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时期的韩国现在怎么样(的韩国为什么这么轻易就灭亡)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来源是在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而开创的诸侯国,国土是今天的山西南部以及河南中西部,这条狭长的土地是秦国东进扩张的第一个障碍。
秦国以吞并六国,实现统一为目的。韩国自然也是秦国的目标之一。秦韩之战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秦国灭韩国
秦王嬴政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31年。嬴政正式打响了他统一中国的第一枪——灭韩。这一年,秦王嬴政首先取得韩国在河南南部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南阳。南阳得到的非常顺利。在把南阳拿下来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驻守在南阳的秦军向韩国的都城新郑进军。
这一仗更是没有遇到什么阻碍,韩国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顽强抵抗。韩国国君韩王安成为俘虏,韩国也就这样“随随便便”地灭亡了。史料中对秦国灭韩国的具体过程的记载十分简略,可见秦国攻灭韩国的过程实在是有些乏善可陈,基本上就是一击即溃了。
韩国身为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之一。韩国能坚持到战国后期,也具有一定的生存智慧。
结果秦国真正消灭韩国时,韩国为什么表现得这样乏力呢?小编认为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有三点:改革不利,环境恶劣,外交乏力。
韩国的困境
一、改革不力
战国时期和春秋时期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中间战死的士兵也越来越多。举一个例子。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四十万降卒,只放回去二百四十个未成年。这与晋、楚“邲之战”中手把手教敌人逃跑的情况可谓天壤之别。
可见战国时期相较于春秋时期更加“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以吞并对方为目的。在这个时候,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且是生死存亡的情况,所以各国也开始寻求通过变法打破现状、加强国力的途径。
秦国有商鞅的活动变法,而且进行得很成功,大大提高了秦国的国力和军队的作战能力。其实韩国也有变法的活动。韩国到韩昭侯执政,经过了六代国君,韩国没有什么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种情况在韩昭侯执政的时候被打破。
韩昭侯和秦孝公是同时期的国君,秦孝公用商鞅变法,韩昭侯用申不害变法,其实他们都是同一年代的,但最后的结果差别很大,秦国通过变法强大起来,韩国通过变法也兴盛了一段时间,可最终却改革不力。原因就是申不害与商鞅的变法理念的异同。
申不害与商鞅同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侧重的地方却有区别。学术界一般认为,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这个术如果要以一个词概括,小编认为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申不害向韩昭侯提供的术法很大程度上都是加强君主集权,控制臣下、防范臣下、监督臣下。这是申不害变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而商鞅变法更加重视法治,其作用的范围是秦国由上到下的各个阶层,目的就是明确为了富国强兵而变法。申不害虽然是法家思想,但其主张并强调的术法却是巩固韩昭侯一个人的地位,反而限制了臣子的主动性。
当然申不害变法确实加强了韩国的国力,但与商鞅变法相比较,从根本上并不彻底。
二、环境恶劣
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仅看内部政治环境是否清明,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地理环境有关。韩国可以说真正处于天下腹心之地,韩国北边有魏国、赵国,西边有强秦,南边巨楚,周围强敌环伺,尤其是秦国和楚国对韩国形成一个半包围,使得韩国难以向西方和南方扩张,还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另外韩国的军事装备虽然强劲,“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但在农业生产上却有较大的缺陷。“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狭小的国土面积以及贫瘠的农业让韩国无法供养数量众多的军队,发动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
可以说恶劣的环境在相当程度上遏制和削弱了韩国的军事实力。而在战争残酷、互相吞并的战国时期,这种军事实力的弱小也必定会造成韩国的国力上的衰弱。
三、外交乏力
不仅内部变法的失利,地理环境的恶劣,韩国的外交手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韩国、赵国、魏国都是从晋国中分裂出来的,在战国早期存在联盟的关系。随后联盟关系破裂,魏国势弱,韩国需要新的外交战略。
当时秦国是西方的强国,其他诸侯国也采取合纵的方式压制秦国。韩国的外交重点应该是是联合山东六国对抗秦国,但由于韩国受秦国的威胁和破坏最大,曾经选择依附于秦国;并且韩国不仅合纵攻秦,也曾合纵攻楚、攻齐。
可以说韩国在合纵的战略下首鼠两端,而且缺乏主动性。这当然是由于韩国微弱的国力和恶劣的环境所造成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韩国在外交上的无力。
小结
变法不彻底,韩国没有脱颖而出;地理环境恶劣,韩国无法有效对外扩张,提升国力;外交上的无力,让韩国无法摆脱逼仄的局面,只能苟延残喘。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最先灭亡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所以在公元前231年,秦王嬴政首先把南阳拿掉。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3年,秦国攻破韩国都城,韩国就灭了。韩国的灭亡是三大原因造成的,而这三大原因,互为因果,相互都有影响,最终导致韩国的亡国。
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王嬴政灭掉的国家,也就正式拉开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序幕,在灭了韩以后,秦王嬴政的剑锋又会指向哪一个国家呢?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