太华办南寺村租房居住,该村每年都要请“喜民班”演唱一次皮影戏。张喜民一人唱戏多人帮腔,这就是老腔戏与其不同的特色。签手艺术娴熟,让皮人在银幕上表演生动,神气活现,如同真人。“喜民班”的老腔皮影戏演得非常精彩,戏迷们看到半夜深更不思回家睡觉。我羡慕、敬佩张喜民老师的才艺,经好友介绍才与这位名人相识。

最初的华阴老腔是什么样的(陕西人为什么爱听华阴老腔)(4)

素材图

“华阴老腔”,是中国古老的音乐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一块活化石。华阴老腔从西汉时滥觞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此剧发祥于黄河岸边的双泉村,其主旋律为船夫号子的音乐化,唱腔高亢激昂,充满阳刚之气,具有民族精神价值。近年来,华阴老腔曾多次参与全国性艺术大赛,获国家级金奖三项,省级一等奖十多项,应邀全国20多个城市和大专院校演出,先后赴美国、法国、德国、台湾、香港等地演出,国外的观众称华阴老腔为“东方古老的摇滚乐”。老腔在全国引起轰动,先后有一百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等媒体录制节目,被誉为华阴的名片、渭南的符号、陕西的亮点。

为了对华阴老腔深入了解,我专程前往,拜访了党安华老师,他很和气,待人热情,送我一盘“老腔”磁带,从磁带盒内的插图本上得到了许多的相关资料和每位老腔艺人的简介。

在旧时代,在几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华阴老腔一直存活席棚式的戏台里。2001年,党安华大胆尝试,把老腔皮影戏封闭式的艺术表现形式改为开放式表演形式,把老腔皮影戏从原来那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改为闻其声观其人,让老腔的艺人们从幕后走出来,面向前台,面向观众。

最初的华阴老腔是什么样的(陕西人为什么爱听华阴老腔)(5)

素材图

2006年,著名导演林兆华来陕西为话剧《白鹿原》挑选配戏剧目,在参加表演的二十多个陕西地方戏曲中,林导慧眼独具,一下就选中了老腔。是年五月,华阴老腔艺术团挺进北京,与濮存昕、郭达、宋丹丹等同台排演话剧《白鹿原》,老腔由此开始走向现在的辉煌。

我也是个戏迷,最爱看“喜民班”的老腔戏。这些年来,张喜民不上皮影戏台了,也没机会看他唱戏了。但是,回忆也是一种享受,记得曾在华阴市政府广场的舞台上,在东宫村庙会的戏台上,“喜民班”登台亮相。张喜民站起身来,跨起一条腿,一只脚踩在板凳上,高举月琴子,以高亢的嗓音唱道:“将令一声震山川……”华阴老腔一声吼!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张秋亚女士走上台来,穿着红袄绿裤裤,搽着粉戴着花,屁股扭地怪欢的,兴高采烈的唱着:“花花手帕头上戴,走起路来柳枝摆”;在一片鼓乐击打的声音中,张新民举着长杆子大号,吹出来的声音好像马在战场上嘶叫;张拾民双手举着两个皮子娃娃,打地争的,喊叫得凶的。此时,台下掌声如雷,观众连声喊道:“演得好!”

最初的华阴老腔是什么样的(陕西人为什么爱听华阴老腔)(6)

素材图

我的儿子远在深圳,他待人和气,广交朋友,热爱家乡华阴,热爱故土文化。他的饭店的墙壁上悬挂着陕西八大怪图画,华阴皮影皮人。春节时,他到家后,驾车来到双泉村,专访这位国家级老腔传承人,进门见到张喜民,尊敬地叫声:“大伯”。回家来带着他与张喜民在一起的合影,还有张喜民教孙儿弹月琴唱戏的照片。由此可见,张喜民老师把“老腔”视为传家之宝,教育儿孙代代相传。

我们衷心地祝贺,“东方古老的摇滚乐”、华阴老腔,越唱越红,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蔡乐才,华阴孟塬人,渭南市作协会员,华阴市作协会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