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未来电影啥时候下映(盛夏未来青春片这么拍)
看完这部之后,更加确定了一点,那就是陈正道的作品,以后大可以放心看了。
通过一部作品,是能够get到导演的审美的。有的确实low,有的比较俗,有的花哨浮躁,有的朴实低调。
而陈正道的审美,是非常高级的那种。
他的那种高级,不仅体现在画面上,还有细节的铺陈,人物之间的对白,一些隐喻的设定,以及主题升华中所透露出的那种细致和温暖。
一个人的审美,跟他从小所经历的一切息息相关,那些美好又高级的东西见识多了,品味自然就提升上来了。
一直有个直觉,就觉得陈正道的家境应该很不错,要不然也没机会接触到那么多好东西,后来通过百度搜索证实了这一点。
真是个好命的孩子。
这个好命的孩子长这样。
不好看但还挺可爱的。
接下来就随意聊聊这部电影吧。
影片中,Ming是个很特殊的存在。
自始至终没出声,没露脸。但却是本片一个重要的意象所在。
如果我们读懂了Ming存在的意义,也就理解了这部电影的内涵。
是的,陈正道导演的电影,都是有内涵的,而且还很高级。渗透在一个个细节之中,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直给。
在影片一开始,我们就知道郑宇星(吴磊饰)有个大他八岁的“女朋友”,在北京,是个DJ,叫Ming。
郑有点剃头挑子一头热,而且是那种狂热。为了Ming甚至放弃了高考。虽说郑的成绩常年稳居班级倒数第一,但做出这种举动,也是很疯狂了。
单恋的郑,跟大多数有着恋爱脑的女孩一样。自我陶醉、自我催眠、自我欺骗。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生就是一个自我说服的过程,只要能自我糊弄到位,那就是成功。
很显然,郑做到了。他把一切很明显的事实都做到了自圆其说。比如说作为一个小网红的他, 每次发抖音都几百赞,但Ming从未给他点过一个赞。他是怎么自我说服的呢?
他说Ming一定是对他有感情的,要是没感情,是路人,点个赞又能怎样呢?
因为在乎,所以不点。这是郑的逻辑。
是不是很好笑。但处在那种关系中的人,可能都会用这种类似的逻辑来自我说服。
如果没有遭遇重重一击,或是被某个人明晃晃地点破,郑可能就这么一直糊弄下去了。
被自己感动,对对方有幻想。
但郑给自己营造的这个舒适窝,被陈辰(张子枫饰)给捅破了。
陈辰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真实处境(早就被甩或是压根就没进入到这层关系中去),他的真实想法(利用陈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说他不肯真实面对自己,不够勇敢,无法面对喜欢对方,但却得不到回应的事实。
看到这里,真的是太佩服导演了。
脱离了常规青春剧的套路,将视角放在了自我探索这一层面上。
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困境,然后勇敢地去接受这个事实,坦坦荡荡地继续生活下去。这应该就是导演想要传递给我们的那个部分。而我们知道,要做到勇敢、真实、坦荡,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每个人都是面对他人困境时清醒,面对自己困境时,要么自我说服,要么畏惧逃避。
不愿真实面对,才是那个真实的自己。
但让人惊喜的是,电影在这个部分上的处理,堪称完美。
几乎每个人最终都真实地面对了自己。
当然,并非自觉自愿,而是通过一个个连锁反应来完成的。
最初的那个引爆点来自郑宇星和陈辰。
他们一同去观看Ming有份参与的音乐盛典,就在Ming出现的那个瞬间,郑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徒劳,就像是个小丑,于是有些难堪地拉着陈辰离开。
在盛典场地之外,两人爆发了一次争吵。
陈辰点破郑(不肯接受喜欢别人,但别人却不喜欢自己的现实),而陈辰也接收到相同的刺激——被郑点破(不肯接受父母早已不相爱,并都已开始新生活的现实);
陈辰路过酒馆看到那一幕(父母在相互吐槽,说为不影响陈辰高考,假扮夫妻戏演得好辛苦),意识到自己的一厢情愿和自作聪明有些可笑,然后转身回去找郑。而坐在原地早已哭到崩溃的郑看到陈辰的那一刻,也终于放过了自己,那个自以为勇敢追爱,执着的自己。
他们的改变,来自相互刺激,相互成就。
而影片的优秀就在于,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将视角延伸落脚到每一个人身上。而片中刻画最多的,就是陈辰妈妈(郝蕾饰)这一角色。
剧中的每个人都有困境。她也不例外。
对于一个还有十几年才考虑退休的女性来说,辞职陪读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
少了工作环境中跟同事们的互动,断了大部分的社交和朋友圈,每天的日常就是做饭、打扫、等待......
狭小的居住空间(为了陪读租过房子的应该都有体会),单调乏味(日复一日)又时常焦虑(孩子学习)的情绪,辰妈几次眼神的特写,都透出这样一种深深的倦怠感。
闲赋在家跟全职妈妈,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自我有了更大的伸展空间,而后者由于责任和压力,往往是自我的不断压缩。
人到中年,丧失自我。是一件很可悲但又无可奈何的事。(毕竟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但处于困境中的辰妈,有着很多的闪光点。
她很泼辣也很强势,但做事论理,还很幽默。这部分看她跟陈辰和郑宇星在餐厅那段就能感受出来。
她很聪明,还有些小女生在恋爱中的小心思和傲娇。
这一点在很多妈妈身上并不多见,可能是受年龄和身份的束缚,也可能是环境熏陶,总觉得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40多岁就是成熟的年纪,怎么还可以恋爱脑?丢不丢人,好不好笑?这部分看她跟海南水果王的微信、电话,以及线下互动可以感受的到。
在面子和孩子之间,她选择的是孩子。
当知道陈辰宁可退学也不让郑宇星背锅的时候,她选择支持孩子,并把那份协议书撕掉了。我想,此刻的她,除了支持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遵从自己的意愿走接下来的路之外,也为孩子的善良和担当感到欣慰。
一个妈妈的成长,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件事。
跟那些顺风顺水的妈妈相比,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经过几道大坎,撑过几个大浪的妈妈们,似乎成长的更快些,人生厚度也更加丰沛。
当然,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们也未必愿意成为那个“有故事的人”。
关于Ming,还想再多聊几句。
片中多次出现暗示,暗示Ming到底是“她”还是“他”。(当然我们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是“她”)
暗示1:
郑宇星邀请陈辰去他家玩时,陈辰唱了一首《拥抱》。
这是五月天的一首歌,单纯看歌词,没什么特别。
但再一看百度词条,似乎发现了些什么。
暗示2:
在club里,辰主动去吻郑,但郑却本能地躲开了。这时的辰完全是一种喜欢一个男生而不被对方喜欢时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
音乐节上,两人相吻。陈辰说:我喜欢你。郑说:要是我也能喜欢你就好了(请注意这个“能”字)。
暗示3:
郑跟辰飞三亚去参加音乐节,还发了抖音。为了消除影响,班主任找来双方家长商量对策。
陈辰爸爸说,你家孩子是男孩,当然不担心。我们是闺女,当然要担心了。然后郑爸说,你们放心就行,不会有事,陈辰不会有事的。
你说,一个父亲怎么就这么确定,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就一定不会出事呢?
暗示4:
在辰跟郑的交流中,关于Ming的字幕都是以“她”代替。但Ming始终没有出现正脸,连声音也没有。
而且无论海报上还是音乐节上,都是以中性打扮(其实是偏男性)出现,连名字都是Ming,这个拼音我们更常会想到的是哪个字?
而且,就在俩人看音乐节海报的时候,陈辰的表情很微妙。这时郑跟她说:现在,你欠我一个秘密了。
那么,郑这个作为交换的没有说出口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暗示5:
班级根据成绩选座位,陈辰选了郑宇星,大家陆续入座,然后镜头给到几对同桌,一男一女,两个女生,两个男生,而这两个男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非常微妙。反正在我看来,他们绝不是什么好哥们。
暗示6:
片中反复出现的一首something like this,是郑宇星最喜欢的一首英文歌,关于这首歌,有个网友是这么回复的:
暗示给的很多,如果仔细看,就会明白这是在说什么。
所以我的理解是,这是一部青春片,但不是爱情片。
但很有意思的是,陈正道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这么理解就太狭隘了,可以把Ming看作是一个模糊处理或是更宽泛的理解。可以代指所有不受限制的,值得去追求的美好事物,当然,也包括人。
不知道导演这么说,是因为大家都懂的求生欲,还是真的意图就是如此。
不重要了,毕竟一部好的作品,不需要太纠结这些。
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青春片有两部。《少年的你》和《盛夏未来》。
《少年的你》更残酷些,看的时候总有一种揪着心,小心翼翼往前挪步的忐忑与压抑感。
而《盛夏未来》更温暖些,尽管每个人都在困境中艰难前行,但他们总能在彼此的陪伴中看到温暖与希望,他们一直都在积极地调整步伐,让自己跟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下一代更加和谐友好地相处共存。
看到自己,看到他人,看到未来。
这应该就是青春片最好的样子吧!
在这部电影的首映礼上,郝蕾说:
“我从不觉得成长是青春才会遇到的事儿,即便是40岁,50岁,你依然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你依然要面对自己,勇敢去成长。”
这就是Ming的意义,也是《盛夏未来》的意义。
棕妈:
初中英语老师,12岁男孩妈妈;
半个读书达人,一年几十本;
半个电影狂人,一年几十部;
心理学感兴趣,青春期耗力气;
码字跟家务,唯二解压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