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三章(生产要素整理一)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三章(生产要素整理一)(1)

劳动,是最早的生产要素。

何为生产要素?

在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有生产这一概念,为了满足自我生存的需要,捕猎、摘果、挖食野菜等可以算作是最早的生产劳动。

由于人类社会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及进步,生产要素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伴随时代进步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钱这一个概念尚无诞生,而人类对于土地也更多的是被动获取,没有投入劳动改造,更为关键的,那个时候的人类尚未形成社会组织,而且居无定所,与其它动物一般,会不断迁徙,土地并未被人类所掌握。所以在原始社会阶段,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进入奴隶社会,社会这个组织开始形成,群体活动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模式,领土及领地,有了明确的归属,同时人类会通过种植、养殖,在领地上进行生产劳动,这个时候,生产要素就不仅仅是劳动,土地作为资源中与人类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成为了除劳动之外的另一种生产要素。

资本是最晚诞生的一种生产要素。在奴隶社会期间,已经有货币的概念,但由于那个时候的货币功能单一,只是用于作为交易媒介,并没有或者说在社会生活中尚没有较大范围的形成货币的借贷关系,在这种社会治理结构下,资本尚未形成。

对我国而言,至奴隶社会晚期,在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六国,更为重要的是度量衡的统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同步也统一了货币,公元前210年,秦王朝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规定“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货币统一后,由于国家治理结构也统一采取了分封制,封建社会开启,这个时间段,货币的借贷逐步在社会上产生,并且伴随信用制度的建立,经济个体与经济个体之间在有了互信的基础上,货币借贷产生,资本也就同期形成了。资本成为生产要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时间界限。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资本逐步登上舞台,在有形商品及无形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资本的作用日益扩大,到亚当·斯密书写国富论时,资本已经和劳动、资源一样,成为了商品生产不可获取的要素。于是,劳动、土地、资本,生产的三要素就这样在经济学诞生时就产生了。

回归到21世纪之现代,伴随机械生产及机械制造,虽然人依然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但源于劳动力也成为了商品,所以资本完全放大了自身的效能,资本的价值得以扩大。

就如本文所介绍的,生产要素也是伴随社会进步的而不断演变的,从最早的劳动、发展到劳动 土地,当资本成为生产要素的一环后,生产要素的体系算是基本成型了,但并不意味着所归纳的这三个生产要素,再过50年,依然成立,只能说从经济学诞生时的社会生产情况和社会治理环境看,可以确定劳动 土地 资本为满足人类生产的三要素。任何一种有形商品及无形商品,都可以由这三者中的一种、两种或者三种组合产生。

生产要素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某种学说是否建立,并不影响该学说对应的研究内容是否存在。举例:文字是在人类诞生后几万年才出现的东西,但人类绝非需要文字才能存活。经济也一样,经济学诞生以前也有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经济学的诞生,是让我们能更准确和更深刻的认识这个世界,生产要素理论也一样。

作为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影响世界最大的当属其写的《国富论》一书。国富论中,详细介绍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的构成,同时也介绍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生产要素理论就是国富论中重点强调的。亚当斯密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来源于市场的建立,由于市场的产生,在效率优先原则下,社会分工产生,因为社会分工的深化,每个生产者都能够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样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得以提高。于是在同样时间,同样的资源耗费情况下,人类社会能生产出更多的商品,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完成更有科技含量的研究,达到更为进步和更能提高人类享受水平的社会状况。

回到当下的社会环境,由于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要素理论在经济研究领域,被一部分经济学家作为研究课题和重点,并结合社会现实,提出了生产要素理论的修正,其中最有代表的当属部分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纳入生产要素理论,该学派认为除了劳动、土地、资金之外,还有企业家精神也是影响生产发展的核心要素。也包括有部分经济学家将技术创新视为生产要素。

无论企业家精神,还是技术创新,其实都代表的由于社会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与社会现实有一些脱节,但如果用归纳的观点看,企业家精神其实可以纳入传统的生产三要素中,因为企业家精神的来源都是人,可以纳入劳动这个要素领域。除了劳动需要扩展范围外,还有土地及资金也需要扩充其范围,尤其是土地这一要素。

如果用现代的思维和眼光来看,与土地功能一致的,还有河流、湖泊、山川、海洋,包括太空、宇宙也都可以纳入生产环节中,所以用资源来描述更为准确和恰当。此外,仅有资源还不足以表述满足人类生产的除劳动及资本外的环境。在社会现实中,生产能否得以顺利开展,有一个因素十分关键,那就是一国政府的国家政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而国家政策,可以纳入到资源中的无形资源体系中,其价值与土地及资源一样,是保障生产得以正常发展的外在条件。所以资源应该扩展为有形资源及无形资源两个内容,有形资源 包含河流、湖泊、山川、海洋、太空、宇宙。无形资源为保障生产正常开展的各项政策及社会环境。

至于资本,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资金进行度量衡,所以当社会中的组成要素——人,有了资金积累后,就会形成资本,资本利息是时间价值的最好体现。而技术创新也体现的是某种科技成果的价值体现,其实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论专利也好、发明创造也罢,都在其诞生时会有资本的力量推动,所以技术创新可以纳入资本这个要素体系中,以完善生产要素理论。

归纳,在交换经济学中,生产要素理论是与时俱进的,伴随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在当前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劳动(含企业家精神)、资源(含有形和无形)、资本(含专利及技术进步)为生产的三要素。

与生产三要素对应,所有的商品,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均可以按照要素理论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资源主导型三类。而扩展到地区或者国家,也可以分析其在三要素中具有比较优势的选项。从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看,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其资本竞争力都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有竞争优势,至于资源,则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资源优势明显和资源不足的经济体。

在后面的文章,会对这三个要素单独成文分析。

谢谢阅读!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三章(生产要素整理一)(2)

劳动、资源、资本,生产三要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