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通假字解析(大语文中学文言文)

点击关注,持续更新,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解析(大语文中学文言文)(1)

大语文中学文言文“通假字”汇总详解用法、出处、意思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为:脱下。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遂解衣攀聂而登。 译为:脱下 ——徐霞客《游恒山记》

3、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译为:脱下 ——墨子《公输》

4、宋之庖丁学解牛。 译为:解剖 ——王充《订鬼》

5、有不解之处,望请指教。 译为:理解 ——林觉民《与妻书》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王安石《伤仲永》

2、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就:靠近 就傅,跟随老师。《古文二则 戴震难师》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就:靠近,还有不邀自来的意思。孟浩然《过故人庄》

4、蒙乃始就学。就:开始从事。这里可不译。《古文二则 孙权劝学》

5、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就:去 林觉民《与妻书》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举茂才,举:推举。

3、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举:举荐——《四知》

4、每三公有所选举,举:推举——《私心》

5、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举,推举——《出师表》

6、举先王之政,举:推行——《答司马谏议书》

1、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俱(一起)→《乘船》

2、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 俱(都) →《游恒山记》

3、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qǐ)首。 俱(向)→《劳山道士》

4、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同,都)→《祖逖北伐》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都)→《湖心亭看雪》

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都)→《沁园春?雪》

7、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俱(都)→《与朱元思书》

8、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俱(都)→《出师表》

1、昨夜见军帖 军:军队 《木兰诗》

2、军书十二卷 军:征兵 《木兰诗》

3、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军:军队 《岳飞》

4、军细柳 军:驻军 《细柳营》

5、至霸上棘门军 军:军营 《细柳营》

6、左丞相以为军谘祭酒 军:军事 《祖逖北伐》

7、军听了军愁 军:当兵的 《朝天子 咏喇叭》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克:能够) ——《资治通鉴》

既克,公问其故。(克;动词,战胜) ——《曹刿论战》

克己奉公。(克:克制) ——《后汉书?祭遵传》

克期置酒。(克:通“剋”。严格限定期限) ——《三国志?张嶷传》

克谐。(克:能) ——《资治通鉴》

1、劳其筋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 即崂山,位于山东即墨海边。 《劳山道士》

3、上自劳军 慰问,犒劳。《细柳营》

1、他们,他们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他,他的

既已纳其自托——《乘船》

3、这,这个

“亡何,其人亡。”——《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4、它,它的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5、其中的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6、那,那个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7、放在“如……何”句式前,加强语气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8、难道

其真无马邪——《马说》

9、其实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0、千万

“汝其勿悲!”——《与妻书》

1、抵达、到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曹操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李贺

2、靠近

(1)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浣溪沙》苏轼

(2)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3)王即临之。——《干将莫邪》干宝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3、面对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范仲淹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韩愈

4、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诸葛亮

1、爱

独怜幽草涧边生——《滁州西涧》

2、与“可”组合,译为“可惜”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1、确实,实在

良多趣味——《三峡》

2、肥沃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3、善、好

王惭忿,骂老道士无良而已——《劳山道士》

4、善良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1、道理:

(1)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3)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2、治理

将何以理天下乎?——《强项令》

3、纹理

君有疾有腠理。——《扁鹊见蔡恒公》

4、法治: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解析(大语文中学文言文)(2)

点击关注,持续更新,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