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高分经验总结(法考426分学霸复习心得)

法考高分经验总结(法考426分学霸复习心得)(1)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在2016年以426分通过了当年的司法考试,我曾参加过多次司法考试,在学生时代就考过,也曾边工作边准备过考试。你目前遇到的大部分困境,可以说我基本都曾经碰到过。通过司法考试后,我在法考培训行业工作了5年,参与了从0到1搭建教学产品的过程,累计带班的学员超过2万人。因此,对于法考培训中的一些陷阱我都了如指掌,希望能帮你统统避开。#法考#

法考高分经验总结(法考426分学霸复习心得)(2)

废话不多说,我的法考复习心得主要从记忆、学习方法、做题三个方面应注意的地方来入手讲解,希望你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相信会有不少收获。其实,我一直想和大家聊聊这个法考该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学效果最好?但我也在一直反思,究竟怎么学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学习”。你觉得你每天都在学习,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听不懂或做不对题,或者过几天就忘了,究竟哪里出了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回归学习的本质,法考有一个基本的学习思维模式叫学测结合。学无非就是看书(讲义)、看视频(课件)、听音频或者看文稿资料等,那这和我们看小说听故事有什么区别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同样是看和听,为啥前者那么痛苦,后者却那么爽。其主要区别是我们需要去精准记忆法考书籍和课程中的知识点,而看小说听故事不需要记忆,痛苦的根源来源于记忆。

关于记忆,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法考高分经验总结(法考426分学霸复习心得)(3)

记忆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记忆是不断挑战你的舒适区,是不断练习突破自己的一件事。它其实与人的大脑区域有关系,大脑有三块区域和学习有关,第一块叫舒适区,第二块叫学习区,第三块叫恐慌区。舒适区就是指你在这块让你放松的区域内,做着你熟悉和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学习区就是不断尝试你比较陌生但可以让你进步的事;第三块叫恐慌区,比如说超出你能力范围之外,出乎意料的,你认为自己无法掌控的事。

举一个关于舒适区的例子,比如说你是一个具有十年驾龄的老司机,当开车到路口往右拐的时候你会想应该往右拐吗?没有,你没有刻意的那么想,你做的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动作,以至于你的动作达到了自动化。这些事你做了太多次了,已经习惯了或麻木了,这就是舒适区。你在舒适区里,一直重复做你一直的在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并未让你进步一点,甚至反而退步了。比如说你在看视频、听音频的时候,感觉这些知识你都懂了,但马上让你做题还是会错,甚至过两天就全忘了,为什么?这跟我们的教育制度有关系,老师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实际上麻痹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神经,让我们缺乏思考,导致我们一直在舒适区内享受老师谆谆教诲与知识地灌溉,这给了我们一个假象,我们认为自己听完了老师所讲的,我们就get到了知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朋友,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听完了老师的一节课,觉得自己掌握了,请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老师讲到的主要内容再口述一遍吗?什么叫掌握?你如果能说出来,那肯定代表你经过思考并通过自己组织语言逻辑给阐述出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觉得这知识属于你吗?你所谓的掌握了其实都是在舒适区内的假象,你只有跳出舒适区,进去学习区不断改善自己,才能真正掌握。因此第一个关于记忆的方法就是听完学完课程以后,用几分钟把这部分内容的精华或者逻辑结构给口述出来,这是基本掌握的要求,绝不要偷懒,如果你得过且过,你只能是看起来很努力,实际效果甚微。要注意到我说是基本掌握,因为你还没做题,还没有做到活学活用,因此还不算是完全掌握,这个我们放在后面说。

另外,关于记忆我还想和你分享一点就是自控力和学习专注的问题,有一句是这么说的“有时候太勤奋也是一种病”。我记得我有个同学当年复习司法考试,早上六点出门,晚上十一点回宿舍,天天早出晚归,我对他是非常佩服,因为我觉得他实在是太有毅力了。出于好奇,我想去看看他每天怎么学习,早上八点半,我在读书馆找到了他,我偷偷观察他,想知道究竟是为啥他能够长期专注于学习。后来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他看一会儿书,发一会儿呆,玩一会儿手机,去一会儿厕所,下午趴在桌上睡着了。我相信有很多人和他一样,人还在那,心早飞了。学习不专注,还叫学习吗?有些考生听课两分钟都会走神,突然来个微信或者电话就马上接听导致听课的效果大大下降,课可能听完了,但是质量有保证吗?说到底就是自控力和专注力的问题。

思维模式

法考高分经验总结(法考426分学霸复习心得)(4)

人的思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专注模式,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比如说你专心学习或者专心做题时的状态。还有一种模式是发散思维模式:也就是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所谓的灵光一现就是发散思维做的事。这两种状态对学习都非常重要,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与慎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项联系更紧密,而右脑更多是做观察四周、与他人互动或者处理情绪之类的活动。

咱们举个例子,平常你在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然后你就把它搁置到一边了。你在休息或者做其他事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案,这其实一直都是发散思维在大脑后台做工作。因此人们通常能认识到专注思维的力量,去集中做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这个力量很强大,但有时候又会陷入钻牛角尖的状态,形成思维定势。而发散思维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具创造力与深度。

我们只有很好的去掌握这两种思维模式,能自由切换,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我们之所以谈到这两种思维模式其实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你在法考考场上做题的时候,会发现大部分题都不会做,这个时候你利用专注思维是做不出什么的,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题是在你很不经意的瞬间利用发散思维把这道题做出来的,我们称之为题感。有些人说,这道题我没法完整的分析出答案,但直觉告诉我就选这几个选项,这就是题感,这就是在专注模式下会自动切换发散思维的重大体现。

关于专注与自控力

法考高分经验总结(法考426分学霸复习心得)(5)

关于专注,我有几个小技巧来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第一个就是五分钟冥想法则,当你用专注模式学习学累了,闭上眼让大脑进行休息,什么都别想,进行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的吞吐上,只要坚持五分钟,就可以慢慢激活你的发散思维模式,一次两次也许没有明显效果,但等你坚持30天后,你会发现,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你都可以更集中注意力去做你想做的事。另外睡前做五分钟冥想,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有些时候,还需要微调你的整体生活节奏。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番茄工作法,以25分钟为一个单位,进行集中学习:在这25分钟内你要拒绝看手机、玩电脑,只专注学习。25分钟后,你可以适当玩一会或者休息一会,慰劳自己,人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是有上限的,专注学习太长时间必然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因此以25分钟为一个单位,集中注意力学习,再休息一会,哪怕一分钟,你的专注力会因为得到休息而恢复,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25分钟学习,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像健身技巧?没错,人的身体是有机制的,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都需要方法得当才能发挥效果。当然这种训练比较痛苦,但是不想经历痛苦怎么改掉自己坏习惯?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这种好事。

关于自控力,你可能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你想学习,却又想打游戏,那该怎么办?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一种方法叫10分钟法则,比如你正在学习,却很想打游戏的时候,逼自己再坚持学习10分钟,然后你再去玩游戏,10钟法则其实从概率上来说让玩游戏的概率减了一半。有可能你在坚持学习的10分钟内玩游戏的欲望已经慢慢褪去了。10分钟法则不仅适用学习上,也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但是你得去逼迫自己,否则说再多也没用。

还有一种提高自控力的方法,就是营造一个正向的学习环境,比如报班学习或者在学校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都是好办法。你可以找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来个对(内)赌(卷)协议,谁某天没有打卡学习就必须请对方吃饭。其实就是利用你的负面情绪——虚荣心来督促你的每天学习,其实你可以发现人类的很多负面情绪可以为我们所用,你厌恶肥胖所以坚持健身减肥,你有洁癖所以会不断打扫卫生,这些和你提升自己的自控力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法考正确记忆姿势

法考高分经验总结(法考426分学霸复习心得)(6)

最后我再帮你总结几个记忆方法,当天学习的内容如果不回顾,只能算得上瞬时记忆,很容易遗忘。你一定要在学完的当天晚上花点时间快速回顾,让当天内容在大脑里留下一个印象。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记忆的分级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不断重复与练习,印象会不断加深。

因此当天晚上你必须加深巩固当天学习效果,然后带着这些内容入睡,睡觉是最能激活人类发散思维的模式,它会在你睡觉的时候无形的工作着,对你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这是第一层印象,可以达到短时记忆的效果。

第三天晚上要对前三天的内容再进行回顾,再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记忆,形成第二次印象,通过不断的再现,已经没有那么容易遗忘了,形成长时记忆

第七天对前七天的内容进行快速浏览即可,形成第三次印象,最终形成永久记忆。一天一回顾,三天再巩固,七天快浏览,这一周学习的内容至少已经在你脑海里形成了基本的轮廓和组块模式,很难忘记。以前那种听课模式,你看一完一遍后根本无法在你脑海里形成印记,没过几天就忘了。

今天跟大家讲了很多搭建良好学习和记忆习惯的方法技巧,因为这些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早点开始适应,对于你后面无论是听课还是刷题都大有裨益,因此如果你希望一年拿下法考,真的需要早点开始对自己“狠”一点。接下来,我会对法考的学习方法和常见误区做一个解读,和如何避免陷入学习陷阱。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