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和内蒙古是同一个地方吗(蒙古为什么会成为内蒙古与外蒙古)
蒙古为什么会成为内蒙古与外蒙古?其实这是一个地域与文化决定政治格局的问题,在2000年前,匈奴人的身上就有答案。匈奴人当时也分为南匈奴与北匈奴,南匈奴人亲近中原农耕文明,而北匈奴依然坚持游牧,再加上自然地理阻隔,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就成了两个部分。对此,我们讲三个故事就能够说明。
第一个故事来自《史记·匈奴列传》,说是汉朝的使者曾经与匈奴人展开过文化习俗方面的辩论,就匈奴人的“优点”, 中行说说:“匈奴的风俗,人人吃牲畜的肉,喝它们的乳汁,用它们的皮做衣服穿;牲畜吃草喝水,随着时序的推移而转换地点。所以他们在急迫之时,就人人练习骑马射箭的本领,在时势宽松的时候,人们都欢乐无事,他们受到的约束很少,容易做到。君臣关系简单,一个国家的政治事务,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们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这是惧怕种族的消失。所以匈奴虽然伦常混乱,但却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孙。”
中行说还说,中原人虽然佯装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亲属关系却越来越疏远,而且相互残杀,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于这类缘故造成的。况且,礼义的弊端,使君王臣民之间产生怨恨,而且极力修造宫室房屋,必然使民力耗尽。努力耕田种桑而求得衣食满足,修筑城郭以保卫自己,所以百姓在急迫时不去练习攻战本领,在宽松时却又被劳作搞得很疲惫。
中行说把匈奴的政事说得很简单,说成了是仅仅靠血缘维护的,打仗了,大家都上马,没事儿了谁吃谁的、谁喝谁的,该干啥就干啥,基本上谁也管不到谁。而这也是过去北方草原部落容易分裂的原因所在,当部落联盟首领武力的统治一旦减弱,大家基本上就谁放了谁的牛羊,小部落也就不需要部落联盟首领的统管了。于是,在草原上大的吃小的,打打杀杀的事情总在发生,打不过的也就迁徙了。
中行说把中原的政事说得很复杂,觉得汉族人生活得有点累,但他说的礼义的弊端其实也是礼义的优点。中行说不知道在看似繁琐的礼仪制度之下,人们在各自的角色和相互间的关系里,都有着自己的担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时看似一盘散沙,但有事时,大家就会被凝结起来,被凝礼仪结起来,由一盘散沙变成一块坚不可摧的石头。
这就是匈奴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不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不同,是核心与根本上的不同,虽然不能说谁高谁低、谁优谁劣,但就这两种文化之下建立起的政治制度而言,游牧文化的政治制度更容易被割裂。事实也是这样的,匈奴人在短暂地统一了北方草原之后,很快就分裂成了南北两个部落,南匈奴与北匈奴,一个仿佛还不怎么理会一个,二者时常拔刀相向。
为什么呢?从地域环境来说,靠近中原的南匈奴生存区域更适宜生存,还可以享受中原先进文化的优越性,当然就不愿意回到北边去了。这时候,北匈奴就有些看不下去了,就想南边教训教训,两者的摩擦与战争不断,时间一长,甚至有了仇,当然就分裂了。
我们再来说第二个和第三个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是与蒙古人相关的。第一个是蒙古人住搭帐篷还是住房子的问题,根据《元史》所记,当时,蒙古人内部有两派,一派主张“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住帐篷;而另一派则主张住房子,接受汉文化,恪守儒家礼仪本分。在哈拉和林里不仅有宫殿,也有为王侯贵族们盖的宅邸(房子),但是一些蒙古人不去住,而是在城墙边搭起帐篷。
这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与政治主张,为此,先是可汗蒙哥和忽必烈,而后是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最后竟然因此而拔刀相见。地域的不同会决定文化的不同,文化的不同就会导致理念的不同,而理念的不同则意味着分裂或者割裂是一种必然。从那一刻起,强大一时的蒙古帝国就注定了后来四分五裂的宿命,事实和史实也是如此,它使一个横跨东西方的帝国世界最终变得支离破碎。
第三个故事与第二个故事在本质上有些雷同,根据《元史》记载,公元1301年,窝阔台近侍别迭等人主张:“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意思就是说,中原的汉族人体质羸弱,对蒙元征伐四海没有大用,不如把他们全部赶出居住区,在这里种草养马。这是一个把农田变草原的想法,一旦实施起来,要比屠城更可怕。关键的时候,耶律楚材站了出来,他主张推行赋税政策,以保证蒙古人的战争开销,结果也真拿来了很多赋税。让蒙古人尝到了甜头放弃了这种想法。今天,与其说是窝阔台接受了耶律楚材的建议,还不如说是接受了中原的制度与文化。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入乡随俗,而不能入乡随俗即很快被赶走,元朝后来的短命分明也正是这个原因——要游牧文化只能去适于游牧文化生长的地方,在农田里放牧是个笑话,也行不通。
说到这里,就能理解蒙古为什么会成为内蒙古与外蒙古——与南北匈奴人一样,保留了游牧文化的自然就成了外蒙古了,而亲近中国中原文化的自然就成了内蒙古了。这是地域与文化的力量,有时候仅靠人力与主观的因素是很难解决的。(文|路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