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头刘弘墓出土文物(黄县历史上也曾有一座)

龙口市旧称黄县,历史相当悠久。从古至今,涌现出不少名人,东汉三国时期的太史慈就是其中之一。

太史慈的籍贯,并无争议。《三国志》中明确记载道:“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不过,其去世之后安葬何地,因为志中并无详细提及,因此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多数观点认为,太史慈去世后并没有返葬故里,而是就安葬在孙吴治下的北固山(镇江,现在是当地的文保单位)。这一点,其儿子的仕途经历也多少可以因为旁证(《三国志》载:“太史慈子享,官至越骑校尉。”吴书曰:“享字元复,历尚书、吴郡太守。”即其子孙也在东吴为官)。

黄山头刘弘墓出土文物(黄县历史上也曾有一座)(1)

但黄县毕竟是太史慈的故里,且一直有太史族人居住,因此,在黄县历史上也曾不乏关于“太史慈墓”的说法。

关于“黄县有太史慈墓”此事,1938年出版的《立言画刊》中曾有一篇比较详细的描述,该刊在题为《太史慈墓——现在黄县城外》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太史慈,东莱黄县人也。其墓犹存,在黄县城外十里许,荒冢耸立,松柏参天,有石碑一座,上书‘太史慈之墓’,其后裔甚盛,黄县凡太史姓,皆其后人也。惟其后裔为官宦者甚稀,多经营商业于东北,每逢春秋扫墓节,合族无论远近,均集于墓前,焚化纸箔,以慰先灵,路过黄县之名士闻人,亦常驱车前往祭之,徘徊墓前,凭吊古代之英雄云。”

《立言画刊》虽然并非严肃的学术刊物,但文中既然有如此绘声绘色的描述,想必多少有一定的依据吧(注:黄县太史姓在关外有分支这一点,所言不虚,现吉林省梨树县就有不少太史族人。《梨树县乡土志》载:“太史氏,山东望族也……其祖由山东迁居治东小泉眼。”)。

只不过,结合《黄县志》等官方史志资料来看,上述的这座“太史慈墓”很有可能是清代中期以后由当地太史族人所立的衣冠冢,主要是为了方便祭祀、纪念,而并非太史慈真正的安葬地点。

黄山头刘弘墓出土文物(黄县历史上也曾有一座)(2)

根据清乾隆版《黄县志》的记载,当时该县辖区内的古墓有“淳于髡墓”、“杨元帅墓”、“解柱国墓”、“遇珍墓”、“郑将军墓”等,而并无“太史慈墓”。

又据民国版《黄县志》的记载,黄县太史氏族人开始大规模纪念太史慈,大约是从清代中期开始,至民国时期为盛。志中称:

“清嘉庆七年,知县魏绍濂为之(太史慈)刻石立碑于诸由观镇东大道之旁。民国十七年二月,其裔孙刊碑以纪其事,云故里在黄县城西北十里羊沟营村。”

综合来推测,《立言画刊》所说的黄县太史慈墓,有可能是清乾隆之后、民国之前,由当地太史族人所立的衣冠冢,多半也在羊沟营村附近。只可惜经过历史变迁,这座墓现已难寻原貌了。

黄山头刘弘墓出土文物(黄县历史上也曾有一座)(3)

墓虽不存,但“羊沟营村为太史慈故里”这一点,目前已成为主流说法。如果去村里参观的话,在村口的石碑后面就能看到关于“太史慈故里”的介绍(注:该村现在姓氏种类很多,太史只是其中之一)。

而根据上世纪末所修撰的《龙口市志》的记载,除了羊沟营村之外,南枣市、战家夼、南乡城、东营史家、王马史家、庵儿夼等村也或多或少有“太史姓”族人分布,只不过有些族人已经把姓氏简化为“史”了。(本文作者:耳左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