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1)

椰林树影,水清沙幼,神奇的动物和植物,欢快的嘉年华,海的王国……上帝创造伊甸园的时候,想到的也不过这些吧?从发现至今不过五百年历史,但塞舌尔已经让全世界为之着迷。你说巧合也好,匠心也罢,这里还真有一个小岛叫伊甸,也真算名副其实了……

撰文:董金超

摄影:刘翔

制图:布拉奇

1502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带领他的船队第二次绕过好望角。他此行的目的是去印度等地为葡萄牙国王寻找香料和财富。这一次,他的船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发现:在穿过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大陆之间的莫桑比克海峡若干天后,这些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印度洋上的大船队发现了一些无人居住的珊瑚岛。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2)

达•伽马

虽然对这些物产贫瘠的小岛并无多少兴趣,达•伽马还是本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信念,把这些小岛标注在了自己的航海图上,并给了他们一个总称:“七姊妹岛”。

这是现代文明揭开塞舌尔神秘面纱的开始。而航海家达•伽马看到的,也只是这个美丽岛国的冰山一角。据猜测,“七姊妹岛”应该是塞舌尔这个群岛国家最南部的安米尔安特群岛。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3)

塞舌尔岛屿的三种类型

内岛(花岗岩岛)由大约40个岛屿组成的岛群,是从古代大陆分离出来的花岗岩岛,形成至少有6亿5千万年的历史。不过其中的西鲁埃特岛(Silhouette)和北岛(North)是由六千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形成的。当然,这个岛群里还有一些较近时期形成的珊瑚岛,如最北部的鸟岛(Bird)和丹尼斯岛(Denis),这些岛上也有花岗岩岛上的典型的动植物。

根据板块漂移学说,在塞舌尔的洋面之下,从马达加斯加到印度次大陆之间的广阔海床,在很久很久以前其实是南方古大陆(也叫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元古代时,冈瓦纳古陆内部的很多地区、如非洲西部、中西部(刚果)、南部(卡拉哈里),以及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印度等已形成若干相对稳定的地台。中生代三叠纪时,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形成狭窄海沟,预示着冈瓦纳古陆开始解体。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印度洋大幅度张开。在海平面较低的时期,如上一次冰河世纪,塞舌尔还是一个“大岛”,但是到海平面升高的时期,就只剩下几个海拔比较高的山头露在水面了。这一猜测其实可以从塞舌尔周边海域的等深线得到验证。另外,从地质构造以及古气候、古生物方面的考古和研究也能看出这片“水下陆地”与非洲、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和南极洲有着极为近似的血缘关系。如果你有兴趣做进一步研究,可以带着这个猜想去维多利亚小城的国家博物馆看看那里的化石和生物标本,说不定会有所收获。

不过说到海水淹没陆地这点,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海平面抬升的峰值时期——比今天的海面还要高若干米——塞舌尔的一些山头仍然高于海平面之上,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也成了某些植物和动物的救命稻草,让这些特殊的本地物种得以幸存。

塞舌尔的人口绝大多数都生活在这些花岗岩岛(约85000人),游客也基本活跃在这些岛屿上。

形成相对较晚,由珊瑚和贝壳砂堆积而成,有的时候,大量的鸟粪也会起到混凝土的效果。这类岛屿绝大多数都低于3米,时不时会被上涨的海平面淹没,最后一次浮出水面还是五千年前。

以阿尔达布拉岛群的约66个岛屿为代表,这些最初的珊瑚礁被地壳运动抬升,一些岩体可以达到海平面以上8米的高度,某些沙丘甚至能达到30米高。石灰岩表面有的平坦,有的被侵蚀成密密麻麻的尖峰。这些岛屿的面积加起来要比塞舌尔的主岛玛埃岛的面积还要大,在漫长的历史上,这些岛屿也几经淹没与重见天日,陆生动植物也像经历过几次格式化一样荡然无存。如今这些岛屿上只有少数科学家和警卫,无常住人口。

有证据显示,公元200-300年,马来人已经发现了这些散落在海洋中的岛屿;到了公元9世纪,北方的阿拉伯商人也知道了这些岛屿的存在。位于南部的一个珊瑚礁群的名字“阿尔达布拉”,就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语发音,在阿拉伯语中是“绿色世界”的意思(也有人说是“天气恶劣、阳光炙烤”的意思)。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4)

马埃岛的海滩日落

但是马来人与阿拉伯人发现的这些群岛因为面积狭小,几乎都不适宜人类居住。对塞舌尔真正意义上的揭示,应该始于东北部几个岩石岛屿的偶然发现——1609年,一艘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的轮船在不经意间遇到了这几个植被茂密的岛屿。据船员们描述,这座岛屿有着充足的水源、椰子树、很容易被捕捉到的斑鸠、巨型龟和高大的大树。如果不考虑有鳄鱼存在,这里简直就像天堂一样。这些经年漂泊于海上的人毫不掩饰见到这座岛屿时候的狂喜与夸张,尤其是象征了原始生殖能力的海椰子树,让船员们普遍认为,无疑这里应该就是伊甸园所在了。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5)

如今的人间天堂仍然覆盖着茂盛的植被,即使是人口最密集的维多利亚市,从高处俯瞰,散落的建筑仍然被密集的雨林包围。

从1685年开始,被发现的塞舌尔成为海盗藏匿和出没的据点,非洲东海岸的商站和中东地区的重要港口频繁遭遇海盗攻击。面对财物的大量损失和商站可能关闭的威胁,英、法两国派出海军进入这片海域追剿海盗。18世纪初,海盗逐渐消失以致彻底绝迹。然而,今天的岛上还是流传着海盗在此藏匿宝藏的传说。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6)

拉蒂格岛上至今仍然保留了许多古朴的生活方式和手工技艺,牛车就是一例。

起初,与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在大航海巷道上的作用相比,塞舌尔的小岛们根本无法赢得航海家的重视。海盗被消灭以后,法国开始看重塞舌尔群岛的战略意义,因为从毛里求斯出发,经塞舌尔群岛去往印度的航程更短并且更为安全。1756年,塞舌尔被正式宣布为法国领土,法国新任毛里求斯总督宣布了马埃岛及其周边岛屿的主权,并以当时法国财政部长简•莫洛•德•塞舌尔子爵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塞舌尔”。1770年,法国人,包括21个居民和7个奴隶,作为塞舌尔的第一批移民开始在这里定居。塞舌尔的永久居民都是此后的几个世纪陆续迁徙到这些岛屿上的。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7)

塞舌尔早期移民的墓园

已经被宣布为法国领地的塞舌尔,理所当然地成为法国海盗船的基地。受到法国 “官方”海盗攻击的英国人为了维护其印度公司的利益,决定取得非洲和锡兰(今斯里兰卡)之间的海上控制权。1794年5月16日,在完全不设防的情况下,塞舌尔被英国海军占领。1814年,英国宣布塞舌尔成为其附属国。然而除了增加岛上的奴隶数量,英国并未着手发展塞舌尔。当英国后来居上夺得了这块土地之后,塞舌尔这个名字已经固定了下来,它们只能让这个法国名字在拼写上更英国化一些。而且因为岛上没有英国移民,所以法语和法国文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从宣布主权到失去主权,法国对塞舌尔的控制仅仅持续了38年,但其影响却极其深远。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8)

马埃岛街头一角

1903年8月31日,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正式宣布塞舌尔英国殖民地的地位。同年,首都维多利亚市中心建起形状相同但规模较小的“大本钟”。维多利亚医院也正式开始运营。

1976年6月29日,塞舌尔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时候,这个新生的岛国集合了约115个大小岛屿,陆地面积虽然只有约455平方公里,但是专属海洋经济区达140万平方公里,大约是德国国土面积的三倍。这个一度被认为是天堂所在地的国度从此走向完整。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9)

塞舌尔的三大主岛

马埃岛(Mahe)拥有这个国家唯一的国际机场和国际港口,首都维多利亚位于此岛东北部。在1502年达•伽马绘制的航海图上有一个叫加纳(Ganaa)的小岛,人们猜测就是现在的马埃岛。160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条商贸远征船在亚历山大•沙培(Sharpeigh)的带领下在马埃岛靠岸,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安米尔安特群岛中的一个岛,于是并没有给它特别命名。第一个有记录的名字是拉撒路•皮考特在其1742年的远征中命名的“富饶之岛”。但是在1744年的第二次远征时,皮考特以其远征资助人玛埃•德•拉•布拉尔多内的名字重新把这个岛的名字改成了玛埃(Mahe)。然而到了1756年,当皮考特与布拉尔多内的影响渐弱,新的当权派派遣了一位叫高乃依•尼古拉•墨菲的航海家,试图将这个岛的名字改为塞舌尔。但是水手们习惯上还是叫这个岛为玛埃岛,不过到了后来,塞舌尔成了这些群岛的统称。

第二大岛普拉兰岛(Praslin)最初在1742年被航海家皮考特命名为“棕榈岛”,这个名字反应了当时岛上遍布高大威严的棕榈树的景象。紧接着,这个岛的名字又被以另一个名字命名为“莫洛”。最后,到了1768年,国家海洋大臣、普拉兰公爵凯撒•加百利•德•舒瓦瑟尔组织了一次远航,以探明去往这些岛屿最便捷的路线。就是在这次远航中,“屈里厄斯”号的船长以公爵之名将这座岛屿命名为普拉兰岛。这个岛上有塞舌尔最负盛名的巨大的海椰子和塞舌尔黑鹦鹉。濒临灭绝的黑鹦鹉是塞舌尔的国鸟,叫声婉转动听,全世界也只有这里才能见到,目前数量约为300-400只。它们通常在清晨和傍晚喂食。当地的导游会用口哨吸引黑鹦鹉过来给游客观赏。

拉迪格岛(La Digue)也是在法国航海家皮考特于1744年的第二次远航中发现的小岛,估计当时要起名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人们也没把它太当回事儿。直到1768年普拉兰公爵的那次远航,才以船队中一艘叫“拉迪格号”的船的名字给这座小岛命了名。这个小岛至今还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东西,例如手工制船、手工压榨椰油。小岛有人居住的历史从1789年才开始,一些老墓地里还能看到这些第一批定居者的名字,而岛上目前居住的约2000人口,很多都是这些人的后代。

作为一国之都,维多利亚集中了塞舌尔30%的人口,但却绝非什么大都市,它的规模更像一个小镇,城区沿着两条交叉的主干道布局,没有高楼,一点都不拥挤和嘈杂。虽然这里仍然保留着许多克里奥尔人的传统,但是小城人民也相当时髦,服装、汽车、建筑都明显带有摩登特色。这一切,跟塞舌尔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策略是分不开的。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10)

生活在热带的克里奥尔人比较钟情于热烈的色彩

1976年,塞舌尔从英国殖民地获得独立,曼卡姆担任首位总统。这位集诗人和花花公子于一身的“吉姆阁下”把塞舌尔整个压在一种法宝——旅游业上。作为一位出色的交际人士,他在全世界的名流界为塞舌尔赢得了声誉,不仅让阿拉伯富翁等前来塞舌尔购买私人土地和岛屿,更吸引了全世界的名流巨星前来度假。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11)

餐馆中的当地女服务员

2013年,英国王子威廉与其新婚妻子凯特王妃选择了塞舌尔作为二人的蜜月之地,更是让这个印度洋岛国名声大噪。

虽然名流云集与相当大的贫富差距让塞舌尔一度背负着“富人游乐场”的恶名,但是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扩大,国民收入的增加,这个国家也变得越来越亲民,岛民的幸福指数也直线飙升。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12)

拉蒂格岛上的基督教堂

岛民克里奥尔人是一个由不同人种长期混居形成的民族,与此相应,塞舌尔的宗教信仰也比较多元:大部分塞舌尔人是天主教徒,另有少部分的英国国教徒,除此之外,这里还存在一部分福音教教徒、印度教徒和中国人社区。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13)

马埃岛上的印度神庙

在维多利亚的街巷中穿梭,你可以看到小巷中一座金顶的清真寺(谢赫•穆罕默德•本•哈利法清真寺)、一座简单干净的教堂(圣公会教堂)、一座有着典雅正门和廊柱的教堂(圣母大教堂),还有装饰华丽的印度神庙。在维多利亚市中心,仿照伦敦沃克斯豪尔桥的钟塔而建的缩小版钟塔矗立在主干道交汇的地方。别小看这座钟塔,它可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它诞生于1903年,就在塞舌尔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那一年。一百年前的塞舌尔,也许根本不敢想象会有今天的成就吧。

塞舌尔旅行记录(上帝遗落在印度洋上的伊甸园)(14)

仿照伦敦沃克斯豪尔桥的钟塔而建的缩小版钟塔

货币:塞舌尔卢比,1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两元卢比;欧元和美元在这里都通用。

最佳旅行季节:塞舌尔位于南半球,5-9月,东南信风主宰当地气候,旱季来临,降雨较少,晴天居多,这个时候来塞舌尔旅游是最合适的。不过这段时间风力相对较大,选择坐船出海的你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晕船药以备不时之需。

交通工具:可选乘阿联酋航空在迪拜转机前往塞舌尔,或选乘阿提哈德航空在阿布扎比转机前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