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产业扮靓乡村(完善配套服务)

新华社重庆10月22日电 题:完善配套服务 做强“林果经济”——三峡库区重庆巫山县乡村产业振兴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晓婷、周文冲、陶冶

三峡库区重庆巫山县的群山中,万亩柑橘正待成熟。

驱车从巫山县城驶过巫山长江大桥,道路逐渐蜿蜒,两侧山峰青翠,红叶点缀,继续行进,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阔平整的硬化路串联起田野内外,山坡上下,柑橘树、脆李树千百成林,清香饱满的果子缀在枝叶间。

记者来到位于巫山县官渡镇杨林村的脆李果园时,56岁的脆李种植大户方思宪正在田里查看树苗情况。“今年收了2万斤脆李,收入有9万多块钱。”方思宪说,“现在巫山脆李品牌打出来了,品质好的脆李一斤能卖到30元。”

做强产业扮靓乡村(完善配套服务)(1)

今年收获季,杨林村的脆李迎来丰收。(受访者供图)

杨林村有种植柑橘、脆李的传统,果子质量虽好,却销路难寻。村里人回忆,以前只有一条泥巴路延伸到村民的果园里,运货全靠肩挑人抬。“路上全是泥水,走路经常陷在泥里,根本过不了车。”方思宪说道。

产业要发展,道路不能断。2017年,一条硬化公路修起来,千亩果园一朝连通,自此送货车辆往来不绝。如今村里人都称这条路为“产业路”。道路畅通后,村里产业有了物流保障。如今杨林村所有脱贫户实现产业全覆盖。

“快递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早上摘李子,第二天就能送到北京、上海的客户家里。”方思宪告诉记者。

近年来,巫山县持续抓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已高质量发展脆李30万亩、柑橘20万亩,特色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服务,为产业发展铺好路、打好基。

顺着“产业路”继续向下走,51岁的脱贫户何厚金正骑着电动摩托车从自家柑橘园返回。“柑橘过不到两个月就要成熟,每天都得去地里看看。”何厚金翻身下车,笑意盈盈。今年何厚金的25亩柑橘产量预计达5000斤,按每斤3元的市场价,保底收入1.5万元。

“以前一直有发展产业的念头,但没钱投入。”2019年,家中条件不断改善的何厚金认真琢磨起发展产业的事。“村里有支持,一棵柑橘树苗补贴12元,自己付1元钱,只用了千把块钱就栽下1200棵树苗。”如今,何厚金的柑橘产业已见成效,6年后柑橘达丰产。

“现在包里就揣一把剪刀一把锯子,在田里剪剪枝,比种田松快多了。把树管护好,未来几十年都有收益,老了不用麻烦后人,自己养活自己咯。”说着,何厚金咯咯笑了起来。

做强产业扮靓乡村(完善配套服务)(2)

巫山县官渡镇杨林村的柑橘成熟景象。(受访者供图)

从“脱贫树”到如今的“养老树”“致富果”,巫山持续聚焦特色树品牌,产业发展不断成熟,造血能力越来越强。

村里还成立“快递哥”农产促销队,加强直播带货服务,帮助农户打通线上销售渠道。“以前全年网上订单只有200单,而今年网上卖了3万多元,最多时一天就卖了300多单。”方思宪说。

坐在村委会办公室门前的坝子歇脚,几名脱贫户你一言我一语聊起来。

“我家种了十几亩脆李,每年都去参加县里组织的技能培训。”村民黄要凤说。

“我还有1亩多土地入股给村里发展黄金梨产业,今年领到800元分红。”村民单发兰说。提到未来,大家很有信心。“产业发展起来,果子不愁卖了,只要我们再勤快点,日子哪用愁。”黄要凤笑着说。

“让每名村民想干、敢干、能干。”在杨林村党支部书记赵海燕看来,村民致富内生动力才是乡村产业持续发展的活水源泉。如今,杨林村搭建四级治理体系,组建“金喇叭”宣传服务队、“快递哥”农产促销队等7支队伍,齐力推动乡村振兴。“现在不用村干部催促,村民主动参与村里产业发展。”赵海燕说。

“基础设施加产业,安居致富样样全……”院子里,“金喇叭”宣传服务队的阵阵快板声传来,身着红色志愿服装的村民正讲述着村里的新变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