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救巧姐回乡下(被卖入青楼的巧姐)

巧姐,是王熙凤与贾琏所生的女儿,她虽生于富贵之家,但并没有享受过几年富贵的生活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留下的线索,在贾府被抄家后,她被狠舅奸兄卖进了青楼,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楼梦刘姥姥救巧姐回乡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刘姥姥救巧姐回乡下(被卖入青楼的巧姐)

红楼梦刘姥姥救巧姐回乡下

巧姐,是王熙凤与贾琏所生的女儿,她虽生于富贵之家,但并没有享受过几年富贵的生活。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留下的线索,在贾府被抄家后,她被狠舅奸兄卖进了青楼。

幸运的是,巧姐被卖的消息,被刘姥姥无意间得知,所以她在刘姥姥的帮助下,被赎出了青楼。后同她的孙子板儿结成夫妻,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只是,刘姥姥得知巧姐流落烟花巷,凭的是什么将她赎回来呢?

显然,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白刘姥姥一家有多少财产?

刘姥姥,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孤寡老人,好在女婿狗儿将她接近了家中,同他们一块儿生活。

只是狗儿一家,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所以,那一年面对天灾,因为庄稼地收成不好,导致他们一家眼看着难以过冬,最终,刘姥姥才带着孙子板儿,硬着头皮前往荣国府打秋风。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得到了王熙凤所给的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这笔钱,按她第二次进荣国府同平儿等人谈论螃蟹的内容来看,足够他们一家一年的生活开销。

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只是显然,仅靠这笔钱,是不足以赎回巧姐的。

而除此之外,刘姥姥一家还有多少财产呢?这就牵扯到她第二次进荣国府了。

因为贾府的帮助,让她女婿一家顺利度过了这一年的天灾,所以不久后,她戴上孙子板儿,扛了两麻袋刚从地里摘下了新鲜瓜果蔬菜。

刘姥姥第二次来荣国府,原本是为了报恩的,所以她在贾府,眼见天色不早了,着急出城回家。

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因为贾母的挽留,所以她和孙子板儿在贾府待了几天,并参观了大观园。

在这短暂的几天时间里,刘姥姥用她的幽默风趣,赢得了贾府众人的喜欢,因此,在她离开时,得到了足以改变她女婿一家经济现状的巨款。而这笔钱,极有可能就是她日后拯救巧姐的资本。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离开时,究竟得到了哪些东西?

刘姥姥忙赶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的拿与他瞧着,又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

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的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

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给的。

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除了王熙凤与王夫人所给的外,作为荣国府的老太太,贾母也有所表示。当刘姥姥向贾母辞行时,鸳鸯便将贾母所给的物品一一指给了她看。

刘姥姥道了谢,又作辞,方同鸳鸯出来。到了下房,鸳鸯指炕上一个包袱说道:“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裳,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

昨日叫我拿出两套来送你带去,或是送人,或是自己家里穿罢,别见笑。

这盒子里是你要的面果子。这包儿里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

这是两个荷包,带着玩罢。”说着便抽开系子,掏出两个“笔锭如意”的锞子来给她瞧,又笑道:“荷包拿去,这个留下给我罢。”

刘姥姥已喜出望外,早又念了几千声佛,听鸳鸯如此说,便说道:“姑娘只管留下罢。”

鸳鸯见他信以为真,便笑着仍与他装上,道:“哄你玩呢,我有好些呢。留着年下给小孩子们罢。”

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拿了个成窑钟子来递与刘姥姥,道:“这是宝二爷给你的。”

由此可见,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收获是非常丰富的。而这众多的物品,大概能值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简单地来算一算。

在这众多的物品中,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现成的银两。

刘姥姥离开的时候。王熙凤给了八两银子,王夫人给了一百两银子;而贾母,给了她两个笔锭如意锞子。

在贾府除夕节那一回中,原文明确提到过,贾府的主子给下人所准备的锞子有两种:一种是银的,另一种是金的。

抄检大观园时,众人在入画的箱子里翻出的,便是金锞子。而入画的金锞子,正是贾珍赏给她哥哥的;贾母,作为荣国府最年长的老太太,在刘老老进大观园的时候,她对刘姥姥便十分用心。因此,在她离开时,贾母给她的,应该也是金的,将它们换成银的,大约值二三十两银子,我们就暂算二十两吧。

如此一来,刘姥姥收获的银两,有128两。

(2)衣物,布匹。

刘姥姥离开时,贾母将几件别人送给她的衣服转送给了刘姥姥。而显然,作为一个乡下老奶奶,贾母所给的这些衣服,她根本穿不着,所以,这些衣服,刘姥姥很有可能会把它们卖掉。

除了给了贾母不穿的几件衣服外,还有布匹:青纱一匹,想来这就是贾母让王夫人为林妹妹换窗纱时,凤姐所说的连她也叫不出名字的软烟罗。

还有两匹绸子,两个茧绸。

只是这些物品,实在难以计算它们的确切价值,但至少,也值五十两银子吧。

(3)药物和药方以及两斗御田粳米

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

只是对药方的价值,我们难以估算,暂且将它们折成三十两银子计算。

4、妙玉弃之不用的茶杯

这个茶杯,是妙玉特意为贾母沏茶用的茶杯:

宝玉留神看她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选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捧与贾母。

妙玉虽然是出家之人,但在她的身上,却依然存在着人间烟火。对于这一点,我们从众人来到栊翠庵,她给众人沏茶所用的茶杯便能看出。尤其是,她给宝钗所用的名叫分瓜瓟斝”的茶杯和 给黛玉所用的“杏犀乔皿”的茶杯,可谓大有来历。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原字为左分右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虽然这茶杯上的文字,已经被考证,并不属实,是作者杜撰的,但拿来称门面足足有余了。

苏轼,这是我们熟悉的大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诗作得出色,仕途之路也很有成就,最鼎盛时期,担任过礼部尚书。他所用的茶杯,自然价值不菲。

只是对于王恺,我们了解得不多。在此我们可以补充一下:

在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他与石崇斗富,被称为斗败了一个朝廷,虽然意义是消极的,但却足以看出,他雄厚的经济实力。

黛玉、宝钗被妙玉邀请来喝茶后,宝玉紧随其后,妙玉给他拿了平日所用的绿玉斗,却遭到了他的嫌弃,然而对此,妙玉却说出了一番非常狂妄的话: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由此可见,妙玉给宝黛钗所用的茶杯,都是价值不菲的古玩。其实想想也很正常,毕竟妙玉本身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只是被逼无奈才不得不出家。自然,在她带发修行时,她父母给她为数不多的物品,都不会是廉价的。

对他们三人如此,对贾府最年长的贾母,她自然也不会吝啬。

而妙玉给贾母沏茶所用的成窑茶杯,究竟值多少钱呢?

据红学前辈周汝昌所著《红楼梦的真故事里》,便特意提到了这个茶杯。在这本书中,他是这样写的:

“成窑杯是何物事?说来倒也并非麟之角凤之毛,不过是大明成化年官窑制造的茶碗罢了。可是那茶碗却名贵极了。

当然,对这位前辈以此推论,妙玉所弃之不用的被宝玉送给刘姥姥的茶杯,最终成为贾府获罪的证据,还是有点夸大其词了。

虽然在今天,这样成窑的茶杯非常值钱,但是,在清朝时期,它还并未具有这样的价值。

据晚年专搞文物研究的沈从文先生致周汝昌的一封信中写道:

“至于其他如成窑杯、雕填漆盘,多是常见实物。但也有一点重要,即成窑杯在晚明即十分值钱,一对值百两银子。

由此可见,一个成窑茶杯,在明朝时大约值一百两银子,但是,明朝与清朝的购买力不同,因此,在明朝值五十两银子的茶杯,到清朝时间,值两百两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从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大致收获了428两银子。而这些,便是她赎回巧姐的资本。

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将巧姐从烟花巷拯救出来,就是用了这三百多两银子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从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到贾府被抄家,这期间还有着两三年的时间。在这几年时间里,如刘姥姥这样有智慧又勤劳的,自然能找到生钱之道。

而刘姥姥一家,最有可能拿这笔钱做什么呢?其实王夫人,已经说出了两个法子:一是做生意,二是购买田产。只是在那个年代商人地位低下,狗儿的祖先还曾经做过官,所以,他们更大的可能,是拿这些钱购买田地的。

所以这几年,刘姥姥一家从贾府带来的财富,不仅不会贬值,还会产生新的利润。

当然,考虑到刘姥姥救巧姐的急迫,她在变卖田产时难免低于实际价值,但显然,保持原有四百多两银子的价值,是不难的。

因此,巧姐被卖青楼后,刘姥姥之所以能救出她,就是源于贾府当日对她的照顾。

在巧姐的判词中,画的是一个荒村野店,有一个美人在纺织;而在众人护送秦可卿的灵柩前往铁槛寺的路上,宝玉与秦钟,正好遇见了这样的女子。

早有家人将众庄汉撵尽。那庄农人家无多房舍,婆娘们无处回避,只得由她们去了。

……

宝玉听说,便上来拧转作耍,自为有趣。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众小厮忙断喝拦阻。

宝玉忙丢开手,陪笑说道:“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它一试。”

那丫头道:“你们哪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

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

宝玉一把推开,笑到:“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说着,只见那丫头纺起线来。

宝玉正要说话时,只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听见,丢下纺车,一径去了。

或许,这一幕描写的,就是巧姐日后平淡的生活吧。

小结

在《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两个典型的小人物,他们都因贾府而改变了自身的处境。一个是忘恩负义的贾雨村,而另一个,则是知恩图报的刘姥姥。

在贾府获罪之时,昔日受贾府之恩的贾雨村,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落井下石,踩在恩人的尸骨上上位,让人鄙视;而反观刘姥姥,这样一位普通的乡下老人,在得知巧姐流落烟花巷时,却能变卖家产,倾其所有,将她拯救出来;并不嫌弃巧姐此时的身份,而让她同孙子板儿成婚,实属难得。这或许,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