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产业(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产业(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1)

省府门户、滨湖智谷!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合肥市南端,合肥包河经开区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发展道路。自2002年成立以来,包河经开区在创新中提升、在开放中奋进,打造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等10张闪亮的“国字号”名片,“都市型科技园区”特色凸显,成为合肥市跨越发展的急先锋。

以“智”赋能

“1 3”产业体系焕发活力

近年来,包河经开区集聚智力资源,发展智能产业,建设智慧园区,以“智”赋能产业,抢占未来之机,焕发出与众不同的活力。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产业(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2)

目前,包河经开区已形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1 3”产业体系,是安徽省唯一拥有新能源汽车、创意文化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省级开发区。

“芯屏汽合、集终生智”!在合肥,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整体规模超过1000亿元,产值规模位居全国第5位、长三角第2位,正奋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这为包河经开区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包河经开区的“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进入2018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督查激励名单;2020年包河经开区汽车产值已超100亿,产业链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激光雷达、传感器、车联网5G通信研发和生产;拥有安凯汽车、国轩高科、常青机械3家上市企业,巨一科技、锐能科技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配套企业52家,建成智能工厂4家、数字化车间34个。

合肥市正奋力建设“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包河经开区积极主动对标,先行先试,首个发布安徽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首个参与制定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编制、首个牵头成立合肥市5G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以“六个首个”确定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先发地位;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为载体,集聚了仓擎智能科技、北科天绘、博清科技等4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聚焦“车、路、云、网、图”五个领域研发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产业(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3)

在检验检测方面,随着2019年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安徽)获批,包河经开区承担了包河片区的主要建设工作。至2020年,集聚区已逐步形成了食品、特种设备、医学、工程、汽车、计量、质量等全产业链、上中下游承接的行业生态圈,集聚了省直属单位所属的大院大所以及国科检测、省建设工程测试研究院、伊普诺康、千麦医学、国泰众信、公众检测等一批行业重点企业,拥有检测机构超100家。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包河经开区,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原料药、新药及医疗健康器械研发生产,医疗器械和医药批发零售等领域近年来亮点频频——华人健康引入华泰证券、阿里健康分别投资1亿元、1.3亿元,开展战略合作,上药控股成功并购九万里医药设立安徽公司;2020年落成“安徽伊普诺康体外诊断试剂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创新平台,为产业崛起带来平台支撑。

以合工大智能院、互联网产业园、蒲公英创新中心等产业平台为抓手,包河经开区集聚孵化基础软件及信息服务类企业,已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成功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0余家,专注于下一代通讯网络、软件信息、信息通讯设备、传感器、物联网、集成电路的研发制造,与园区相关产业融会贯通,孕育强大的发展动能。

以“创”赋能

卓越平台策动未来之机

长期以来,创新都是包河经开区最宝贵的基因。

从区位来看,包河经开区拥有堪称安徽省最优、最宝贵的物理空间——位于滨湖新区、环巢湖科创走廊的核心区范围,南临巢湖168黄金湖岸线,距安徽省委省政府仅2公里,处于老城区、滨湖新区的过渡地带。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产业(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4)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包河经开区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中科大、合工大、中科院合肥分院、以及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新能源研究院、国家广播影视创新实验基地以及60多家大学科研院所集聚周边;每年50多万在校大学生和在合肥60多万科技研发人员,为包河经开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撑。

如何利用好丰富的创新资源?包河经开区强化政策支撑、提升平台层次,抢抓“环巢湖科创走廊”和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的战略机遇,策动未来之机。

2018年,由国家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联合认定,包河经开区成功申报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园区,获得中央级专项资金共计4600万元;包河经开区配套出台《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若干政策》,8家特色载体及40家企业通过普惠政策申报 载体创新服务能力专项项目立项,共计获得扶持资金3934万元。

为了把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包河经开区支持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入驻运营,先后引入安徽中博、安徽会合、安徽合动等50余家高科技企业,20多个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相继建成并实现成果转移。截至2020年,园区共有国家级高企132家,国家和省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9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家,1000多家科创型企业,累计获批授权专利8149项,其中发明专利960余项。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产业(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5)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包河经开区“1 3”产业体系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企业带来了创新的动力。为了更好释放这种动力,包河经开区持续完善平台要素,引领创新方向。

以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例,2020年,包河经开区完成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资金的申报,申报合肥市5G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项目通过评审和审批,项目总投资10.9亿元,包括不少于60公里的车路协同示范线、合肥港无人物流、新能源充换电站、车联网大数据中心,为创建国内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夯实了基础,在合肥市率先吹响了新基建建设的号角。

目前,包河经开区塘西河公园5G示范运行线已投入使用并已开展验收工作;计划开放全域道路作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并持续完善智慧交通场景,开展5G 自动驾驶商业运行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推动支撑自动驾驶从技术测试阶段进入商业运行阶段演变,积极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以“诚”赋能

优质服务锻造强力引擎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包河经开区拥有各类企业9527家,其中五上企业306家,成为包河经开区奋进崛起的基石。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产业(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6)

近年来,尤其是疫情以来,企业发展面临各种挑战。包河经开区坚定落实“六稳”“六保”要求,通过务实、细致的优质服务,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今年以来,围绕抓项目、稳投资、促发展首要任务,包河经开区组织党员干部持续开展包片走访,调研800余家企业,协助和指导企业申报各类政策300多次,成功帮助96家企业申报各类政策184项,资金2223万元;根据企业经营需求,包河经开区围绕高企申报、就业政策、税务政策开展10余期“订单式”培训,培训人次达900余人。

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包河经开区针对企业反映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落实会商调度机制,实行清单销号管理。

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送区政府小微企业助力贷,宣传合肥市政府信易贷平台,丰富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对接邮储银行、源泉担保和合肥产投,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产品服务;通过举办线上银企对接会,提高企业对各类金融产品的认识,及时了解掌握市场行情,增强企业对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使用能力、应对风险能力。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产业(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7)

为持续帮助企业解决职工疫苗接种难题,包河经开区增设18处临时接种点,并根据企业需要,常态化增设益企党群服务中心固定接种点;针对企业用工缺口较大的难题,借助园区企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搭建就业供需对接互利网平台“益企招聘汇”,为180多家企业推送2200多个岗位信息。

为了让营商环境更便利,包河经开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10项区级行政权力赋权事项,在益企党群服务中心开窗受理,方便企业就近办理业务;依托金牌“店小二”代办中心,为企业提供立项审批、规划审核、施工许可、环评、工商登记等服务。

为了推动“招才引智”,包河经开区用足用好各项人才激励政策,构建人才支撑平台,加大创新聚才力度,鼓励企业引进、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落地补贴、人才公寓建设力度,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长白山路公租房(人才公寓)入住率已达95%。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步入新阶段,合肥市持续深化“五高地一示范”建设,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包河经开区奋力建设都市型科技园区,倾力打造“省府门户、滨湖智谷”,做合肥跨越发展的急先锋。(李波 杨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