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西方思维对比,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的区别

东方西方思维对比,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的区别(1)

《中庸》简介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东方西方思维对比,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的区别(2)

了解“中庸”的一些概念

中,意为“中正;准确、合理、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

和,意为“协调,融洽;适中”;

庸(拼音:yōng),意为“用”;“平庸、平常”。(在战国时期的史料里,“庸”有时指雇佣劳动者,这个意思叫作“佣”,庸由雇佣引申为用,使用。“庸”在先秦是对某些地位较低的劳动者的一种称呼,故“庸”有平庸、平常之义。因孔子生于春秋时期,有学者认为,最初“庸”在此处的含义为“用”,后有了平庸、平常之义。)

历史上,很多名人著作都对《中庸》从多角度进行了解读,中庸的含义也更加全面且系统。

什么是“中庸”?

总的来说,中庸是指儒家遵循与推崇的道德标准,教育人们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

在《中庸》第一章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白话译文: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明确表述了其自我教育的核心。

东方西方思维对比,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的区别(3)

“中庸之道”的内容

首先要达到一个状态,“中和”的状态,并实际应用。

在《中庸》第一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白话译文: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表露出来,这叫做中。表露出来但合干(同做某事)法度,这叫做和。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很冷静,心性达到了极致;“发而皆中节”,表达情绪时,协调且适中。君子和而不同,就接近这个状态。

做到“合一”,这个“合一”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天道与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情感合一、外内合一,这个“合一”,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合一”,而且含有阴阳合一的意思,无过与不及,体现了“中”与“和”的境界。

其次,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五达道,即:君臣(现代,叫做上下级)、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三达德。在《中庸》第二十章,“知,仁,勇(智慧、仁爱、英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白话译文“智慧、仁爱、英勇这三者是天下的大德行。实践大道的道理是同样的。有的人生来就通晓大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通晓大道,有的人经历过困惑后才通晓大道;他们最终通晓大道,这是同样的。有的人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有的人凭着利害关系去实行大道,有的人勉强去实行大道,最终成功的时候是一样的。”孔子又说:“喜爱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尽力去实行就接近仁爱了,知晓羞耻就接近英勇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德行;知道怎样修养德行,就知道怎样治理人,知道怎样治理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了。”

治理天下国家,九经,分别是修养德行、尊重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贴众臣、爱民如子、招集各种工匠、优待边远异族、安抚四方的诸侯。

第三,《中庸》强调个人的修养,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

通俗点来讲,中庸,就是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天下正道、正理,准确、合理且中正,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地待人接物、管理国家。这种境界,唯圣人耳。

东方西方思维对比,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的区别(4)

对中庸的误解

今人对中庸的误解,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折中主义”,无原则;

二是;“墙头草,随风倒”,无主见;

三是:“不思进取”,随遇而安。

中庸的“中”不是“折中主义”,而是“坚持天下正道、正理、准确、合理且中正,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不是无原则,恰恰相反,原则性很强,而且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凡人哪里能够做到?要求的境界很高很高,除非圣人可以做到。

中庸的“和”不是“墙头草,随风倒”,而是“协调,融洽;适中”,要求待人接物恰到好处,且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墙头草,随风倒”是完成相反的。

中庸要求人人自我修养,达到一个“中和”,“至诚”的境界,服务于国家、管理国家,这与“不思进取”也是相反的。

君子与小人对中庸的态度是什么?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白话译文:孔子说:“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小人的言行却违反中庸。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因为君子的言行时刻都不偏不倚。小人的言行违反中庸,因为小人的言行无所顾忌、无所畏惧。”)

“中庸之道”难吗?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白话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远离人。人去实行中庸之道却远离了人,他就不是在实行中庸之道。”)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中庸”思想的体现,而且也在按照“中庸之道”去做,只不过做的不到位而已,毕竟,这是圣人之道,但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圣人。

写了这么多,不对之处,期待各位的指导与批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