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不争之德的看法(善为士者深不可识)

道德经中的不争之德的看法(善为士者深不可识)(1)

善为士者,深不可识:“《道德经》新解”之十五,萝卜/摄影

义简:

本章老子在描述“有道之人“的样子,也在说有道之士的做法。

道德经第十五章全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道德经》新解” 之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老子他老人家说的“善为士”,笔者认为不论是“名士”“隐士”“道士”“人士”,比较妥帖的讲法也许是“有道之士”,深具智慧的人吧。而这类人都智慧通天也智慧通微,普通人无法理解和描述。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但老子还是描述了一下他们的样子,虽然说出来还是很模糊:像冬天过河,像唯唯诺诺对街坊四邻很恭敬,面目没什么表情,像“冰水混合物”,很敦朴,很谦逊,看着不起眼,还是糊里糊涂描述不出这些人到底像什么。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老子设问:谁能安静下来,以至于把浊水澄清,也能安宁下来让能量满满,源源不绝?之所以说设问,是老子他老人家一定有答案,那就是这类“有道之士“。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得道“的有道之士,做事随道而变化,适度而不会太过太满,所以,事物的运转总是一直顺遂顺应,不会另有所变。

结语:

老子说来说去,有道之士的样子其实也并不特殊,只是他们待人接物,做事成事的方法和结果好像和普通人都不太一样。

2020年8月27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