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哪里的海最美(成就岚岛人文之美)
藤牌操手正在进行藤牌操表演
老艺人们练习词明戏戏剧
在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碰撞融合之下,平潭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海岛地域民俗文化,藤牌操、贝雕、词明戏、闽剧……这些艺术瑰宝犹如散落在岚岛的珍珠,亟待挖掘传承。此次《邱毅看平潭》栏目围绕“海纳百川成就岚岛人文之美”话题,采访平潭藤牌操协会副会长兼总教练、省级非遗项目藤牌操传承人陈文英和平潭苍霞垄词明戏传习中心主任林心惠,福建贝雕(平潭)艺术馆总工艺师、福建省级非遗项目平潭贝雕传承人蒋心忠,通过他们的讲述了解平潭传统的藤牌操、词明戏、贝雕等传统文化的渊源故事,感受平潭丰富的文化底蕴,更加坚定岚台之间在文化上的关联。
陈文英:探索藤牌操的历史渊源
提到平潭的传统文化民俗,就能联想到千百年来岛上民风淳厚,农耕渔织,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了独有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民风民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据民国《平潭县志》《福州府志》,平潭的先民自闽东、闽中、闽南等地迁徙自海岛,不同的乡村语言和习俗上都有所不同,从历史沿革的脉络上看,平潭风俗继承了闽越文化的遗风和古代中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受到佛教与基督教的影响,中原与海外文化习俗的冲突,形成独有的海洋文化。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平潭民俗继承了先人的民俗文化遗产,又为新一代年轻人创新民俗,加上当今各种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伴随着许多的非物质遗产挖掘承继,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海岛文明。
藤牌操发源地是平潭城关大路顶庄,有着450多年的历史。就像热爱这平潭岛上的岩石一样,山门前村人也崇尚这种如同岩石一般宁折不弯的精神品质。就连世世代代盛行在村子里的民俗娱乐活动——“藤牌操”,都带着浓浓的格斗味道。
藤牌操和抗倭名将戚继光有一定的关联,这个故事就要从明朝说起了。传说藤牌操源于戚继光在浙江、福建抗倭时首创,后郑成功加以完善。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戚家军追倭至平潭时,藤牌操传入民间。明末清初,郑成功部属驻军平潭,常操练藤牌军,使其成为海坛水师必练军操。现在,藤牌操又作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流传开来,以舞美健身范式样本承袭下来。
蒋心忠:平潭贝雕极具特色
平潭一种传统手工艺叫作贝雕。据《平潭县志》记载,平潭贝类品种之盛,多达169种。贝壳可精心雕琢成花鸟、山水、人物等浮雕,远观造型优美,近看栩栩如生。自20世纪50年代起,平潭贝雕经历了市场萌芽、兴盛、繁荣,后来日渐衰落的历史演变。
作为土生土长的平潭人,我和贝雕的缘分要从1955年说起。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是平潭实验小学美术劳作班的学生,我的老师林国钦是平潭贝雕工艺的开拓者。在他的带领下,我每天就在平潭海边捡贝壳,再回到教室打磨、雕刻,学习制作贝雕作品。林国钦老师做了两幅作品,一幅是《百花齐放》一幅是《宝岛台湾》,中央办公厅给我们嘉奖还给我们回信,当时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1959年8月25日,成立了地方国营平潭贝壳工艺厂。
平潭贝雕主要特色,就是以圆雕为主,立体圆雕。圆雕就是把零碎的小贝雕组成完整的作品,林国钦老师的作品,在我们中国的贝雕历史上也是独创,这几年贝雕的工艺断断续续、坎坎坷坷,现在在各方面支持下,贝雕作工艺也逐渐恢复起来。我现在和我的徒弟周明两人一起创办一个艺术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还创作了一个贝雕作品,名称为南湖红船。对我而言,平潭贝雕更是一种情怀。在平潭贝雕渐渐走向没落之际,不少贝雕艺人也在寻找平潭贝雕的新出路。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贝雕手艺人们潜心收集、修复早期的平潭贝雕作品,在模仿、打磨自己技艺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平潭贝雕的发展之路。
林心惠:传承岚岛戏曲瑰宝
词明戏是戏曲界的瑰宝,也被称作“岚岛戏曲活化石”,词明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戏曲,可谓四平腔的遗响。300多年前,我祖上——浙江余姚县词明戏艺人林氏兄弟,流落迁居到平潭敖东苍海村。他们带来的“弋阳腔”,经当地艺人们长期实践,创作出许多乡音土调,从而衍变产生了“弋阳腔”词明戏,并在岚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词明戏不但音乐唱腔颇具特色,善于表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剧目也很丰富,选材面宽,角色非常广,已知剧本有近千部。
如何表演好词明戏,好的剧本是首要条件,第二就是木偶人物的制作,第三是如何操纵好木偶表演。木偶身上的诀窍在于这一根竹筷和七条线,这一根筷子要将木偶的头固定住,相当于一个杠杆的原理,通过身上的七条线活动。木偶身上的七条线,拴在木偶的双手和双脚还有双臂,另一根线在木偶的脖子后面,随着提线师傅的拉线,木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动作。木偶的操纵要根据不同的剧情,变化角色。
近些年我们国家也是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同年,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也联合印发了《关于传承和弘扬福建戏曲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的出台,为陷入发展瓶颈的平潭戏曲带来了新动力。邱毅:各种文化碰撞出火花
邱毅:各种文化碰撞出火花
平潭虽是个海岛,可是平潭由古至今融合了各种文化,有从北方过来的中原文化,有当地的闽越文化,还有面对海洋的海洋文化,各种不同的文化融合在平潭,于是就碰撞出许多火花,而火花产生的亮点都代表着以平潭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平潭是个好地方,有太多的亮点和特色,只不过过去可能缺少宣传,所以不为外人所知,单单今天在访谈中就凸显三大亮点,藤牌操、词明戏、平潭的贝雕。
通过讲述了解了当时戚继光一路从浙江追着倭寇到平潭,在平潭用藤牌阵把倭寇歼灭。其实到了台湾也出现在民间的活动中,很多人演练藤牌操、藤牌舞就成为一种战舞,而从藤牌操也体现出两岸之间民俗文化的交流。平潭贝雕在探索中逐步走出了一条“文化 产业”的道路,也相信在精益求精的贝雕手艺人们的努力下,平潭贝雕将重现往昔的辉煌。
非物质遗产的挖掘与承继,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坚守、弘扬岚岛本土文化,打造平潭文化名片,才能为这块神奇的海岛建设,添砖加瓦。
来源:平潭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