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功能布局(构建国家南方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区)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功能布局(构建国家南方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区)(1)

五年来,黄江促成立洋光电子、新美洋、宏道电子等20宗项目落地。图为建设中宏道电子厂。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功能布局(构建国家南方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区)(2)

天集·磁海产业园总建面约173万平方米。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之经济发展汇聚新动能

8月27日,在领益工业园新落成的厂房里,工人正在熟练地操作冲压机器,手机精密件半成品在流水线上传递。经过检测、包装等一系列程序后,这些手机精密件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

最新数据显示,领益集团即将成为黄江首家百亿产值企业。除苹果外,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的多个功能模组均有“领益烙印”。

由于身处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两大科学城之间,黄江镇已被外界视为“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群的双城枢纽”。为加快构建“国家南方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区”,日前召开的中共黄江镇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智能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更高台阶。

●南方日报记者 韦基礼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5月,在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大会上,黄江镇3家企业共签约了投资总额达46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其中包括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智造科技项目、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先进封装项目以及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智能驾驶及新能源研发制造基地项目。

业界人士认为,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后,将加快黄江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这也表明,黄江龙头企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将助推全镇优势产业链做好做强,促进全镇产业格局实现转型升级。

由于身处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两大科学城之间,黄江镇被视为“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群的双城枢纽”。放眼大湾区,在莞深融合提速和双科学城崛起的背景下,黄江已然跃上莞深双科学城中轴线上的“新C位”,这为黄江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命题。

黄江镇身处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的合作示范区,未来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产业为主导,发展共性技术研发、中试试产园区等功能,承接两个科学城的科技成果转化需求。

黄江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将全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电子信息、5G、新能源等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抓紧布局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完善制造业发展体系,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近年来,随着莞深融合向纵深发展,黄江镇吸引了一大批新兴产业进驻,产业格局加快转型升级,目前电子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已发展成为黄江的主导产业,并逐渐形成优势产业链。

今年年初,黄江镇招商引资再迎好消息,晨讯科技智造项目落户黄江镇,总投资近20亿元,用地约70亩,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化智能设备制造及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研发制造。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年纳税额6000万元。

近5年来,黄江瞄准深圳优质企业实行招商选资,两次赴深开展深圳经贸合作交流会,促成立洋光电子、新美洋、宏道电子等20宗项目落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五年累计引进3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超1200宗,合同利用内资总额238.76亿元,经济体系从“外资独大”向“由内突破”转变。

晨讯科技智造项目的落户,其实并非偶然。近年来,黄江全力培育招商引资新模式、新基础,以不断升级的营商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顶尖企业来此寻觅商机。

为进一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今后黄江将持续强化企业技术改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智能制造为主导,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上市”“上规”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力争五年内培育3家百亿企业、25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5家上市公司。

培育跨越式发展新动能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转型

走进黄江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工业园——裕元工业园,数以百万计的手机零配件在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日夜不停地流转、组装,最终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进一步加工,整个园区一片繁忙景象。从深圳引进的领益集团正是从这个工业园快速崛起。

五年来,领益集团、安世半导体、正扬电子等黄江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累计投资超55亿元,年纳税总额从2016年的0.2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27亿元,领益集团更是即将成为黄江首家百亿产值企业。

为加快培育跨越式发展新动能,黄江今后将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建成一批智能车间、未来工厂。具体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投资总额超110亿元的安世半导体、正扬电子、领益智能智造以及投资总额超30亿元的晨讯科技、大富科技、立洋光电子等项目加快落地,并于3年内达产。

事实上,黄江当前正在强势布局5G和人工智能产业。除了引进全球最大通信基站滤波器设计制造商大富科技,黄江还推动华南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基地落户,加快研发生产5G通信相关制造装备,围绕电子加工、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手机配件、新能源汽车5条产业链内扩外张。

沿着公常路往深圳行驶,在深圳光明区与黄江镇交界处,一个崭新的工业园区在黄江的大冚村中显得颇为显眼,这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大型工业园区——光明港·中城智造创新园。

目前,该园区已经与东莞移动签署了5G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研发、智能制造、园区管理等5G应用方面展开研讨合作,进而颠覆传统的园区管理模式,使园区管理走向智慧化。

“园区招商仍以智能终端与智能装备行业为主,重点引入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和物流智能相关的企业,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的全产业链。”中城智造创新园相关负责人直言,工业互联网日益成为实现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关键支撑和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黄江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创业指导培育机制、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机制,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围绕金融、科技、产业、园区等出台完善一系列配套政策,多方面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力争培育300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5%以上。

此外,黄江还将更加注重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支柱产业,大力抓好金融、文化等产业发展,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

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加快资源要素合作对接

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犹如两颗明珠镶嵌在黄江镇的南北两端,随着莞深科学城快速通道动工建设以及未来两地轨道交通无缝连接,双科学城的辐射效能极大加强,黄江镇的战略定位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各种峰会都有大量莞深企业家的身影,莞深两地融合越来越紧密。”广东省工信厅专家吴益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制造能力,在世界各大湾区中优势十分明显,而黄江身处莞深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各种优势资源不断汇聚,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近年来,多个百亿项目汇聚黄江镇,其中黄江人工智能小镇尤其受外界瞩目。该项目总投资高达数百亿元,位于松山湖科学城成果孵化转化基地,紧邻光明科学城装置核心区,占据两大科学城装置区连接点的中心区位。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产业年度产值达100亿元,入驻企业超800家,引进科技人才就业超3万人。

黄江人工智能小镇由星河控股集团投资建设。按照计划,黄江人工智能小镇将结合黄江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转型升级需求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智慧化园区,推动智能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黄江身处松山湖科学城深莞科技成果合作转化区,随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一大批创新要素将源源不断地向这里汇集,这将为黄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为加快资源要素合作对接,未来5年黄江将加快推动“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在建设用地、研发设施、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中,重点调整优化工业园区规划设置与管理体制,加快向产业社区转型、向智慧园区升级,重点加快裕元工业园、太阳神产业园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充分发挥天集·磁海项目的资源优势,建设资源要素合作对接现代化平台。

目前,松山湖科学城已逐步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体系。其中,在中科院支持下,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及众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成使用并已收获累累硕果。而在距离松山湖科学城直线距离不过7公里的地方,深圳综合粒子研究院、深圳神经科学研究院等八大项目已集中入驻光明科学城

今年5月,黄江镇政府携手天集·磁海产业园,在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挂牌联合招商办公室,在莞深之间架起融合发展的“鹊桥”,通过引进重大项目推动黄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天集·磁海作为广东省、东莞市重大项目之一,将利用科学城中轴区位的核心资源,助力企业链接全新机遇。该项目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总建面约173万平方米。整体建成后,将实现总投资80亿元,6万名高级人才集聚、2000名企进驻。

根据规划,黄江未来五年将依托大项目精准招商,发挥联合招商办公室统筹引领作用,引入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总部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探索建设黄江博士工作站,力争五年内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10个、高层次人才50名,新增产业技能人才1万名。

对标“双科学城”建设促进莞深产业协同发展

过去五年,黄江通过招引大项目、培育新产业、拥抱新经济,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以年均超过10%的增速跨过200亿元大关,搭建起深莞高度融合发展的桥梁。

“我们前后布局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但是,目前这些重大产业项目还未转化为动能,总体缺乏总部经济拉动,加快发展的使命仍然任重道远。”黄江镇委书记苏东称,到2025年,黄江将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初步建成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智能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当前,东莞与深圳两座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融合。4月22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与此同时,在7公里之外的深圳光明科学城,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双科学城的牵引带动下,由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将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创新要素的资源配置,创造发展的新动能。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表示,希望东莞松山湖和深圳光明区能够加强协调联动,集中区域优势资源,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进行部署,解决国家发展战略当中的重大瓶颈问题,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攻关。

未来五年,黄江将全方位对标光明、松山湖双科学城建设标准,提升城市承载力,建成双科学城中轴活力新城。积极融入松山湖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依托周边高校打造产学研基地,面向双科学城打造创新社群,支持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黄江落地转化,力争成为深圳大都市圈创新支撑中心,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

为了在源头创新的“新赛道”中赢得先机,天集·磁海提出将打造“双科学城 源头创新”模式。在天集·磁海园区的规划中,园区将打造全系产业空间,其中尖端企业大厦将承载空中花园办公;科研中试空间则集研发、中试、轻生产于一体,让科技成果产业化更为顺畅;空中智造工厂作为高颜值空中厂房,将让企业有生产力,更有形象力;而企业领航总部则是为了跟上全球化时代办公趋势。

为提升产业空间供给质量,黄江还将推动星光村临深连片1200亩“工改工”项目,充分盘活裕元工业园区内20余万平方米空置厂房、太阳神230亩闲置用地,再收储临深片区约2000余亩土地,用于引进深圳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莞深产业协同发展模范节点。

为适应更高质量的发展模式,黄江将加快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支持贸易企业以“品质高档化、价格大众化”的品牌路线撬开国内外新市场,推动黄江从外贸强镇向贸易强镇转变。另一方面,发挥黄江辖区轨道站点星罗棋布的独特优势,探索黄江特色的TOD发展方式,深度融入深圳大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组织模式,推动传统的出租经济转变为地铁经济。

■数读

过去5年黄江经济发展

领益集团、安世半导体、正扬电子等企业累计投资超55亿元年纳税总额从2016年的0.2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27亿元

全镇倍增企业产值从2017年的17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50亿元,增长42%

五年累计引进3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超1200宗合同利用内资总额238.76亿元,经济体系从“外资独大”向“由内突破”转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1.6亿元提高到65.5亿元年均增长6.8%,全镇各项税收总额从33.1亿元,提高到43.9亿元,年均增长7.3%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8亿元,年均增长12%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82家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超50%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规上企业达336家规上工业增加值从62.1亿元提高到155.8亿元,年均增长25.9%

全镇GDP从151亿元提高到226.8亿元,年均增长10.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