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的鉴别(一文分辨脑梗死)
脑梗是脑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脑梗占全部脑卒中的 70%~80%。
脑梗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 45~70 岁中老年人。
二、脑血栓
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 50 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
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病人,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驱症状。
动脉硬化是脑血栓形成最为常见的病因,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却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患者表现中枢性偏瘫、面瘫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
大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头痛、呕吐者较少见,但若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积脑梗塞时,病情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
血栓形成应根据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按不同时间分期来确定治疗方针、分期治疗。维持气道通畅,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等整体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扩血管治疗等其他治疗,尤其是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三、脑出血
脑血栓与脑栓塞相鉴别
对于脑血栓和脑栓塞这两种疾病,常常易混淆辨别不清,它们虽然都属缺血中风,其实又不是同一回事。从发病机理上讲,脑血栓主要是由脑血管病变造成脑血管阻塞所致;脑栓塞则为身体其它部位栓堵塞脑血管引起。从临床表现上看,它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
1. 发病年龄:脑血栓发病年龄多较大多55岁以上;而脑栓塞则多发生20~40岁中青年身上。
2. 病史:脑血栓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及糖尿病等病史;而脑栓塞患者多有心脏病,特别是风湿心脏病、心房纤颤等病史。脑血栓形成之前,常有短暂脑缺血发作表现;而脑栓塞则很少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
3. 起病形式:脑血栓多为缓慢发病,常安静状态下,如睡眠中发病;而脑栓塞往往是活动中,特别是用力或情绪激动情况下突然发病。
4. 症状表现:脑血栓多无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其偏瘫、失语等症状逐渐加重;而脑栓塞可有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偏瘫、失语等症状往往突然发生。
脑血栓与脑出血相鉴别
脑血栓(缺
血性中风)与脑出血(出血性中风)都是脑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大多见于 50 岁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半身不遂,瘫痪一侧的鼻唇沟较浅,口角下垂,瘫痪一侧的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可能出现话语不清或失语等。
但是,二者在治疗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在发病早期如能进行初步的鉴别,对病人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脑血栓通常继发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脑出血通常是在长期高血压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而发病。
鉴别要点:脑血栓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常在睡醒时出现症状,病情进展缓慢,偏瘫症状在数小时到数天内越来越明显,意识常保持清晰。
脑出血多因情绪激动、脑力紧张、使劲儿排便、用力举重物等,促使血压骤升而突然发病,病人突然感到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病情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发展到高潮,随即发生偏瘫和意识模糊或昏迷,昏迷时病人呼吸深沉,带有鼾声。
有的病人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仅靠临床表现难以鉴别,此时则需要做椎部穿刺检查,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 X 光断层扫描(CT)检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